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纷纷“见微忘博” “浅阅读”盛行引争议

2011/5/23 10:33:2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韩寒和郭敬明这两位曾列博客点击率前五的“超级博主”,他们对写博客这件事也感到了厌倦。据记者观察,事实上,除了易中天、马未都等少数传统文人学者还在坚持写博客外,博客对大多数名人而言,已成弃之可惜食之乏味的“鸡肋”。

徐静蕾

徐静蕾

路金波

路金波

  本报记者 郦亮

  名人最近纷纷“见微忘博”。以往喜欢在博客上卖弄几下文笔的路金波,近日在博客上贴出了“微博四月存档”,洋洋洒洒近40条微博精华。5月,路金波一篇博文也没写过。在微博的诱惑下,博客于他只剩“存档”功能。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微博出现后,徐静蕾、韩寒和郭敬明等名人转投新欢,红火一时的名人博客则迅速萧条,大多处于瘫痪状态。业内认为,由于缺乏盈利模式,名人博客迟早被微博取代。

  瘫痪:名人博客已如鸡肋?

  名人博客日益荒芜。如果说路金波有点恋旧,还会想起来去自己的博客打理一番,存一些“私货”之外,很多名人博客却早已处于“杂草丛生”的闲置状态。列新浪博客点击量第一的徐静蕾博客,曾以何等的小资和精致而获得青睐,但记者昨天惊异地发现,“老徐博客”其实自去年11月12日发表一篇《假期休眠状态》后就再没更新过。宁财神更夸张,自从他爱上微博后,他的博文就永远停留在遥远的去年8月27日。

  韩寒和郭敬明这两位曾列博客点击率前五的“超级博主”,他们对写博客这件事也感到了厌倦。郭敬明博客最新的博文写于3月7日,今年他统共只写了3篇博客,而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他发了好几条微博。就连一向喜欢在博客上发表犀利言论的韩寒,也打不起精神,5月他只写了一篇博文,而且此文只有一个标题《黄艺博是个好干部》。

  据记者观察,事实上,除了易中天、马未都等少数传统文人学者还在坚持写博客外,博客对大多数名人而言,已成弃之可惜食之乏味的“鸡肋”。

  探究:“钱途”远不如微博

  路金波自从用了微博之后,发现自己原来博客上写的内容,在微博上都可以表达,而且更快。他昨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我觉得微博顺应了碎片时代的趋势,不仅更快更小,而且更懒。你只要点一下,微博就会送到你的首页。上博客却需要中规中知地打上地址,这可麻烦多了!”

  在路金波眼里,微博打败博客是大势所趋。不久前他所见的一份材料显示,几年前Twitter推出微博服务后,西方国家有97%的博客在半年内死掉了。“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新玩具杀死老玩具就是这么彻底啊!”

  当然,另有一点名人们不愿多谈,却很实在,那就是博客没有“钱途”。过去名人对博客盈利模式,曾有过“按点击率分成”和“做博客广告”两种设想。可他们很快就发现,前者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后者效果也不佳。两三年前,韩寒曾在自己博客上为某品牌电脑做过广告,但网友反响很有限。倒是几个月前,韩寒和蔡康永为某洋酒品牌作了一次微博访谈,收效却出奇得好,收入自然也更多。

  未来:深度阅读不应该消亡

  尽管很多名人已满心欢喜地投奔“钱途”光明的微博怀抱,但不少拥趸却不买账,相比每次都只能读到“只言片语”,他们更愿意看偶像写长长的博文。

  已经有网友实在忍受不了每天登陆徐静蕾博客,却只能看看去年旧作的现实,于是他们跟帖大喊:“老徐,粉丝要你回来写博客!”

  一位业内人士昨天告诉记者,在这个“浅阅读”盛行的国家,名人和拥趸都在一起变懒,名人忙着赚钱,没时间写长博文,拥趸则很浮躁,最长140个字的微博恰巧可以让他们一口气看完,不用考验耐心。“但就像深度阅读永远不会被替代一样,微博也永远不可能替代博客,因为网络需要深度。”

  路金波对此也深表赞同。尽管他的博客已经沦落到“存储器”的境地,但他还是表示不会关闭博客。

  “微博只能传播资讯,却不能传播故事和逻辑。即便未来博客只剩下3%,那也有存在的必要。这会成为高素质作者和读者的天下。”路金波对本报记者说。

  遥远的更新时间

  1.徐静蕾

  2010年11月12日

  2.宁财神

  2010年8月27日

  3.蔡骏

  2010年10月20日

  4.冯唐

  2010年6月21日

  5.张悦然

  2011年1月23日

  6.郭敬明

  2011年3月7日

  (日期为名人最后博客的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