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炒作刺激票房飘红 乱象搅影市难成百花艳

2011/5/6 18:33:2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17部影片在全国贡献了超过1.3亿的票房。单片方面,甄子丹新片《关云长》、3D动画片《里约大冒险》和好莱坞惊悚片《危情三日》位居“五一”档票房三甲。尽管整体票房不算逊色,但据影迷和影院方面反映,“五一档”在映影片的整体口碑均不尽如人意。

  本报记者关力制报道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17部影片在全国贡献了超过1.3亿的票房。单片方面,甄子丹新片《关云长》、3D动画片《里约大冒险》和好莱坞惊悚片《危情三日》位居“五一”档票房三甲。尽管整体票房数字略高于去年,但口碑佳作却寥寥,而为了吸引影迷,各大片方在宣传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部分片方甚至以“负面营销”的方式“反炒”电影,票房提升的同时,却丢掉了口碑。而在影城方面,由于今年“五一”档缺乏口口相传的佳作,加之新影城接连开业引发竞争加剧,沈阳各影城均打起了低价牌,甚至以低于成本的票价“赔钱赚吆喝”。

  票房:《关云长》率先过亿

  今年“五一”小长假,有包括4月底新上映的《危情三日》《B+侦探》《迷踪:第九鹰团》《跟踪孔令学》,之前热映的《关云长》《倩女幽魂》《战国》,以及牢牢占据3D影厅的《里约大冒险》,好莱坞动作喜剧《美少女特攻队》等17部影片,总计1.3亿的票房,也比今年清明档期超出了近70%左右。

  尽管整体票房不算逊色,但据影迷和影院方面反映,“五一档”在映影片的整体口碑均不尽如人意。整个“五一档”,只有《里约大冒险》《B+侦探》和《危情三日》等少数几部影片获得了不俗的评价。

  宣传:“病毒营销”盛行

  “3亿!”这是一个月前,国产“战争史诗”《战国》片方老总在首映式上的豪言壮语。但事实证明,这很可能将是今年内地电影圈最大的一桩“笑话”:《战国》首周票房4810万的数字只能算差强人意,而次周更跌落到2420万,第三周更是只有区区的450万。由此估算,该片的累计票房最多也只有8000万,按照分成比例,投资1.5亿的《战国》,亏损额将达到惊人的1亿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影片质量确实乏善可陈,更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应当归结于影片的负面新闻太多:女新人景甜“被上位”及诸多传闻、孙红雷自爆“演得太差”、导演金琛和演员姜武的“口水战”……当负面新闻一个个传出时,片方却一味回避,甚至抓住热点“反炒”,结果可想而知。另一个“病毒营销”的“疑似案例”是影片《关云长》。前天,该宣传团队策划了《悬赏10万缉拿“网络黑水”》,将矛头指向某些在论坛低分评价《关云长》的人士。不过这一策划却未得到大部分影迷的认同,部分影迷直批评道:“影片质量不行,还不让人骂……”尽管《关云长》夺得“五一”档票房冠军,但影片后续票房如何,还需时间验证。

  影城:低于成本“倾销”

  本报近两年独家组织的“沈阳影市高峰论坛”,均有一项重要议题,有关沈阳影市票价。近3年,沈阳影市的平均票价由30元直升至60元,让不少影迷叫苦不迭。而记者曾专访北方院线相关负责人,对方曾向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在现行电影大片片方最低限价普遍在25至30元的情况下,加上地租、营业等成本和正常微利,一张电影票在沈城卖40元的价格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今年春季又有多家新影城开业,更有四五家影城即将开业。为了在“五一”档抢占客源,耀莱成龙、星美长青店、华臣三好街店甚至以十五六元的价格,以团购的方式出售可以欣赏包括3D在内的影票。据记者估算,这样的影票每售出一张,影城至少将赔上10元。至于“赔钱赚吆喝”的原因,华臣三好街店高经理表示,这是由于竞争需要。而成龙影城张经理表示,“影城刚开业,低价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如此低廉的价格显然乐坏了影迷。但是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低于成本“倾销”绝非正常的竞争手段。

  别让看烂片成为习惯

  关力制

  身为电影记者,看片、赏片是工作之一,也因此在身边的小圈子里,似乎自己对电影“能不能看”有了些许话语权。不过这话语权其实与烫手山芋无异——大家掏钱买票,你推荐了“不能看”的片子,结果人家看完骂你,实属自讨苦吃。由是,过年后直到现在两个月多来,面对读者、同事的殷切询问“影事”,我只能摇摇头说:“这个真没有。”不是怕了,而是如果以值回票价做衡量标准,这段时间绝大多数的片子真就“不能看”,有的甚至“没法看。”

  似乎现在影城上“烂片”已成习惯,连个基本的故事都讲不明白,提前一周的媒体场看完了,总觉得人家片子还没上呢,别说得太过头了,做人要厚道。结果片子上了,影迷开骂,基本骂的就是我想骂的。有人不同意,说了:“为啥要骂呢?尤其是国产电影,我们得保护。”我得回一句,估计你从不买票看电影吧?某些片子,上映前网上“水漫千军”,夸得跟花一样,结果看了惨不忍睹,连个基本的故事都讲不明白,这样的片子还需要保护吗?加上某些宣传手段也着实够“毒辣”,甭管多恶心,吸引眼球就达到目的。如果国产电影都如此缺失和质量下降,谁还会进影城?

  还记得去年底看过《让子弹飞》,自己见谁给谁推荐的亢奋劲儿。如今早已隐匿在无片可荐的愁眉苦脸中。一部接一部,当看烂片成了习惯,那将是中国电影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