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大型纪录片《旗帜》收尾,电视剧《开天辟地》后半部接档在CCTV-1黄金档继续播出。导演胡玫坐镇,百余位明星参演的这部电视剧自开拍之初便被冠上了电视剧版《建党伟业》之称,电影《建党伟业》的故事止于1921年,《开天辟地》的故事刚好承接延续至1927年,随着前半部的热播,很多观众认为,“如果觉得《建党伟业》不错,就更值得看看《开天辟地》。”
和以往历史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做法不同,《开天辟地》每一处细节都严格遵照党史,剧组里一位30年教龄的党史老师跟随拍摄,处处把关,确保不在史实上出现任何偏差。因此,这部电视剧如今看起来像一部声情并茂的党史教科书,让观众仿佛站到了历史舞台上,看波浪潮头起伏角逐,感受着复杂的时代风云。导演胡玫接受采访时不禁感慨:“开拍时,我还没有充足的自信,战战兢兢地,但我下定了这样的决心,一定要做到最好,不容许留下丝毫的退路,不容许留下贻笑大方的历史错误。”
并不是命题作文
记者:《开天辟地》对您来说是命题作文吗?
胡玫:不是,我是带着很大的创作热情来拍这个戏的,我本人是毛泽东的崇拜者。我很想拍一部关于他的戏,但这么多年都不敢做,因为敬畏,我怕水平不到驾驭不了这些历史伟人。还得亏《开天辟地》是拍毛泽东年轻的时候,中后期的更驾驭不了。
记者:我发觉,看《开天辟地》是有点难度的,人物多,节奏快,剧情不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起承转合的,脑子里没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储备,片段与片段之间就有点接不上。您的创作意图是拍一部真人版的历史教科书吗?
胡玫: 如果说一些地方观众看不懂,是我驾驭这种题材的水平有限。懂党史的人,还都说不错。不过,从我的创作初衷来讲,并不是想拍成一本历史教科书,剧中还是有很多戏剧元素的,只是相对于一般电视剧来讲,《开天辟地》更偏重于史实,尤其是在CCTV-1播出,更要考究些,在有些地方的取舍上会偏重于展现1920至1927年间这些历史人物在建党过程中更加准确的个人作用。涉及面太广了,而且人物众多,所以剪辑出来的桥段会显得有点碎。
党史不宜讲故事
记者:您谈到的“取舍”,是以什么标准呢?
胡玫:标准是这样,从拍摄之初我们所奔赴的主题非常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总纲是“讲共产党是怎么创立的”。那么,凡是和建党有关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抓进来,无关的就拿下去。拍的时候,我们所依附的剧本很好看,编剧很会编故事,特别不像教科书,但后来随着拍摄过程中对党史的学习和调研,我发觉好多地方其实不适宜用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这些故事也都按剧本拍了,后期剪辑时,我把握住的标准是只要干扰主题的全剪掉,绝不废笔。
记者:您能举个例子吗?什么情况不适宜用故事表现?
胡玫:比如周恩来的部分,原剧本有大篇幅他和前女友林若诗的爱情戏,挺好看的,也都是真人真事。但我觉得大篇幅的表现这段故事不妥。因为众所周知,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二人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与建设付出毕生心血,如果不去讲述他们之间的爱情而揪着人家过去的一点点隐私放大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我把林的戏删减了大部分。随着创作人员对党史的进入和了解,我们对剧情的取舍也越来越严谨了。
演员不易凑整齐
记者:上次发布会上,您说这次选演员是比较得意的一件事。
胡玫:算是比较走运,今年,多少演员,多少戏都是建党的题材。那些比较有条件像领袖人物的,又要有表演功底,年龄合适,凑齐很难。我很走运,《开天辟地》里出场人物170个,比较有戏的是130个,把他们参差不齐的表演观念能统一到一个表演路子上来,本身就不太容易。而且今年,多少部戏都是建党的题材,都在抢演员呢。凑齐一批外形条件比较像领袖人物,年龄合适,又要有表演功底的演员,很难。找到黄海冰演毛泽东是运气,但找周恩来的演员就很难。
记者:现在靳东演的周恩来和观众的想象是有挺大差距的,形象上,还有感觉上,人们印象中周总理是儒雅、稳重的,但电视剧里是个有点莽撞的小伙子。
胡玫: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离不开他的经历的,青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真的是意气风发,是个热血青年,在文艺舞台上还很活跃,男扮女装演话剧,又是个文艺青年,这和后来经过那么多政治斗争、运动后,儒雅而处变不惊的总理形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在这部电视剧里,我们重点想突出的是,伟人们都曾经年轻过,首先是还原到人本,再说他们的思想和追求。所以,呈现出来的样子可能不同于以往电视剧对周恩来的塑造。
长相不能太离谱
记者:您刚才说,找到黄海冰是运气,是指形象还是表演?
胡玫:我现在听到的评价是,黄海冰是这几版里演得最好的,呵呵。但刚开拍时,我可是捏了一把汗。他这个人的毛病就是太放松,老跟你开玩笑没正经。后来,接触多了才发现,实际他心理压力非常大,我就给他指了条路,让他找党史专家多聊聊。我们有个随剧组的党史专家,特别严肃的一位老师,黄海冰每天围着人家说笑话,结果俩人成了好朋友,他走到哪专家就跟到哪帮他盯着。差不多拍了一个月后,我对黄海冰就非常放心了,发现他很用功,在现场从来不拿剧本,台词烂熟于心。他的戏最多,台词也最多,经常半夜一两点钟回去,早晨六七点钟化妆,他什么时候背的呀?我觉得,这个演员很会藏拙,私下里较劲。
记者:现在化妆技术很强,今年很多戏都不再用特型演员了,“形似”退居其次而更强调“神似”,但您还是觉得“像不像”很重要?
胡玫:都说不用特型演员,还是不能太离谱,总不能让刘德华演毛泽东吧,像不像始终是很重要的参考条件,对演员的表演尤其关键。在现场,演员都是拿着人物原型的照片比来比去找感觉,因为如果造型给他力量,他就会变得非常自信。所以,我会要求所有的美术部门都为演员服务,比如靳东说照片里周恩来的领子是圆领,不是尖领,你给他一件尖领衬衫他一天都不自在,戏也演不好,造型部门给他改了之后,他高兴极了,很快获得一种释然。我们这个戏有两套美术班子,我特别在意演员的表演心态,给他们创造一个最没有负担的状态,他们的戏才能演好。 本报记者 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