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剧气象杂谈忧虑篇:过度消费伤不起

2011/7/1 9:54:1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红剧框架的减少引发红剧题材大爆发,但是也容易引发红剧题材的大泛滥。更有 “打破禁忌”到最后变成“打破底线”的危险,让红剧题材直接从阳光转成妖孽。从谷智鑫版毛泽东被人认可,到陈建斌版李大钊惹人争议,都可以看出每个人心中对伟人的一杆秤。

  三、忧虑篇:过度消费伤不起

  红剧框架的减少引发红剧题材大爆发,但是也容易引发红剧题材的大泛滥。正如之前被紧急叫停的谍战剧一样,国产电视剧一贯有喜欢一窝蜂凑趣的坏习惯,一旦某一种类型的剧走红,便会突然涌出一大批故事相似但水准参差不齐的新剧,足足把观众胃口倒掉为止。因此,当各路人马突然发现“原来红剧可以这样拍”的诀窍之后,会立刻把其当做噱头法宝,不顾内容而霸王硬上弓,生生把好的题材变成烂大街。更有 “打破禁忌”到最后变成“打破底线”的危险,让红剧题材直接从阳光转成妖孽。

  娱乐化 革命不是肥皂剧

  内容更丰富,细节更人性,是红剧的新发展,把高高在上的红剧放低姿态,降到下里巴人,是观众的欣赏趋势。然而放低姿态不等于放低底线,曾经有过把抗战故事弄到等同于武侠的电视剧,不仅不伦不类,而且恶俗不堪。红剧虽然未必不能成为商业剧,但毕竟它是有着真实历史做背景的正剧,过度娱乐化与红剧仍然无法互动,属于永无相交的两条铁轨线,如果以为可以明星,可以秘史,就代表着可以恶搞,可以扭曲,那么将会成为对历史态度的一种轻浮与亵渎,最终自毁长城。

  走秀场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不管是用明星,还是用新人,不管是用戏骨,还是用偶像,红剧演员的放开总是要遵循一条原则:符合原型。这种符合尽管在现在更多要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但“神似”的难度仍然远远大于对普通角色的诠释。伟人的性格与特色,在一般观众心目中都有一个基本定性的框架,毛泽东不可能与蒋介石是同一类型人物,周恩来的风度也不可能变成宋子文的气质。再好的导演,如果不能选对演员气质,也会扣掉一半的精彩;而再好的演员,如果不能正确把握人物特色,只凭自己“本色演出”,也就必然“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也伟人,败也伟人。从谷智鑫版毛泽东被人认可,到陈建斌版李大钊惹人争议,都可以看出每个人心中对伟人的一杆秤。

  鸳鸯蝴蝶 血色浪漫是浮云

  偶像与言情,向来就是比翼双飞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部部红色青春剧,讲得都是浪漫情怀,兼容了铁肩担道义,容捏了身体力行的信仰万岁!更是增加了若干爱人同志的殊途同归,更是言情信手拈来不违和。然而过犹不及,青春太盛爱情太多,就容易冲淡主题的大气势,把一干革命志士们扭捏成惯常言情剧中三角恋真爱至上,甚至再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改成琼瑶腔,就会生生把红剧变成一部批着革命羊皮的言情狼,还不如直接去拍偶像剧来得纯粹,又不失尊重。(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