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6月24日,“我爱我唱”大型歌咏活动将在国家体育馆上演。在众多重量级艺术家和1.2万人合唱方队组成的强大阵容中,满头银发、自称“不服老、还年轻”的83岁老艺术家田华参演的节目,既特别有意义又很有代表性。她将和孩子们组成的少儿方阵,共同表演《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说起“我爱我唱”,神采飞扬
尽管83岁了,但这些年田华老师依然以令人惊叹的精神状态活跃在舞台上。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身为“党的女儿”的老党员田华更加忙碌。除了“我爱我唱”大型活动之外,她还同时要参加人民大会堂“七一”晚会等好几个重要活动的演出,并且还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接二连三的采访。
因此,当记者联系上田华老师要求专访时,正在专心忙碌于准备节目的她最初流露出婉拒的态度。但是由于是为了“我爱我唱”活动,性格直率的她还是热情洋溢地畅谈起来。聊到动情处,她还不禁为记者朗诵起词作家石祥专门为她而写的诗歌《党的女儿》。
“我是党的女儿,我是个文艺老兵。虽然已经当了奶奶,我还要深情地喊一声:‘党啊——母亲!’我从小没有妈,是个没有娘的孩子。12岁参加了八路军,16岁投入到党的怀抱,我找到了永远的母亲。是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托上了革命文艺舞台。我演过《白毛女》,白毛女成了我的化身;我演过《党的女儿》,党的女儿铸就了我的心。党给了我幸福,给了我光荣,党给了我艺术青春,给了我不老的灵魂。一头银发,一身戎装,我永远是党的女儿,永远忠于党——我永远的母亲!”
正如这首精炼概括了田华一生的诗歌中所言,12岁参军、14岁入团、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田华,最早被观众认识的银幕作品正是电影《白毛女》和《党的女儿》。
聊到入党时刻,记忆犹新
六十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导演王滨、水华准备把解放区家喻户晓的歌剧《白毛女》搬上舞台。当时的田华仅仅演过舞台剧,没有任何拍摄电影的经验。有些人还认为她的外形不够上镜,但由于导演觉得她身上淳朴的农村乡土气质和角色的人物性格相符,决定让她主演喜儿。田华自小农村生活的经历以及强烈的革命战争情怀,让她成功地塑造了这一人物,从此红遍大江南北。“这部电影是我艺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起点,从《白毛女》开始,我就踏入了电影这个行业。”
之后,田华来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接受了正规的表演训练,表演上有了飞跃性的进步。1958年,导演林农拍摄根据作家王愿坚小说《党费》改编的电影《党的女儿》,又找到了田华。田华再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党员李玉梅的光辉形象,她自己也从此被称为“党的女儿”。“相似的革命斗争经历,是我扮演李玉梅有利的条件。李玉梅与我水乳相容、交织在了一起。我的血液里,融入了李玉梅的血液!有人说,这是党的女儿演党的女儿,我觉得这是最贴切的比喻,是对我最大的激励!”
回忆起自己入党的经历,田华对那庄严神圣的时刻更是记忆犹新。“我是在河北阜平县柏浴店村入党的,那天是1944年4月4日。当时非常激动。我年纪小,只知道党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只有最先进的人才能加入这个最先进的组织中去……”
1959年,田华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1962年获得新中国22大明星荣誉。一生为中国电影事业、文艺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她,1990年从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休时,郑重承诺道:“作为共产党员,没有退休之说,作为党的老兵,我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谈到朗诵台词,字斟句酌
在此次“我爱我唱”大型活动中,田华将出现在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中间。田华告诉记者,她会问孩子们“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孩子们会齐声回答:“时刻准备着!”然后她会深情朗诵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孩子们将在田华朗诵之后,演唱这首经典的红色歌曲。
“其实我已经是老一辈了,孩子们才是接班人。”田华爽朗笑道:“所以最开始他们想把我朗诵的部分改成‘你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但是我想,可能还是原词更好。另外,对于歌词中反复重复的部分,朗诵时该如何处理更好,我们也都在斟酌之中。”
参演“我爱我唱”,田华要动脑子,要背词儿;而参加人民大会堂“七一”晚会,田华还要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扭秧歌。“我现在带着伤呢,腰和腿脚、胳膊都不太好,所以都是打着护腕护膝排练。”连排练都十分投入的田华说:“每次一扭起来就忘了,但是扭完了就特别疼,回家后得多躺上好一会儿。我们排练有的时候要排到晚上十点多,正式演出要连演五天。真是太累了!”
尽管感到有些紧张和疲惫,但田华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和乐观:“能够参加这些为了建党九十周年的活动,是我的骄傲和光荣。我现在的身体情况还好,我要争取活到一百岁,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还要向党献礼!”
本报记者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