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张伟平
早报记者 李云灵 发自法国戛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张艺谋16年合伙人的制片人张伟平深知其中门道。就中国卖片市场,张伟平这样评价:“他们只会投钱,不善营销。”张伟平向记者解析了这16年来总结出的海外营销经验和门道。
眼球怎么抓?
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吸引国际市场的眼球?张伟平直言中国古装片已走进了死胡同。确切地说,从《无极》遭遇海外片商退货后,就没什么海外发行商对中国的古装片感兴趣了。现在受到国际青睐的好故事,既要有中国元素,又要是国际题材。《金陵十三钗》中的“救赎”、“二战题材”都迎合了海外观众的胃口。张伟平正考虑将海外上映的片名改为《救赎》,“外国人虽对中国文化好奇,但像《黄金甲》、《英雄》这样的题材,外国人看不懂。”影片有将近一半的英语对白,这是在张艺谋电影里从来没有过的。张伟平还说服张艺谋制作两个版本,一个为国内上映版本,一个海外版则是用好莱坞模式讲故事。
宣传费怎么花?
张艺谋的商业大片中,从来不缺明星,这次张伟平打出了“双奥”的口号,“奥运会导演和奥斯卡最佳男配首次产生的化学作用。”他说用克里斯蒂安·贝尔就像“NBA用姚明来吸引中国人”。贝尔在受邀出演后获得了奥斯卡的小金人,红地毯上,贝尔接受直播访问时透露,自己正在拍摄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按至少十几亿观众同步收看颁奖礼的覆盖,以及每30秒150万美元的奥斯卡广告费来算,贝尔的这段口头植入广告为张艺谋省了几千万美元的广告费。张伟平也借此良机大做文章,花了2.6万美元在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娱乐刊物《综艺》和行业杂志《好莱坞报道》刊登祝贺广告。就张伟平看来,花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花。
账怎么分?
2003年《英雄》在北美地区的发行方米拉麦克斯公司将该片在美国的上映片名改为《李连杰之英雄》。当时张伟平敢怒而不敢言,因为他们与北美发行商定下的是一锤子买卖,对方买断发行权,之后的事无权干涉。自觉上了大当的张伟平就《十面埋伏》的发行选择了哥伦比亚公司,看中的是这个公司忠厚老实,但不变的是该片仍停留在出售版权的层面,虽然《十面埋伏》海外版权卖断收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影片未上映即收回了三分之二的投资成本,但版权卖断费还不到4.5亿元海外总票房的一半,大部分的钱被海外发行商赚走。张伟平这次避免版权卖断方式,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与国外公司进行保底分账合作,他要求海外发行商将该片安排在美国的圣诞档期,虽然会有很多大片竞争,但美国市场大,从中分一杯羹应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