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圳票房遇冷 纪录片叫好容易叫座难?

2011/8/19 12:33:4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网络上交口称赞,但影院票房惨淡,这就是“史上最高成本纪录片”在深圳、乃至于全国的遭遇。不想看  深圳嘉禾影城的负责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不是《海洋》拍得不好,而是受到影片类型的拖累。

纪录片《海洋》海报

纪录片《海洋》海报

  记者李京(微博)蔚报道 网络上交口称赞,但影院票房惨淡,这就是“史上最高成本纪录片”在深圳、乃至于全国的遭遇。8月12日全国上映的法国纪录片《海洋》,投资高达5500万欧元(约合5.05亿元人民币),画面壮阔、情感动人,曾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上映,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但其来到中国后,却没能摆脱纪录片在中国 “小圈子交口、电影节拿奖、大银幕遇冷”的一贯命运。

  该片在日本票房超越《阿凡达》,对此有网友开玩笑说:“日本离海洋近,我们离海洋太远,所以票房不好。”那么,《海洋》票房遇冷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影院:纪录片?不看好

  据记者了解,《海洋》于2009年9月上映后,两年来已通过网络积累了很高人气,所以该片中文版特邀姜文配音。今年4月深圳法国电影展上,《海洋》的试映竟然全场爆满,口碑一致叫好。但纵然如此,《海洋》却由于自身的题材、档期、宣传等致命弱点,依然还是难入影院“法眼”。

  在《海洋》8月12日上映前,记者曾致电深圳嘉禾影城、海岸影城与新南国影城等多家影院,影院负责人的态度惊人一致,那就是:《海洋》在票房上很难有大作为。8月18日影片上映六天后,记者再致电院线方,证实《海洋》在深圳的确票房可怜:嘉禾影城只收获1000元左右,海岸影城近5000元,新南国在全市所有影城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海洋》在国内的发行人杨小姐告诉记者,目前《海洋》全国票房估算也就几百万元。

  观众:纪录片?不想看

  深圳嘉禾影城的负责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不是《海洋》拍得不好,而是受到影片类型的拖累。基本上观众一看到‘纪录片’就不会买票,观众的观影习惯目前还是偏向于商业片。在已经很不利的情况下,又选择了暑期档上映,前有《变形金刚3》、《哈7(下)》,后有多部大片接档,排片肯定会受挤压。”

  《海洋》在中国的遭遇并非偶然。据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共有13部纪录电影进入院线,没有一部通过国内票房收回成本,其中《复兴之路》以200万元位列榜首。也就是说,中国观众目前还没有形成买票进影院看纪录片的习惯。

  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情形截然不同。在本报记者日前对导演雅克·贝汉的采访中,导演透露:《海洋》曾在法国创下了可观的票房,在日本的首映日票房甚至超过了《阿凡达》,去年在北美纪录片院线也拿下了近2000万美元。这种欣赏纪录片的习惯,国内和国外确实差异很大。

  回暖?北京出现票房回温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有关《海洋》微博讨论有4510953条,时光网和豆瓣网分别给出9.1和9.2的高分。受到超高口碑的感召,北京地区的排片场次从昨天起竟意外有所回暖。从《海洋》的市场反应来看,小众纪录片的市场需求已经凸显。北京地区的影院负责人表示,在平均每周有4部大片上映的暑期档,多数北京影院能够每天拿出3至5场放映《海洋》,说明了市场需求的存在。“纪录片市场属于慢热型,长远看一定会热。”

  深圳海岸影城的负责人表示:由于观众太少,现在给《海洋》排场次已经很难了,但如果有包场看片,则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