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海报
从2000年到2010年,北美影院上座率不像之前20年那样持续上升,而是不断下降;年营业额在2004年达到245亿美元规模的DVD生意,到2010年只剩下零头;从业者视为新希望的3D,在耗费了放映商数十亿美元的改装费后,不但没能带来新观众,反而加剧了观众的流失。一边是周末票房屡创新低,一边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这样的巨片票房屡屡过10亿;一边是迪士尼等大公司忙着裁员,一边是新玩家顶峰娱乐、相对论传媒着力招兵买马……种种迹象表明,好莱坞很可能将步入第四次危机。
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乱世,好莱坞内部开始洗牌。
阴云笼罩好莱坞
今年6月中旬,迪士尼的年度巨制《加勒比海盗4》总票房跨过10亿美元大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仅有的8部全球10亿美元票房电影中,他们一家就占有半数,而同为六大的索尼和环球,却连一部都没有。然而就在几乎同一时间,迪士尼宣布裁员200人,约占其5000名员工的4%,挥起屠刀的还有华纳兄弟及二十世纪福克斯等。事实上,好莱坞的裁员潮在去年就已拉开序幕:索尼撤了450个职位;派拉蒙则通过裁员53人,每年节约1000万美元成本。
裁员总是不祥之兆,与危机相生相伴,今年以来六大不断向下的股价就是证明。为了进一步削减制作成本,几家公司甚至不惜与巨星闹翻:迪士尼不久前得罪了长期合作的约翰尼·德普,只是为了把《独行侠》的成本降到2亿美元;环球发行的暑期档影片《拉瑞·克劳》,则是主演汤姆·汉克斯自己筹措的制作经费。
好莱坞之所以强大,一个基本条件是拥有庞大而稳固的本土市场,这个市场最主要的部分是影院票房和DVD销售。近两年,北美票房缓慢萎缩,而DVD销售则接近于崩盘:2010年DVD营业额为44.7亿美元,而创下纪录的2004年则是245亿美元。
8月26日到28日,是今年暑期档的最后一个周末,在美国东海岸遭遇飓风艾琳娜袭击的背景下,北美市场一蹶不振,排行榜12强3天只收了7476万美元,创下2000年以来第三低的暑期档周末纪录。这也是今年整个北美电影市场的缩影。截至9月11日,2011年的北美票房是74.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1%,考虑到今年大部分大片都用3D来拉高平均票价,观众总数的减少就更惊人。
是危机而非衰退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爆了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消,其对好莱坞的影响逐渐显现。相对于去影院看一场电影,免费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还有租DVD显然更加便宜。2010年,美国DVD出租额增长而销售额下降,便反映了这一趋势。
另外,电影业与其他创意行业一样,依赖于顶级人才的才智。好莱坞的顶级人才主要是导演和明星,还有藏身幕后的制片人和编剧,其中最重要的是导演。好莱坞的老导演们一向有着稳定的发挥,像去年的浪漫喜剧《情人节》,北美票房1.1亿美元,就出自76岁的盖瑞·马歇尔之手。但顶级导演的主力老牌一直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这些人,像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样的“年轻”导演太少,这是新世纪以来好莱坞无法解决的深刻问题。
造梦工厂正洗牌
好莱坞等待拯救
危机带来的不只是危险,对新玩家来说,乱世是重新分配权力的最佳时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好莱坞没有产生过一家新的大公司,六大统治美国乃至世界电影业的局面持续了70年。最近几年,顶峰娱乐和相对论传媒对六大发动了有力的冲击,六大格局开始松动。
成立于1991年的顶峰娱乐最初是做海外售片的小公司,直到2006年罗致了前派拉蒙首席执行官罗布·弗里德曼等顶级人才后,才转型为制片、发行一体的大公司模式。他们在2008年推出《暮光之城》并大获成功,2010年,顶峰娱乐的北美票房是5.23亿美元,仅比六大中最后一位的环球少了3.59亿美元;创立于2004年的相对论传媒曾是好莱坞最大的独立制作公司,卖座片有《当幸福来敲门》《美国黑帮》《通缉令》《全民超人汉考克》《特工绍特》等,在2010年就制作了20部影片。
在一定程度上,六大就等于好莱坞,华纳兄弟、派拉蒙、迪士尼、二十世纪福克斯、索尼和环球掌控了好莱坞大部分的权力。如今,六大的权力格局出现明显分化,华纳兄弟拥有《哈利·波特》《蝙蝠侠前传》《宿醉》等系列电影,近年挤到前列的派拉蒙拥有《变形金刚》《钢铁侠》和《美国队长》这些漫画改编电影。相比之下,索尼和环球虽然与威尔·史密斯和亚当·桑德勒这些巨星关系良好,但未能开发出前两者那样的核心资产,所以有掉队的危险。
好莱坞等待拯救
从海外吸收人才是好莱坞的一大传统。早在默片时代,好莱坞就重金邀来刘别谦和弗里兹·朗这些德国大师级导演。最近几年,为了解决核心创意人才的老化问题,好莱坞加大了海外招揽人才的力度:《通缉令》找来了俄罗斯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里约大冒险》请来了巴西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青蜂侠》把执筒交给了法国导演米歇尔·冈瑞,而英国更成了被“掠夺”的重灾区,很多年轻导演获得了拍大片的机会,比如39岁的鲁伯特·瓦耶特拍了《猿族崛起》,马修·沃恩执导了《X战警:第一课》,邓肯·琼斯当上了《源代码》的导演……
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海外市场,是好莱坞另一种解决之道。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墨西哥是电影业的金砖四国,市场扩张极快,对好莱坞电影的需求也似乎无穷无尽。于是,《赛车总动员2》从日本飞驰到欧洲,《功夫熊猫2(微博)》秀到了成都,《速度与激情5》和《里约大冒险》的场景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宿醉2》则一路跑到了泰国。
这次的好莱坞危机,特别之处是北美影院市场萎缩,但又伴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张,这也给好莱坞的调整带来了困扰。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电影业如果无法解决本土观众流失的问题,在海外市场恐怕迟早也会受挫。
就目前来看,好莱坞解决危机的正确方式应该是找到新的观众群,特别是重新满足青少年和家庭观众两大超级群体,北美上座率才有可能止跌回升。哪家电影公司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在大洗牌中成为赢家。
未来,到底是凛冬还是气候变暖,就要看好莱坞能否励精图治,改天换地了。据《时光网》综合报道
好莱坞的三次危机史
这次危机应该算是好莱坞历史上的第四次。第一次是1929年大萧条引起的,当时福克斯的创始人威廉·福克斯甚至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大公司应对危机的方法是引进有声电影等新技术,吸引中产阶级观众,开发出歌舞片和黑帮片等新的类型。
1948年的派拉蒙判例是好莱坞第二次危机的导火索,而危机的实质是二战后电视的普及以及居住郊区化令影院观众大量流失,从好莱坞黄金时代就掌权的电影大亨们无法适应这些变化,米高梅甚至打起把片场改为坟地以赚取现金的主意。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通过引进新一代的创意人才,并在题材上适应年轻观众,好莱坞才回到正轨上。
上世纪80年代,录像带的兴起导致好莱坞又一次陷入危机,其实质是创意危机。这次的解决之道是通过计算机特效等新技术扩展了电影人的想象力,《阿甘正传》《独立日》《泰坦尼克号》等巨片令主流观众痴迷不已,同时,迪士尼改良的动画电影,以及新生的皮克斯,都给好莱坞注入了活力。
相关链接
2009年末《阿凡达》(仅北美票房就达7.6亿美元)开创的3D大潮,来得快去得也快。去年年底的《纳尼亚传奇3》仅勉强过亿,北美票房全年也比2009年下降了0.3%,13.39亿的观众总数更创下新世纪以来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