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平(资料图片)
余楠
韩三平是电影圈明星级制片人,他直接参与的影片超过400部,票房超过30亿。他还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掌舵人,2010年中影集团发行的影片占据了全国电影主流市场份额的62%,并且垄断了电影进口业务。韩三平在电影业与娱乐圈的权力场、影响力可想而知,业内直呼其名的人为数不多,同事称他“韩总”,同行尊他“三爷”。
>>红色电影:
应该而且值得拍下去
记者:拍了《建国大业》后,为什么又拍《建党伟业》?
韩三平:其实《建国大业》以后,这种电影还拍不拍、怎么拍,我一直都在想。再追溯得早一点,我在峨影拍《焦裕禄》,到北影拍《孔繁森》、《横空出世》,再到中影拍《张思德》、《云水谣》这一系列电影,现在都称之为红色电影,或是红色情结的电影,我觉得不仅值得拍,而且能够拍成相对统一、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中国的电影工业越来越发达,不外乎是我们把现代最通行的先进技术和工业手段,放上我们自己的故事和人物,那就会是现在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能接受的电影了。我们过去做得不太好,拍这些红色题材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观众不爱看。 ?《建国大业》之后不到两年时间就是建党90周年,就接着拍了《建党伟业》。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专家学者评论还可以,观众口碑也过得去,票房已经3.6亿也有利润,是一个良性的产业循环过程。这样的电影我觉得还应该拍下去,值得拍下去。
记者:《毛泽东》的筹备已经开始了吗?
韩三平:已经在准备剧本创作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毛泽东,所以我想用一段时间来扎实地准备剧本。毛泽东这个题材很简单,拍什么最重要,而不是谁来拍,更不是谁来演。第二个问题才是怎么拍。我们现在还没有把焦点对得很实,拍他什么、哪个角度,都还在考虑。
记者:为什么选择姜文出演毛泽东?
韩三平:其实也不是我最开始定的,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陈晋主任推荐的姜文,我们当然是一拍即合。姜文跟我非常一致,他也很想演。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些尝试,举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用陈坤来演蒋经国,另一个是用周润发来演袁世凯。历史到了一定的程度,观众追求的更加是神似。观众要的是这个人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这就叫神。我觉得姜文是能够演绎出这种精神状态来的。你看好莱坞电影里,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跟真实照片其实相差很远。
>>产业梦:
没有根基,一切免谈
记者:你对国产电影产业化的愿望尤其迫切?
韩三平:这个和中国经济发展是一样的道理。没有综合国力,谈不上教育、卫生、国防,什么都谈不上。没有票房,没有总体电影产业的发展,根本谈不上去发展电影科技,因为你连基础都没有。我们这个观念现在都转过来了,至于说在行为和工作机制、运作机制上是不是都转过来了,还要打问号。
美国电影它经看,我们的电影不经看。电影怎么才经看?剧本、表演、摄影、化妆、剪接,甚至道具、电脑特效都做得很精致,这样的电影才经看。这一两年的发展,尤其说明这个问题。有大明星不一定有高票房。有大场面不一定有高票房,甚至故事不错,也不一定票房很高。看一眼、看5分钟还行,看10分钟就不行了,化妆也不舒服,服装也不对,制作也粗糙,这样的电影故事再好都不行。
记者:能不能说你对做大片情有独钟?
韩三平:每个行业都有它的拳头产品,大片就是我们这个产业里边的拳头产品,有一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但是宁浩300万做一个电影,这是小片,却有3000万的票房,盈利了。反过来讲,你一个亿拍部电影,有两亿票房,你也亏了,所以不要一味追求大片,其实我做的很多都不是大片,《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杜拉拉升职记》、《新武林外传》,它们的制作成本都没有超过两千万。
既然做产业,我们当然要追求利润。所以它要形成两个金字塔:一个是投资的金字塔,一个是票房的金字塔。一个大公司既要有三四亿票房的影片,也要有一两亿票房的影片,也要有一批五六千万、七八千万票房的影片,这样你公司的实力才可以真正壮大,抗风险的能力也才能真正变强。
记者:但是大片一直饱受诟病。
韩三平: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不是说小片质量就受到观众和媒体的肯定。这个讨论很容易非此即彼,对大片而言,观众和媒体的质疑声的确比较大。一个媒体一年评论多少电影?我们去年一共是530部电影,你把去年的报纸全部找出来,你们媒体对多少部电影进行了优劣好坏的评论?我相信最多20%。
究竟评论大片好坏的权威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有1000万观众,照理说最准的是1000万人来投票,说好坏。510万人说这个片子不错,490万说不好,这个片子就不行,这是最准确的。绝不是一两个观众和一两篇评论,这不能误导。
>>青年导演:
喜欢在他们身上赌
记者:你一直说喜欢跟青年导演合作,为什么?
韩三平:青年导演有几条我是非常欣赏的:第一,他们的电影观念适合青年观众;第二,他们的劳动力比较便宜,简单说就是片酬低、成本低。冯小刚第一部戏预算才400万,徐静蕾才1300万,宁浩第一部电影300多万。既然电影有一定的赌博色彩,那我在年轻人身上赌,总比五六千万赔一半踏实多了,我全赔了也才几百万。你看我不光成就了一些电影,还成就了一些人。
电影是产业,不是慈善事业,必须要有回报。电影没人看,艺术档次很高,我觉得也不能说是成功。当然我们要不断提高电影的艺术、技术和工业制作水平,这是我们一个永恒的任务。
记者:你觉得渴望进入电影圈的年轻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韩三平:我觉得核心问题还是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不是那么容易就弄清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静蕾,她第三部拍《杜拉拉升职记》,头两部她都要个人追求,当然她的追求也很重要,但是电影被人承认的重要方式就是观众人次,没有观众和票房,你的劳动和追求如何得到承认和欣赏?
电影以观众为本。年轻导演要搞清楚六个问题———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多少钱拍?什么时候拍?什么时候发行?连这六条都没弄清楚就不要拍,稀里糊涂就开拍,基本都失败。
当然第七个问题更重要,就是你对它未来结果的评估,这个不一定青年导演们都知道。我最怕一些年轻人拿着剧本就来了,开口就是:韩总我这个戏,1000万也行,8000万也行。但是能卖多少钱,他从来不说。我们的工作还是想给年轻导演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施展才华。
记者:退休之后,你会继续拍电影吗?
韩三平:因为建国60周年,把我推到了导演的位置上,跟着建党90周年,又把我推到导演位置上。无意间,我又回到了我热爱的专业上,我最开始是学导演的,现在担任中影集团董事长。一路至今,我还是更愿意拍出一些好片子来,一切财富和权力都是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