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笑微微,猜猜我们都是谁。挖陷阱,撬铁轨,好像真正的飞虎队……”1996年,5集版的《小小飞虎队》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15年后,导演钱晓鸿、编剧赵冬苓再度联手打造的28集电视剧《小小飞虎队》,8月11日起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
日前,本报记者在济南独家采访了钱晓鸿。他说,“中国有将近4亿儿童,但给他们拍摄的电视剧却很少。虽然风险很大,但多方面的合力,让我们决心进行重拍。”
颠覆了以往“小英雄”形象
与5集版电视剧相比,28集《小小飞虎队》有着巨大变化。“在故事上,新版和老版最大的区别,就是加入了一个悬念线索来进行串联,这样从故事结构上来讲更适合观众观看。”
钱晓鸿表示,老版《小小飞虎队》是结构松散的块状故事,而新版有一个很大的悬念线索贯穿着整个故事。“一个小孩为了一句诺言,误打误撞地进入情报传递过程中,在经历了诸多磨难和曲折之后,他最终把这个情报送到了飞虎队手里。”
此外,新版主人公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小英雄形象。“老版的主角是机智勇敢的虎子,新版是贪吃、懒惰的大壮,是一个非常不受待见的小孩儿,颠覆了以往的‘小英雄’形象。但就是这样一个‘草根小孩’,用自己的坚持完成了一个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该剧在人物设置上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地主的儿子胡小头,他也参加了抗日。”钱晓鸿解释说,“以往的影视剧,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地主老财都是汉***,跟日本人穿一条裤子,但这部戏却把地主儿子的天真执着、真诚抗日,表现得淋漓尽致。”
制作投入不亚于一部大片
钱晓鸿说,无论是剧本创作、资金投入,还是战争场面的拍摄,新版《小小飞虎队》在近年来的儿童剧中都是最大的,其在制作上的投入不亚于一部大片。 由于是儿童题材的作品,钱晓鸿在小演员的选择上格外慎重,从近40所学校的3万多名孩子中遴选演员。钱晓鸿表示,“剧组决心用‘原生态’的孩子,就是没有演过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自然天真,贴近生活,很容易塑造出那个年代小飞虎队队员的形象。”
为了营造真实、特殊的历史氛围,剧组在平地上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沙沟火车站建筑群以及站前广场附属建筑,制作了1500多套各式服装,租借各式枪械近1000支(挺),租用蒸汽机车及车厢编组近40天,拍摄规模与投资额度在儿童剧中屈指可数。
“说实话,这部电视剧还无法与史诗性的著作相比,但它是一部非常‘真’的戏。”钱晓鸿表示,编剧赵冬苓写得真诚,用了三年时间才写好剧本;小演员演起来非常纯真,制作班子非常认真,我觉得我们的‘真’会收到回报的。”
“儿童剧拍好了大人也爱看”
对于当前国产儿童剧的现状,钱晓鸿担忧不已。“我们始终鼓励拍摄儿童剧,但是当前儿童剧创作陷入了投资少、质量低、没市场的恶性循环,成为了培养年轻导演的基地。”钱晓鸿表示,儿童剧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优秀儿童剧缺乏的今天,新版《小小飞虎队》能够登上央视一套,这也让钱晓鸿感触颇深。“儿童剧的好坏不能靠吆喝,而是要提高本身的质量。当然,提高质量要有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大投入,这样才能吸引名编剧、名导演的参与,精心选择演员等。”
“从世界来看,《哈利·波特》系列、《ET外星人》等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大卖,说明儿童戏是有市场的,关键是要改变我们的创作观念。”钱晓鸿说:“儿童戏拍好了,大人也爱看,大人在观看的同时也在寻找童年记忆。新版《小小飞虎队》不鼓励儿童拿刀拿枪,只是‘戏弄’,增添了儿童剧应有的童真、童趣,看过该剧的成年人都说爱看。”
虽然是经典儿童剧的重拍,但新版《小小飞虎队》依然面临收视率的压力。对此,钱晓鸿坦然应对,“大家要放开心态来观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