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人聊天,听到一个词"**眼3D",一时兴起,到处问人,只有电影技术的忠实关注者、电影制片人周强给出了答案,解释清楚何为**眼3D:"不需要眼镜,就可以轻松感受3D影像的立体感,画质依然精细与立体是其最大优点。"虽然他说,"现在国内的电影院还没有这样的银幕,但是投影和家庭影院已经有了类似的3D显示器。"但他笃信,**眼3D的院线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自3D电影《阿凡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电影市场后,立体电影便在猎奇杂耍等小儿科之外,获得新生,新3D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普及,在美国甚至出现了审美疲劳和制作拥堵。
与倡导将成本较高的新3D技术投入到商业片的普通模式不同,今年2月举办的柏林电影节就选择了4部文艺3D电影,向世人展示了3D电影新的可能性。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部来自德国知名导演电影的最新纪录片,维姆-文德斯记录"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鲍什的《皮娜》以及赫尔佐格记录原始丛林记忆的《被遗忘的梦的洞穴》。
在随后举办的名为"3D:持续创新亦或昙花一现"的专题论坛上,专家对3D电影未来发展给予充分的猜想。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认为:"只有非用3D技术不可拍摄的电影,才有必要用3D去拍"。而将3D与电影的艺术性紧密结合,并不仅仅呈现其视觉效果,成为柏林电影节重视3D电影的核心所在。
在这场论坛上,专家们梳理了3D电影的发展:"好莱坞用《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折服世界观众;独立电影亦步亦趋,曾拍摄《生化危机》的英国导演保罗-安德森执导3D版《三个火枪手》、"新德国电影四杰"中的两位导演维姆-文德斯与沃纳-赫尔佐格都尝试新3D技术拍摄;
柏林电影节选出4部电影入围不同单元;中国也成为新3D技术的使用大国......"
新技术向来是吸引观众重新走入电影院的法宝,制片人、销售代理及发行商正在践行其用新3D技术开辟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3D新技术一时间成为再造高票房的救命稻草。当下市场却因为新3D技术的回潮出现了新的情况,比如3D电影在美国市场出现的疲软,比如低品质3D影像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那么,3D热潮能持续多久?应加大3D技术研究投入还是观看设备投入?如何将3D更好与叙事以及导演电影命题相结合?....。.成为急需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而中国电影里,与新3D技术相关的问题着重在两个方面:第一,3D新技术如何使用?第二,如何改善3D电影的观看效果?前者与制作者密切相关,中国导演里最了解新技术的导演徐克拍摄的《龙门飞甲》因此大受期待。后者纯粹是技术问题,也更直接地与观众相关。最近,我在咱们的电影院里看《阿凡达》《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与在戛纳电影节上看《飞屋环游记》、柏林电影节上看《皮娜》、香港电影节上看《肉蒲团》,视觉效果上都要差一些,因为眼镜带来了累赘感。
也许,让**眼3D时代提早到来也许用新3D技术拍摄电影更加可行,因为纯粹地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比解决创作与技术的结合问题似乎更加容易一些。赵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