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之父”人生谢幕 大贺典雄东京去世享年81岁

2011/4/29 19:33:2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纵观大贺典雄的一生,他其实遵循的依然是井深大--盛田昭夫式的经营理念,即通过独特的产品研发,为顾客创造新的娱乐方式 现在的问题只不过是索尼一直没充分意识到这三者相加的潜力,而大贺典雄却早已交出了手中的指挥棒。

  纵观大贺典雄的一生,他其实遵循的依然是井深大--盛田昭夫式的经营理念,即通过独特的产品研发,为顾客创造新的娱乐方式

  本刊记者 王大骐

  4月24日,索尼公司宣布,公司前总裁兼董事长大贺典雄23日在东京去世,享年81岁。

  回忆起第一次与大贺见面,索尼的开创者盛田昭夫在曾经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当他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第一次来到索尼公司就与我争论起来,

  当时他并不知道我的身份。员工们对他的无礼感到惊讶。我离开房间后,他向一个员工问起了我。那位员工说,他就是盛田先生,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索尼前身)的创始人。”

  后来,大贺说当时他也感到很尴尬。不过,盛田昭夫却认为这件事肯定不会改变大贺的风格。

  索尼创始人苦劝10年邀他加盟

  也许是从大贺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作为当时正如日中天的索尼公司总裁,盛田开始了长达10年对大贺典雄孜孜不倦地说服,才最终把他收归旗下。

  1930年,大贺典雄出生于富裕的木材商人家庭。不同于当时的年轻人,因患有胸膜炎,他得以避免到兵工厂做苦役。于是,在整个战争时期,他都躲在父亲的夏季别墅里,伴随着钢琴和音乐声,沉迷于自然科学里的真空和电阻理论。

  18岁那年,他立志成为一名音乐家。战争刚一结束,他就来到了东京国立艺术和音乐大学主修声乐。

  大贺典雄一直认为,录音机对于音乐家而言就像镜子对舞蹈家的意义,可以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在他看来,当时市面上并没有像样的“镜子”。尤其是日本电器公司生产的钢线录音机,不但录音效果不好,机械部分的制作也很粗糙,操作稍微不慎,导线就会搅在一起无法转动。

  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东京通信工业生产的磁带录音机。作为艺术学院学生的他,有机会在大二参观了这家公司的工厂,并在一群技师及专家面前,针对产品缺陷侃侃而谈,然后还拿出亲手绘制的录音机内部构造的精密设计图进行讲解。这镇住了工厂的厂长。他没想到一个艺术大学学生具备了专业工程师的知识。

  从此,大贺逐渐加入到了研制新机器的队伍中。一有新机器出来,公司就让他负责检查错误,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大贺更是获得了自由出入车间的特权。

  1953年,大贺典雄到德国去留学,索尼公司破天荒地聘请他为“特邀职员”,不用上班,却照样拿工资,并请求他写信谈谈那里电子工业的发展。索尼的第一批晶体管收音机刚问世,就给他寄去一台。在德国留学期间,大贺典雄虽然一直寄送详细的电子产品报告给索尼,但他却一直扮演着他更喜欢的角色——《制革作坊》中的沃夫兰姆,《唐·吉沃凡尼》中的领唱,《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阿尔玛维伯爵。

  学成回国后,他与钢琴家松原绿结婚,并再一次拒绝了索尼公司的加盟邀请。锲而不舍的盛田昭夫仍然不死心。于是,他邀请大贺典雄一起去欧洲,寻找新的晶体管收音机代理商。

  在那次旅行中,盛田把大贺“骗”上了一艘从英格兰的南开普敦到纽约的轮船。这让他得以在4天10个小时的时间里形影不离地劝导大贺。而大贺更是幽默地批评了索尼,“公司里到处都是工程师,而这在任何局外人眼中,索尼已经很陈旧,管理上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听到这个令人猛醒的新观点,盛田将计就计地说:“那好,你就加入我们吧!当一个经理。”

  面对盛情邀请,大贺说他是艺术家,不想当工薪族,不想被束缚在办公桌前。盛田无奈,只得拐弯抹角地说动了大贺典雄的妻子松原绿。终于,年仅29岁的大贺加入了索尼公司并担任专业产品部门的总经理,同时领导产品设计部门。5年后,也就是1964年,年仅34岁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董事。在传统的日本企业里,这堪称破天荒的事。

  售出全世界第一张CD

  1968年,大贺被任命为Sony同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合资设立的CBS/Sony唱片公司高级总经理。在大贺的积极拓展下,这家公司发展为日本最大的唱片公司。

  而大贺典雄不仅在推广磁带等模拟记录媒体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也是带领业界进入数字音频时代的先锋。在1982年、1992年与1999年为确立CD、MD、SACD这些全新音频记录格式而开发关键技术的过程中,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大贺最早认识到CD介质的音质潜力时,他不顾怀疑和反对,坚持认为CD将取代黑胶唱片。在研发过程中,他坚持把CD外径设为12厘米,使一张光碟能够刻录75分钟的声音,以完整录制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的95%的古典音乐。1982年,索尼售出全世界第一张CD。他也因此被誉为“CD之父”。5年后,CD产品在日本的销量超过黑胶唱片。

  1988年1月,索尼公司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BS旗下的唱片公司,并将其更名为SONY MUSIC。1989年11月,索尼又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从此,索尼揭开了又一轮的国际化序幕。

  而这两起当时震撼世界的并购案,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但大贺典雄一早就从中看到了索尼的未来。其后,他更力压死对头任天堂,推动索尼向游戏业进军,后来诞生的PS游戏机系列至今备受公众青睐。

  扮演商界和音乐界的跨界英雄

  纵观大贺典雄的一生,他其实遵循的依然是井深大——盛田昭夫式的经营理念,即通过独特的产品研发,为顾客创造新的娱乐方式。

  而在对生活的热爱方面,他更是与“伯乐”盛田昭夫极为相似。

  当年,年迈的盛田昭夫乘坐自己公司的私人飞机时,发现驾驶员比自己的年龄还大,于是开始筹划学习驾驶飞机的计划。有一次和夫人到德国参加一次音乐会,歌唱家霍夫曼带着盛田悄悄地溜了出去一起飚车,过了几天还邀请他坐上了德国特技飞行冠军的飞机。

  与不少日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不同,大贺从不害羞,带有艺术家的热烈和天真气质。他时常驾驶企业的飞机前往各地出席商务活动,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做的烤牛肉,办公室内张挂与国内外艺术界人士的合影。

  盛田昭夫曾被喻为“国际先生”,他的长子盛田英夫曾这样评价过他,“父亲这一辈子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演员,国内外甚至包括和他最亲近的家人在内,没有任何人看到过他脱下面具的样子。如果你想扮演一个国王,你就必须时刻像个国王。父亲扮演得惟妙惟肖,我也一样。他建立起作为盛田家族第15代掌门人,也是日本发展最快的公司总裁的形象。而且,他必须‘表演’,很抱歉,我必须用这个词,他不得不扮演日本最受世界理解的企业家。而实际上,我认为这并非真实的一面。不过,他不得不这样表演,直到他中风为止。”

  大贺典雄也一直扮演着商界和音乐界跨界英雄的角色。尽管有乐迷发现,乐团的音乐家们并不完全按照大贺激情四溢的指挥风格演奏。在2001年11月7日的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大贺典雄友情指挥日本东京爱乐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当进行到第二乐章时,只见他身体向右缓慢倾斜。起初,大家以为这是他的一个指挥动作,但随后他的身体慢慢地向右侧弯成了一张弓,因脑溢血一头栽倒在了舞台上。

  10年后,当索尼在平板电视领域被韩国三星赶超,在数字音乐阵地败给苹果之后,大贺典雄当年打下的基石却依然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同时在3个领域叱咤风云:一家好莱坞电影公司、一家音像公司和游戏机公司。现在的问题只不过是索尼一直没充分意识到这三者相加的潜力,而大贺典雄却早已交出了手中的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