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频道长沙7月1日电(记者 明星) 探索救国的真理,冲破黑暗的奋斗,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与爱情……从《恰同学少年》到《我的青春在延安》,再到刚刚落幕的《风华正茂》,湖南卫视近年来制作和播出的系列红色经典电视剧,点亮了荧屏,持续打动着亿万中国观众。
《风华正茂》续写红色青春
《风华正茂》这部讲述毛泽东青年时代奋斗历程的红色题材,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后,引发许多刚步入社会年轻人的精神共鸣。
青年演员王雷饰演伟人毛泽东,生动展现毛主席初入社会后思想和信仰急剧转变的历程,而剧中毛泽东祭母、北大游学、与杨开慧相恋等情节的细腻刻画,让不少年轻观众深受感染。
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湖南卫视总监张华立介绍,《风华正茂》承袭了前几年《恰同学少年》的热力,继续围绕着毛泽东等革命先驱的成长经历做青春化的解读,整个故事以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为起点,1921年参加“一大”为结束,时间跨度3年。着力描述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萧子升等一批有志青年在中国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口,如何胸怀天下,上下求索,探求中国革命之路的艰辛历程,展现了毛泽东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但是,这么一段历史,如何能拨动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弦呢?
湖南广播电视台执行副总编辑、《风华正茂》总制片人盛伯骥认为,除了延续了《恰同学少年》青春浪漫的情怀外,《风华正茂》在风格上做了很大的改进,更加趋于写实,叙事也更加精练、有力了起来,可看性更强。
《风华正茂》中,对毛泽东等一群进步青年革命友谊的讴歌始终贯穿全剧。导演用细腻的手法,精致的独白,将人物内心最纯粹的情感一一剖析解读。
亲情描写,是《风华正茂》最为闪光之处。在长沙火热创办《湘江评论》的毛泽东,突然收到家中急电。母亲病危,毛泽东立刻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连夜赶回韶山。然而母亲没能坚持到见“石三伢子”的最后一面。剧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毛泽东跪在母亲灵堂前,一字一句泣读祭文,闻者无不伤心。王雷的表演也让电视前的无数观众纷纷落泪。
而在母亲去世不久,积郁成疾的毛父也在家中去世。此时的毛泽东尚在北京,无法赶回。从初看到电报的如遭重击,风雪中的街头悲走,到最终的真情释放,电视剧淋漓尽致地表达出青年毛泽东痛失亲人后悲恸之情,将伟人的真实另一面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之作,《风华正茂》既有宏大的叙事铺陈,也不乏温暖的细节刻画。尤其对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的感人描绘,青年毛泽东至纯至孝、大勇大爱的高尚品格跃然而出,伟人形象愈加丰满与亲切,让该剧洋溢着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
王雷在剧中饰演的毛泽东,在现实的种种磨砺中逐渐褪去书生意气,最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奔赴上海参与中共一大的召开,掀开了中国开天辟地的新局面。
让中共90年激励“90后”
在作为“红色故事”的《恰同学少年》和《风华正茂》之中,毛泽东不再是“神”,他和剧中的青年学子们,让人感到可亲、可敬、可爱。观看这些革命传统题材大片,红色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容,一股股炽热的青春魅力,势不可挡,浩荡向前。
已然登场的《我的青春在延安》,并没有围绕名人、名将的会议桌展开情节,也没有革命前线阵地千军万马的厮杀和对峙,而是把视角放在了一群怀揣革命理想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上下求索的年轻人身上。他们的成长,折射着一个时代青年人的思想蜕变历程,既鲜活,又生动,既要解决自身个性和出身带来的私人问题,又要在革命洪流中激流勇进,百炼成钢。
湖南卫视副总监、新闻发言人李浩介绍,湖南卫视的系列红色经典电视剧,不仅仅是为献礼建党90周年,也是为奋斗中80后、90后树立励志榜样。对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看红色剧可以从革命先辈的青春成长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饰演青年毛泽东的王雷是一名话剧演员,他认为“那个年代毛主席所经历的一切,正是当下年轻人的必经之路”。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虽不断经历失败与挫折的困境,却时刻不忘报效国家的理想与信念。
《风华正茂》编剧王青伟介绍,红色题材应避免教科书式的说教,启迪心灵最重要。因此,对于红色题材,如何让当代青年感受到昔日先辈的所思、所感、所行,打破时代膈膜并产生心灵的共通点,是重中之重。
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欧阳常林说,身为主流媒体,一定要自觉承担起激励和引导年轻人的责任,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形式,向他们传递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多年来的探索表明,这种坚持在经历了市场实践与大众考评之后越来越深入人心,赢得了电视观众广泛的认可与更多的掌声。
时代召唤推陈出新的红色经典
如果说《我的青春在延安》偏重于浪漫色彩,那么《恰同学少年》和《风华正茂》则更朴实地反映了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剧中展现的是激情飞扬的理想与倔强坚毅的性格,不见了惯常的风花雪月,更多的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代精神。
许多观众深有感触地说,这些电视剧展现了剧中人与现代人的默契和交融,使“振兴中华”的主题潜移默化地流淌在当代年轻人的血液之中。正是因为有了青年毛泽东的实践与追求,人们能够通过剧情,从他的人生轨迹去追寻自己的坐标。
李浩表示,如何能让当下的80、90后的年轻观众产生兴趣,并乐于在电视剧的牵引下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者的情怀,是现今主旋律题材创作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的青春在延安》和《风华正茂》做出了积极的实践。
盛伯骥认为,在《风华正茂》中,毛泽东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伟人符号,一段枯燥的历史记录,而是更加生活化,充满了浓厚的亲民和时代色彩,也为当下无数时代青年树立创业打拼、亲情教育的现实励志榜样。王雷饰演的毛泽东有血有肉,塑造了一个重情、重义、重孝的毛泽东形象,实现了伟人形象的突破性创新,这在红色剧中有特别的存在意义。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光凡认为,《恰同学少年》和《风华正茂》充分开掘了人物原型所固有的审美价值,塑造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先进青年真实、动人而又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青年毛泽东的形象血肉最为丰满,最具有审美意义。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评价说,《风华正茂》是《恰同学少年》之后,大家期待已久的一部电视剧,该剧坚持以毛泽东为主要人物,浓抹重彩地塑造革命领袖,给红色题材,特别是毛泽东的题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角度,有一种清新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