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首度回应网传“花钱买奖”质疑
记者调查揭“共和国脊梁”评奖黑幕
近日,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共和国脊梁”评奖活动,因倪萍(微博)等名人获奖并由此引发的名人论战而迅速引爆网络,被网民戴上“中华羊蝎子奖”“颈椎病人得奖”“山寨奖”等各种“讽刺帽”。网民对这类评奖活动产生强烈质疑:“倪萍到底是否花钱买奖?”“‘脊梁’评奖活动是否合法?”“评奖的背后到底有没有敛财?”…… 7月19日,“共和国脊梁”获奖者倪萍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独家专访,首度通过媒体回应获奖前后。○据新华社 文/图
倪萍表态
保留对李承鹏起诉权
倪萍说,7月初收到一个自称是“纪念建党90周年组委会”发出的“共和国脊梁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邀请函。主办方随后来电说,她与田华、李双江、张继刚、刘兰芳等老艺术家一道获此殊荣,颁奖时间是7月10日,地点在国家会议中心。
“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个活动与建党90周年有关,评奖很严肃。再加上觉得能和这些老前辈同台获奖,是一种荣幸,就答应了。”倪萍说,她自始至终没向任何单位或个人缴纳一分钱的所谓获奖费,“在我的生涯中,从没干过托人甚至拿钱夺奖的勾当,我觉得这太不要脸”。
“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组委会”秘书长、主办方之一的《影响力人物》杂志社总编辑刘学文向记者证实,对本次活动的获奖者,组委会并未收取任何费用。记者在主办方的邀请函上看到,这项活动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影响力人物》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邀请函并没有关于“收取获奖者费用”的内容,反倒有“如能出席,组委会将颁发奖金5000元略表心意”的字样。对此,倪萍助手说:“这钱我们根本没要。”
针对网民关于“配不配‘脊梁’称号”的问题,倪萍回答:“我觉得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所以在颁奖典礼上我说‘和同时获奖的田华老师等艺术家相比,我真的不配拿这个奖,如果能退的话,这个奖我退了吧……’”
针对李承鹏就此事在网上连续发帖对倪萍恶言相向,倪萍在采访中几度落泪:“开始我本想当‘哑巴’忍了,但后来发现自己被卷入舆论漩涡,假的也被炒成真的了,不得不回应。”她还说:“这件事对我伤害很大,我保留对李承鹏起诉的权力。”
记者调查
主办方原形毕露,黑幕重重
不少网民认为,李承鹏与倪萍的论战归根到底暴露的是当前评奖活动的乱象。网民“美瞳洋子”说:“也许包括倪萍在内的获奖者不用交钱,但那些参会人员就说不准了,评奖的主办方哪儿会做赔本买卖?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共和国脊梁”评奖主办方之一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秘书长李和平承认:“‘中爱联’早在2002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作为主办方之一,参与过‘共和国脊梁’的评奖活动。但今年的评奖,我会没有参与评审、没有参加颁奖典礼、更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当记者问道:“那为何贵单位还在活动主办方之列?”李和平含糊回答:“只是挂名,因为另一主办方《影响力人物》杂志社总编辑刘学文经我会某常务理事牵线,邀请我会担任名义主办方。”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影响力人物》杂志社也是本次评奖活动的主办方。据了解“中经报协”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的全国性社团。按照有关规定,在社团举办评奖活动前,应征得上级主管单位批准。
针对网民“评奖违规”的质疑,“中经报协”秘书长王兆平予以否认。他对这次评奖活动是否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不置可否,但并不认为违规,“因为目前没有规章明确约束媒体举办评奖活动,本次活动的具体工作恰恰由我会的会员单位《影响力人物》杂志社操作,并非由我会(社团)主办,我们既没参与评审,也没收取任何费用,只是挂名”。
然而,记者获得的《“中经报协”批复函(2011年4月21日)》明确显示,“中经报协”同意作为本次评奖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而且批复函盖有公章。
更令人蹊跷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作为本次评奖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影响力人物》杂志身份存疑。记者在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的“新闻机构在线查询服务系统”上搜索发现,该杂志并未登记注册。新闻出版总署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系统中无法查询的媒体属非法媒体。”《影响力人物》杂志社总编辑刘学文向记者解释说,该杂志是广东省《亚太经济时报》社下属的周刊,“不卖钱、不发行、只赠送”。
然而,该杂志对外网站“yxl.dooland.com”宣称“《影响力人物》是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一本大型全彩高档人物月刊”,而且杂志封底明确有“定价36元”的价格标识。
记者随后致电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姜昆核实时获悉,不仅该会没有下辖该刊物,而且姜昆就在不久前接到过“共和国脊梁”组委会的电话邀选,但被姜拒绝。
面对大量事实,《影响力人物》杂志社总编辑刘学文不得不透露:“这次评奖共有书画展、‘共和国脊梁’征文、‘共和国脊梁’评奖和西柏坡采风四项内容,其中担任‘共和国脊梁’评奖的评委共有7人,都不是权威专家。评奖标准都是这7人自定的。评奖初期先选定20位名人进入大名单,根据谁能参加颁奖典礼确定最终的‘10大共和国脊梁’。”
针对网民质疑的“乱收费”问题,刘学文承认,这次评奖虽未对获奖者收费,但所邀请的全国各地100多名参会者,每人需缴纳3800元参会费供食宿费用。
面对记者“这次评奖能赚多少钱”的问题,刘学文以“活动未结束、财务尚未结算”为由拒绝回答,但他话锋一转道:“这次活动,不少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的名家还免费赠送字画,我们下一步想对这些书画进行慈善拍卖。”
【现象延伸】
民间评奖乱象重重
当听说这次评奖内幕后,倪萍心有余悸:“我曾获过无数奖项,从没怀疑过奖项的真假,如果知道是假的,我肯定不会参加。但这次事件给了我一个巨大的警醒,今后这类活动我得调查清楚后再确定是否参加。”
对于《影响力人物》杂志“身份”,王兆平秘书长坦承:“‘中经报协’对下辖会员单位的资质审核有漏洞,需要吸取教训。以后不再搞这类评奖活动。”
事实上,当前的各类评奖活动可以用“乱象重重,真假难辨”来形容。
乱象之一:浮夸风蔓延。在当前的各类评奖中,以“中华”“中国”“世纪”命名的比比皆是、泛滥成灾。
乱象之二:拉大旗作虎皮,难辨虚实。在大部分评奖活动中,主办方或多或少都会包括“中国XX(行业)协会”等“大牌”单位,参与者难辨真伪。
乱象之三:名人效应,请君入瓮。在很多评奖活动中,经常可见某某明星、某某名人的名字。“如果没这么多名人,谁会去领这个奖?”网民评论。
乱象之四:收钱发奖。有网民爆料,某协会评选的“诚信企业”奖,要求每家缴纳4-20万元。
“近年来日益泛滥的‘花钱买奖’事件暴露出民间评奖活动监管的缺失。”社会学家周孝正等专家指出,评奖活动泛滥的后果,就是公众对各种奖项的衡量标准发生偏差,导致公众失去荣誉感,更会导致社会诚信的缺失。对此,王兆平秘书长希望有关方面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指导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