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和他的音乐家父亲王云阶

2011/8/31 9:34:0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这个“三毛”就是王龙基,他长大后未圆电影梦,倒成了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秘书长,客座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到王云阶仙逝后,王龙基在这样的家庭聚会上又不知不觉地添加了对父亲的追忆……

王云阶夫妇和7岁的“三毛”(右)

王云阶夫妇和7岁的“三毛”(右)

1949年1月,漫画家张乐平与“三毛”

1949年1月,漫画家张乐平与“三毛”

王云阶在指挥电影录音

王云阶在指挥电影录音

王云阶签名

王云阶签名

  人们都知道,漫画家张乐(微博)平是“三毛”之父,而电影《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微博)基——他的父亲是音乐家王云阶先生(1911-1996)。

  今年8月29日是王云阶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作为德高望重的中国电影音乐先驱者之一,在纪念他百岁诞辰之际,该说说他那些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老老夏

  早在无声电影时期,王云阶先生就用小提琴为默片“伴奏”。自从1939年为电影《风雪太行山》创作主题歌后,他相继担任《新闺怨》、《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不夜城》、《***日记》、《林则徐》、《魔术师的奇遇》、《傲蕾·一兰》、《阿Q正传》以及《三毛流浪记》等40多部著名电影的作曲,其中《希望在人间》的配乐曾受到苏联专家格拉西莫夫的高度评价,许多作品成为中国电影音乐史上的不朽经典。当然,他还创作了不少标题音乐和独立歌曲,在音乐理论上也颇有建树。

  王云阶还曾担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委员兼音乐处副处长,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组组长和上影乐团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的第一任会长。

  在坟地里打弹子

  王龙基意外成为“三毛”

  1949年的一天,三个小孩在昆仑电影公司附近荒郊野外的一片坟地里打玻璃弹子,两个10岁一个8岁。年纪小的赢了,可是大的耍赖,还抢先动手,小的“不畏强暴”,居然把两个大的打趴下。

  这一幕被导演严恭撞见,他正为找不到《三毛流浪记》里的小三毛而犯愁。那些大老板为推荐自己儿子演三毛而大摆宴席,但那些小孩不是太肥就是太木,吓得严导不止一次落荒而逃。可是,眼前这个8岁的大脑袋细脖子的瘦小孩,居然还有一股子倔劲,不是三毛是谁?于是,大脑袋孩子被叫到昆仑公司,化妆打扮一通,试镜下来,史东山、蔡楚生、陈鲤庭、沈浮等艺委会成员一致叫好,张乐平也高度评价:“三毛就是他,他就是三毛!”

  严恭问他了:“小朋友,你父亲是做什么的啊?”“王云阶,昆仑公司的作曲。”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原来是自己人啊,群情振奋!

  这个“三毛”就是王龙基,他长大后未圆电影梦,倒成了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秘书长,客座教授、高级工程师。可王龙基当时怎么也不会料到,不仅自己成了大名鼎鼎的“三毛”,为他做“托”的还有赵丹(微博)、黄宗英夫妇,凌志(微博)浩、莎莉夫妇,上官云珠、姚姚母女等等等等大腕。而成了“三毛之父”的王云阶还为《三毛流浪记》作曲,并客串了一个老乐师的角色。

  王云阶从不过生日

  只在结婚纪念日“开会”

  王云阶先生逝世15年了,上海影协要为他纪念诞辰100周年,可是,他生前是从来不过生日的,只是每到8月13日——他和夫人李青蕙的结婚纪念日,全家才会聚在一起吃顿平常的晚饭,然后召开一个不平常的家庭会议。这个会议往往由王云阶主持,他先要感谢夫人持家辛苦,因为家里的大小事宜他无暇关注,包括毫无概念的经济账,一概扔给了贤妻;而夫人会表扬他创作的忘我,每当他沉浸在音乐中时,什么胃疼、头疼就都不存在了。1952年,王云阶为电影《六号门》创作音乐,就像治水的大禹那样,过家门而不入,以至于“三毛”的一个弟弟从出生到夭折,两个月里王云阶都没有露过面……他们夫妇相知相爱,李青蕙理解丈夫对艺术的痴情和对工作的负责。

  接下来,他们两代人之间互相表扬和批评,就像单位里的民主生活或者党员组织生活中的议程。g.c则是最后的家庭音乐会,王云阶弹钢琴,李青蕙亮嗓唱一曲,他们夫妇本来就是在一起表演时相识相爱的,所以这种表演无需排练就很熟稔,加上儿女的配合,欢乐的气氛别处难寻。

  要知道,这样的活动并不是即兴式的,而是早有准备。开会之前,王云阶甚至会打个草稿,把议程、内容都拟好,内容有忆苦思甜、形势分析以及对孩子们的教育等等。比如1958年8月13日,庆祝他们夫妇结婚19周年那一次,主题是“迎爸爸下乡归来、送妈妈即将下乡”——儿子的口吻。

  这个传统后来被“三毛”继承了,他也在8月9日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来一个家庭会议,儿子负责买蛋糕。小一辈人派头大,一只蛋糕总要花三四百元,但回来报账时就减掉一个0,怕艰苦朴素一辈子的爷爷奶奶心疼。等到王云阶仙逝后,王龙基在这样的家庭聚会上又不知不觉地添加了对父亲的追忆……

  王云阶千方百计学音乐

  王龙基死活不愿弹钢琴

  和大多数艺术天才一样,王云阶也是从小就显露出艺术天分,他无师自通会画画,在老师的帮助下甚至学会了画油画。可是,他真正的兴趣是音乐,当见到一个人能用左右手在钢琴上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时,他的心震颤了。可是,父亲反对他学音乐,认为当“吹鼓手”没出息。1927年,王云阶在父亲“押送”下,来到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西洋画。

  等父亲一走,王云阶就说服教务主任,让他转入音乐系。从此,为了骗过父亲,王云阶就把美术卷子寄回去冒充作业。后来他的音乐成绩单被父亲发觉了,尽管成绩优秀,还是得不到谅解,只能半途而废。但他的音乐梦不会这么轻易放弃,就在“服从父命”在北京学商的日子里,王云阶还是自学音乐,并在学生运动的影响下,一点点进入革命阵营。

  因为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王云阶对待子女从来采取民主的姿态。他的观点是,父子首先是朋友,是平等的。

  王云阶也让“三毛”学过音乐。王龙基作为童星曾在秦怡版的《母亲》里出演儿子一角,需要弹钢琴。他临时抱佛脚,但学得很快。父母见他有音乐天赋,就想让他继续学下去,母亲拿着鸡毛掸子,一旦弹错就打,可是“三毛”很倔强,越打越不学,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每当妻子抄起鸡毛掸子的时候,王云阶就会责备她。后来王龙基代替父母为弟弟妹妹去开家长会,回来后因觉得成绩不理想也会打他们板子,这时候王云阶就和“三毛”吵了,说:“我也不打他们,你为什么要打?”

  在“三毛”眼里

  父亲是条“恐龙”

  在“三毛”眼里,父亲是条“恐龙”,他永远活在自己的内心和音乐里。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化,他的精神永远不变。

  但在音乐世界里,王云阶又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为了目标可以不顾一切的人。电影《林则徐》的音乐是中西结合的成功尝试。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朱天纬老师在论文中总结说:“他在广东地方音乐‘乙凡调’的基础上,把中国传统音乐的‘曲牌体’和‘板腔体’与交响音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族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特色,把它们与交响乐队的浑厚音色充分结合,形成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交响音乐的深度与厚度的音乐。”王云阶特别注重音乐结构的完整性,在写一部电影的音乐前,总要绘制一张很大的图表,勾画出音乐的主题、副主题、插曲、展开等等。这是他的独创,表现出他的严谨和逻辑性。

  王云阶能写大部头作品,比如1950年代受陈毅市长委派,创作出他自己比较满意的第二交响乐《抗日战争》,用音乐表现出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抗战胜利的过程;也能尝试创作轻音乐甚至流行歌曲,比如1957年的电影《***日记》中的插曲《小燕子(微博)》,就是他别出心裁的结果。“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要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曲调优美、朗朗上口的歌曲随着电影的公映而被群众喜爱,广为传唱, 后被作为“黄色歌曲”遭到批判,直到1980年才恢复名誉,重新流传。“三毛”曾问父亲,这首歌曲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不多写一些类似的呢?他回答说:“我就是试试看,并不是要追求时髦,也不想迎合别人。”

  有一次,外地某歌舞团来沪演出《蔷薇蔷薇处处开》等早期中国流行歌曲,“三毛”弄了两张票,想叫父亲一起去欣赏,不料王云阶明确表态不去,也不让儿子去,因为这些歌曲让他联想到了敌伪时代背景,他不理解现在为什么要唱这样的歌。他对“三毛”说:那些歌不能沉迷,贝多芬、巴赫、莫扎特、肖邦等等才是真正的音乐,不朽的音乐能给人一种陶冶(微博)、一种享受。现在,每当“三毛”播放这些世界经典音乐时,总会想起父亲,他已经迷上了父亲喜爱的音乐。“三毛”说,他最早崇拜斯大林,后来崇拜周恩来,现在就崇拜父亲,因为他一辈子追求真善美,即使肉体毁灭也不能泯灭他的精神追求,临走之前还在学习,考虑创作第四交响乐。

  “三毛”妈妈李青蕙说:“歌是不会停止的。云阶的艺术生命永远充满活力。在那老式的公房里,亲爱的云阶还是坐在他的大铁桌前,在灯光下面对着一张张乐谱一笔一笔地写着,写着……美妙的音乐就从笔下奔流而出。亲爱的云阶还是坐在他的钢琴前,用他那坚强有力的手指弹奏着生命的交响乐……还是那样热情奔放。听见了吗?”

  去维也纳是王云阶未了之愿,所以“三毛”的小妹带回一瓶维也纳的葡萄酒,洒在父亲的墓地,让他闻闻来自世界音乐家摇篮的浓郁酒香;所以“三毛”在斯特劳斯雕像下和莫扎特故乡萨尔茨堡捧回一包泥土,一半撒在父亲的身旁,一半盛在他最喜欢的红花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