实录:冯小刚刘震云王中磊做客聊《温故1942》(2)

2011/4/21 16:33:1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冯小刚导演2010年凭借《唐山大地震》及《非诚勿扰2》获得个人票房超过11亿,而其新片计划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4月21日15时,导演冯小刚与作家刘震云、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齐齐做客新浪演播室,一同为大家揭开正在筹备中的新片计划,以下为实录内容。

  女物娱乐讯 冯小刚导演2010年凭借《唐山大地震》及《非诚勿扰2》获得个人票房超过11亿,而其新片计划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近日,冯导悄然现身重庆,为即将于十月开拍的新片选景。

  4月21日15时,导演冯小刚与作家刘震云、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齐齐做客新浪演播室,一同为大家揭开正在筹备中的新片计划,以下为实录内容。

  主持人魏君子:新浪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魏君子。今天做客新浪明星汇的是导演冯小刚、作家刘震云以及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今天聊天的主题是冯小刚导演正在筹备的影片《温故1942》。首先请三位嘉宾跟新浪的网友打个招呼。

  刘震云:新浪的网友,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跟小刚还有中磊来谈一个我们非常想谈,而且非常想跟大家交流的一个话题。谢谢!

  冯小刚:新浪的网友朋友大家好,一直以来媒体的朋友,包括观众也在关心我到底下边要拍部什么样的电影,今天正好借新浪,能够和盘地向大家托出。待会我们接着聊,谢谢大家的关注!

  王中磊: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是我王中磊,这次跟震云和小刚聊我们新拍的电影,所以今天也是第一次在正式的场合来讲这个电影,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们今天的对话。

  刘震云介绍《温故1942》创作初衷

  主持人魏君子:我第一次知道《温故1942》这个名字是我在高中时代,是95、96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刘震云的这部小说,当时印象非常深刻,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刘震云文集》里的一册,首先请震云给我们讲一下创作这部文学作品的初衷。

  刘震云:《温故1942》是发表在1993年,1942年就是河南因为一场旱灾饿死了300万人。300万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茨维辛集中营纳粹杀死的犹太人是100多万,当然你再深入的在追究,肯定的不会是因为一场旱灾使300万人从地球上消失了。1942年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中日战争正处于相持的阶段,战争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接着你再追究的话,战争的背后是政治,因为当时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没有国际的援助的话,中国难以支持这么庞大的,一个全面的一个外敌入侵的战争。

  当一个地方遇到旱灾的时候,从蒋介石包括他的政权,可能认为是一件小事,就从用空间换时间的理论,想把河南甩给日本人,当占领军占领或者一个沦陷区的时候,对沦陷区的人民负起赈灾的责任,当日本人发现这种阴谋之后,他的兵力在山东河北一带按兵不动,这个时候出现政治的真空。我们河南人逃荒一般往陕西,在政治的真空中,有300万人一个一个就饿死了。这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饿死的300万人对待自己被饿死的态度,如果换成欧洲人,他会追问“我为什么死?谁把我饿死了?”但是我们河南人,临死的时候,留给世界的是一种幽默,有人讲,中磊是我的好朋友,他三天前饿死了,现在轮到我了,我临死的时候,跟小刚说的一句话是我比中磊多活三天,我值了。这种态度是非常伟大。

  当一个民族遇到的灾难特别多的时候,你用严谨的态度对付严峻,严峻都会变成一块铁。当用幽默的态度来对待严峻的时候,幽默就会成为大海,严峻就会变成一块冰,这块冰掉到大海就会融化了。

  当然这部小说写作的时候是一种调查体,调查体基本说的是1942年的这件事,怎么把它变成电影,当史实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冯导演提出来的。

  冯小刚谈《温故1942》

  主持人魏君子:冯导,您在最早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

  冯小刚:我看这个小说是在1994年,我在颐和园,当时和王朔写《一声叹息》的剧本。我的印象是一个下午,王朔就说我给你一部小说,刘震云写的,你看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独到的小说,非常非常好。我看了小说之后,就萌生了要把它拍成电影的强烈的欲望。这个欲望第一次有可能实现是在它的八年以后,也就是2001年,就是我拍完《一声叹息》以后,我从1994年到2001年这期间,一直在寻找投资人,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华谊兄弟,愿意来投资拍这个电影。当时我记得中磊问我大概要花多少钱,我是咬着牙说了一个非常大的天文数字,三千万,在当时三千万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基本上是收不回来的一个数字,就是靠电影票房是收不回来的。从那开始,我们就踏上了拍摄《温故1942》的征途。

  从我看到小说,到我们找到第一个愿意投资的人,8年。从2001年开始有投资可以干这个事,在这期间,不断地完善剧本,修改剧本,刘震云是我接触过的作家里在写剧本的时候是最讲究的一个,这个剧本到今天已经十年了,加上从他的小说到今天已经18、19年了。我们一生可以算一下有多少个18、19年,在这过程中,震云不断地,刚说要弄,他说我拿回去,不行,不理想,有问题,在改,预算,中磊这边也不断地测算这个市场,终于到今天这个市场成熟了,可以做这部片子了,当然今天的预算也非常地大了。

  这个小说,刚才君子问我,为什么要拍这个电影。这个电影对我们认识自己是特别有价值的。我们从电影里,可以找到了我们的母亲是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从哪儿来的。然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母亲是灾民。我们是谁呢?我们是千千万万灾民的后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灾难,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而非常缺乏一些对灾难的有一个反省或者反思的作品出来。我觉得震云的《温故1942》这部小说,虽然是用一个非常冷峻的,一种非常平静的语调在给我们组织了一些资料,让我们看到历史的***,但是实际上我知道,他作为一个河南灾民的后代,他对这300万人是非常非常有感情的。我也知道震云的母亲,就是被他的外祖母在逃荒的路上收养的,震云跟我说过,震云的老母亲在饥饿的时候,就不断地舔他外祖母手腕,一直把外祖母的手腕舔得白骨森森。是这么把他养大,因此震云实际对这段历史,这场灾难和那些死去的人,活下来的人,都充满着情感,同时我觉得他也是非常有责任,他觉得要把这样的东西写出来。

  当然这样的东西对我是有非常大的冲击力、震撼力。现在这个剧本给了一些朋友看,比如说张和平,比如《唐山大地震》的编剧苏小卫,包括我们的一些创作人员,一些演员,看了之后,无不为之震撼,无不为之动情。很少有一个作品让我觉得能持之以恒对它保持一种热情,往往有的时候你当时觉得这东西很好,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心情的转变,生活的转变,你可能就会不在意,或者失去兴趣了。我当导演以来,唯独对这样的剧本是念念不忘,一直以来有一个强烈的心愿,就是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一定要把它拍出来。对我目前来说,我其实可拍可不拍了,但是我觉得因为有《温故1942》这样的剧本摆在这里,让我觉得从导演的工作上来说,会让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一定要做的一件事。

  王中磊谈投资《温故1942》

  主持人魏君子:我想问一下中磊,刚才冯导也说过从2001年华谊兄弟就已经开始准备投资《温故1942》,现在十年过去了,您怎么看待《温故1942》这个项目?

  王中磊:在2001年并没有想到这个电影在10年之后开拍,对我来说,当时以为要做这个工作了,知道我们要来谈话的,前几天在家里翻我的相册,去回忆一下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因为要干这个事,曾经有一次旅行,我们去了埃及,去了开罗,我们以为这几年没什么变化,看了照片,这十年,我们三个人变化很大,样貌,很多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才小刚说的特别好,其实这个剧本这十年并不是尘封在一个档案夹里,也是跟我们一样在成长。每每拿出来准备拍,又把这个计划因为各种原因放置的时候,震云其实很兴奋,每次我们说决定今年要拖一拖的时候,他是很兴奋的状态,别的编剧会说怎么又不拍了,他会回去再来,每次都在新的变化。

  我接触这个故事当然是小刚讲给我,震云也讲给我,他们两个都劝我说不用看我的小说,就像刚才跟你复述一样,他是更像报告体的东西出来,虽然是以河南人的身份的报告体。我反而是反过来,我是先看了我们第一稿剧本之后,我再拿回去看小说。今天我们来聊天的时候想到2001年正好是《一声叹息》拍完了,上映之后。到现在,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拍了,我是觉得很多条件,我制片人角度来说,我也认为很多条件成熟了,可以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可以承受这样的作品,从物理上,我们可以有相对来说比较支持导演的资金跟规模去做,因为市场容许这样资金和规模的电影。同时从心理上,从我们创作人员、制作人员和观众的心理上,到了一个需要这样作品的时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