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号》导演徐纪周:要不分男女,老少通吃

2011/8/16 15:05:3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永不磨灭的番号》(以下简称《番号》)或许会成为今年最重要的一部国产电视剧,如果下半年不再出现超越业内预期的黑马。”  《番号》是徐纪周自编自导,用他的话说是一份从业十年的成绩单,集合了所有过往经验,这次他巧计安排,步步为营,不容有失。

导演徐纪周很有野心

导演徐纪周很有野心

  《永不磨灭的番号》(以下简称《番号》)或许会成为今年最重要的一部国产电视剧,如果下半年不再出现超越业内预期的黑马。尽管它明星不多,投资不大,但导演徐纪周很有野心,他要在一部戏里满足各类观众群的全部喜好,要不分男女,老少通吃,跟家庭主妇要收视率,跟精英文化要口碑,跟业内要奖项……最重要的是,他坚信,《番号》一定都能做到。

  《番号》先在上海、南京等地面电视台首播一轮,今晚在北京卫视上星,播出覆盖全国。在地方播出时,它拿到了一连串收视率冠军,徐纪周来北京宣传时已意得志满,一副等着听恭维话的样子。出品方和北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帮他打圆场,指着穿卡通T恤衫的导演介绍说:“就是个大男孩,有才华自然年轻气盛,北京孩子那股劲儿,别看表面显得满不在乎有点狂,工作上一丝不苟,稳扎稳打。”

  1976年出生的徐纪周在导演圈里的确算“年轻人”,如果没有绝佳机缘,导演四十岁成名已不晚,30岁之前能独立执导一部正规影视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常,从导演系毕业等于失业,大多数人转行或从底层工种干起,有做演员的,有做剧务、制片的,有拍广告的,有留校当老师的,坚持“导演梦”的人往往得曲线救国,先编剧,《潜伏》的导演姜伟当老师,写剧本,当副导演,干了七八年,四十多岁才得到机会;《黎明之前》的编剧黄珂也是导演系出身,制片方认可他的剧本但不敢把导筒交给他。

  对比下来,以徐纪周年龄资历,他有骄狂的底气。2001年徐纪周毕业于中戏(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给高群书当过一阵儿副导演,写剧本,不到30岁已经独立执导电视剧,他很快放下自己的学院派艺术趣味,全面迎合市场,连续几部戏赢利后,才再将个人情怀一点点捡拾回来。

  从业十年的成绩单

  讲述过往经历时,徐纪周刻意省略初期必经的挫折,更乐于将自己描述成“从未失手”、“未曾言败”的幸运儿,“因为我一直按市场规律做事”,“我发现商业的东西能带来更多的机会,再往后,又发现满足了商业还不丢文艺情怀就能成事。大众的口味没变过,狗血依然流行,我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平衡点,同时满足个人表达和大众需求,说白了,就是把小资情怀掺进狗血剧情里。”

  《番号》是徐纪周自编自导,用他的话说是一份从业十年的成绩单,集合了所有过往经验,这次他巧计安排,步步为营,不容有失。故事大致分三个段落,前十三集很癫狂,每集戏安排七八个笑点,走喜闹剧的路子;中段情感戏增多,适当的洒狗血,比如爱情都是反着来的,女追男,女的娶男的,还有一个得绝症的;到第三段,剧情走向正规,走向悲怆。徐纪周解释:“第一段是满足电视台对于传奇、狗血的要求;第二段满足小资们的情感欲求;第三段满足我的个人情怀。很多观众说结尾部分拍得最好,最让人感动,可要是没有前两段,不能吸引到他们看到这儿。”此外,他很清楚,电视剧主体观众是女性,于是在女性观众最爱看的感情戏上,三个男主角各司其职,“李大本事是野路子,类似《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营造一种稍纵即逝的爱情满足小资群体;陈峰负责常规观众,一个帅哥,带点幽怨气质和文艺腔,满嘴家国情怀,按韩剧范儿来的;孙成海,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汉,遇上一个比他更混的女人能制他,照顾他,母爱泛滥的女观众会喜欢这段。”

  求胜心切易失灵魂

  如果能用一把标尺,量出长短分寸,按规格批量化生产艺术,其价值也必定大打折扣。因为创作固然需要理性思考,但积累于理性之上,灵光乍现的感性表达才是艺术高度的最终成就者,因其可遇不可求,且难以被复制。往往,作者在回望创作过程时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总结出规律与经验,但身处创作之中,过多理性的参与可能会下意识地转变成功利心,求胜心切的代价是作品无懈可击却独缺灵魂。例如,试图复制电影《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的成功,第一批向商业顺眉低首、向好莱坞投怀送抱的中国电影大片无一例外变成昂贵的笑话,一把将那些声名赫赫的大导演推下神坛。

  不过,对徐纪周来说,太过细致、精微的问题或许是今后很久才需要面对的,眼下他更需要成功,需要被关注,需要拥有更多资源自我实现。中戏导演系毕业是个尴尬的身份,进入到影像世界里,他们比北电甚至广院的学生还“编外”,虽然艺术品位很高,但技术手法不纯熟,这些年,中戏导演系仅出了个名演员汤唯。戏外的徐纪周,也和李大本事们一样,渴望得到一个正规军“番号”,他要的是观众的绝对认知度和主流话语权的交口赞誉。前年徐纪周执导的《杀虎口》上星播出时,各地收视率均超过《潜伏》,他的身价翻了七八倍;去年的《天敌》也收视不俗,商业回报率达到300%,还有大制作公司找他接洽欲将其改编成电影。可这些距离徐纪周的期待还有很大落差,他曾预期《杀虎口》能达到《潜伏》的影响力,这股劲憋到了《番号》,他曾半开玩笑借了一尊白玉兰奖杯拍照,自信这个场景很快会真实上演。

  在自设的条框里突围

  极度矛盾中爆发的创造力也很惊人,徐纪周不完全妥协于商业,因为靠洒狗血赚得到收视率赚不到口碑;又怕在自我表达和艺术追求上走得太远,让普通观众够不着了。他选择用理性丈量感性的维度,必须跟自己较劲,在自己限定的条条框框里绞尽脑汁突围。徐纪周坦言《番号》的剧本写得非常拧巴,“本来喜剧创作就特别难。低端喜剧很好弄,但我不想洒狗血,不能硬胳肢人,更不能重复。观众很苛刻,他们要看新鲜的,洒狗血只得是别的戏里没出现过的。逼得我只能不断给自己制造困境,敲着脑袋想新点子解决,每次创作都是在强大的危机感里把自己彻底掏干净。”

  在徐纪周以往的作品里,酷似美剧的强情节、快节奏,一气呵成的故事结构显然是他的一贯追求,而在《番号》中,他调整了风格,开篇一二集故事很散,以介绍人物为主,时松时缓,像一个个小品串联,从中段开始节奏越来越紧凑,他称这种尝试是借鉴评书体,因为评书能让观众随时进出,半路进来也能很快被粘住。徐纪周把自己想象成茶馆卖艺的说书人,今天这段不吸引人,明天就没饭吃了。

  本报记者 金力维

  白继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