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即将上映的 《雪花秘扇》,到刚刚签约的《事出有姻》、《魔咒钢琴》、《危险关系》……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合拍片的身影随处可见,关于合拍片在中国发展的意义和方向等问题的讨论也是持续大热。
现状:合拍片正当时
最近一段时间,“合拍片”频频出现在上海电影节上,众多国际影人在谈及对未来中国电影的展望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合作拍摄的方式,而越来越多的中方影视公司,也开始以决策者的身份出现在合拍片的签约仪式上。
对于这样的变化,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中国合拍片最初只是协助外国影人拍摄,但现在已发展到由中国影人自己去开发故事、吸引国际力量的加盟,算是“进入到真正合拍的阶段”。
合拍片的“正当时”,也能从目前中外合拍片的投资规模上窥见端倪:在4月末的北京国际电影季上,《飞虎》、《鼠之道》、《环形使者》三部合拍片就签下了高达15亿元的投资大单。而在本届上海电影节上,二战题材电影《魔咒钢琴》虽未透露具体投资规模,但这类大题材电影的投入必然不菲,《危险关系》等作品的投资额度也都突破亿元大关。
优势:海外市场更近了
合拍片的迅速发展,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关。选择了合适的合作对象,也就意味着打开了那一区域的市场。中博传媒董事长陈伟明就表示,中博传媒最近与新加坡家乐电影合拍新片,看重的就是新加坡市场的高上座率,以及新加坡市场对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而更直接的例子则是即将上映的《雪花秘扇》,得益于制片人邓文迪的资源优势,影片在北美等地区的发行都交给了福克斯公司,在海外的人气也因此急升。
对此,新任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指出,鉴于中国电影想要有自己的国际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选择合拍的方式“先走后跑”,一步步获得自己的海外市场,是很明智的举措。此外,专家还指出,合拍片的优势还在于影片可能在每个参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都获得优待和扶持。
风险:合拍未必都赚钱
纵然合拍片大多齐集天时、地利、人和,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持谨慎态度,直言不要将合拍片看成赚钱的“万能法宝”,而应借合拍的机会,尽可能地学习、交流。
细数近年来的合拍片,佼佼者只有《功夫之王》、《功夫梦》等以“打”为主的作品,《伯爵夫人》、《面纱》、《拉贝日记》等偏文艺的作品在票房上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刚刚发布的 《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也提及,虽然去年中国有46部合拍片实现了 “走出去”,但按照国际惯例,全部合拍片的海外收入都归海外投资方所有。即便将合拍片的海外收入算在内,中国电影去年的海外收入也仅占全年国内总票房的三分之一。
导演何平指出,投资人不应固步自封,“中国现在很多合拍片进行不下去,就是因为中国投资人认为中国市场已经够大,无需去国际市场冒风险。实际上,电影的题材应该尽量全球化,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 ”
焦点:文化“合拍”最关键
纵然有千般万种的优势,但在不少导演心中,合拍片只是一种商业合作的模式,想要真正成功,还得看影片的质量和剧本的好坏。
著名电影人施南生就认为,从前人们认为一部合拍片只要加上几个外籍演员就可以开拍,这其实是个误区,“你找的故事必须是‘合拍’的,你要找到很动人的故事,你要跟观众找到共鸣。”而导演张之亮也表示,导演在拍电影时,关键是要和观众沟通,要先感动自己,“电影有公共的语言,就是要感动,就是要好看。 ”
至于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水土不服”等问题,担任中意合拍片《事出有姻》制作兼主演的意大利国宝级演员古欣娜塔指出,剧本创作时就要提前考虑这些问题,她的剧本就整整打磨了3年,“刚开始写剧本时非常困难,后来我们让中、意双方各写各的,然后融合。 ”晚报见习记者 曾索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