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威尼斯之前就听有采访经验的同事和同行介绍,国际电影界公关公司和国内的电影宣传公司完全不同。国内的电影宣传公司对媒体历来是笑脸相迎,而那些大牌的国际电影公关公司则对中国媒体爱搭不理的,那些个公关人员几乎个个态度客气而冷漠,很有距离感。
前两天在丽都岛上一次饭后的聊天中,还有同行在痛诉屡屡被国际公关忽视的“血泪家史”。态度傲慢、不回邮件、始终在敷衍而不给专访时间……一桩桩一件件地娓娓道来,感觉每次采访机会的获得都像在“乞讨”,而且大多的“乞讨”最终未遂。
在我近十天的水城之行里,也和那些国际公关打过交道,但是感受略有不同。其实,这些公关们所持态度的依据都是发行市场的需求。那些求而不得的采访对象,通常都没有将片子卖到中国,因此对公关们而言,中国媒体的采访并不能为电影票房本身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所谓间接影响,对他们而言,当然就在无所谓的两可之间。这也就直接造成了难打交道的印象。
在谴责公关们过于功利的同时,我也感受了他们的能力。且不论电影推介资料准备的精美程度,光是他们联系媒体的能力,就显示出不凡来。本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四部华语片中,有两部是通过号称国际电影界巨牛的公关公司做的宣传推广。按照其中某部电影的导演和主演在全球的知名度,媒体见面会上的情景本该像惊喜电影《人山人海》一样门可罗雀,但那天我非但看到了接近五成满的会场,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媒体。看来,中国电影要在世界主流媒体的影评中拿高分,要提高的还有很多。罗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