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我的抗战Ⅱ》(以下简称《抗2》)就将发布,这和之前的《我的抗战Ⅰ》(以下简称《抗1》)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形成一个《我的抗战》系列,但是究竟是如何承前启后,让我们细致解读。
为什么会有《抗2》
1.《抗1》是一个全新的形式和栏目,展现的东西相对全面,在梳理题材的时候,尽量以广泛的题材涉及抗战。时间跨度很长,从1931年到1945年,有很多事和人。《抗1》中,很多题材被放弃,因为此档栏目的前提是“口述历史”:一定要找到真实体验过的人,找不到就不做。节目不做道听途说的;不做文献式的;也不做大全景式。要制作的是“体验”,没有采访到真实的经历人只好放弃。在《抗1》结束以后又陆陆续续采访到一些人,补充过来。就形成了2的一部分。
2.《抗1》篇幅有限,很多重要的战役,采访了很多人,却没法一一展开。比如滇战役,远征军题材,一共采访到了七八十人,但是最后只做了松山之战,所以要在《抗2》里全面展开来。最重要的就是滇缅战役。
3.也有个比较有趣的原因,在对老人的采访中,他们说了很多很多那八年的抗战记忆,而《抗1》只采用了其中一部分,老人在再见到编导的时候,虽然很开心看到自己的经历让大家知晓,但是也遗憾你们为什么没有用我最精彩的那段经历呢?基于此,也算是一个再做《我的抗战》系列的原因吧。
继承了“口述历史”的真实精髓
“抗1”以翔实、鲜活的人物访谈和历史资料以及全新的方式表现抗战历史,片中涉及的采访对象平均年龄超过90岁,从各自不同的视角,重新回忆抗战那段历史。在这些被采访者中,有当年的抗战老兵,也有经历过抗战的普通民众,全片充满了个人化的视角,使历史变得鲜活立体。而“抗2”全面继承了此种真实的精神,《我的抗战2》中战争的亲历者,除了战士之外,更多地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口述,也就是战争中的平民受害者,包括性暴力受害者。也增加了侵华日本士兵的口述,从他们的视角,讲述战争的残酷,讲述那段历史的真实。
在采访老人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因为抗战老兵年龄都已经超过了90岁,身体状况不容许回忆那些激烈的情况,亲属们处于对老人的担忧会不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有些老人没有接受过采访,不习惯在镜头面前说那么多事情,也不相信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经历;有些是国民党老兵也使得他们不愿意提及……
在克服了诸多的难题之后,我们都对老人们进行了长达一周以上的深度访谈,采集到了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
对于《抗1》的深入发展
1.
内容描述更深入:《抗2》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抗1》中涉及的部分战役,进行深入放大细化。例如《抗1》中涉及了滇缅战场中的松山之战,但实际上在松山战役之前和之后,从第一次远征到滇西会战,都有太多的可说之处,所以在《抗2》中,将会呈现相对完整的中国远征军的故事,用6集篇幅讲述整个滇缅战场的惨烈。再比如外界一直认为731部队是没有幸存者的,但是采访到了亲身经历过部队的基地却活着出来的劳工,请他来讲述731部队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
2.
战争场面更宏大全面:《抗2》将展现更多的战争场面,尤其是几次会战的场面,例如淞沪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会战、昆仑关战等等,这些战争中如何反复夺取阵地,如何反复胶着……这些战争场面宏大、细节更加丰富,人物也更加立体。口述者都是战争的亲历者,我们将使用更多的手段,去展现他们九死一生的独特体验。
3.
成熟动画形式:《抗1》尝试使用了木刻版画风格的动画,获得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但是毕竟是第一次使用了版画的形式,还处于是索和试验的阶段,做完了《抗1》,团队制作水准相对成熟。《抗2》总结了经验,在此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对动画特技团队的要求,增加三维部分,从创意和制作上都更加精良,以求更加逼真的重现历史瞬间。
4.
战争反思:《我的抗战2》中有一些题材,将更多的反思战争,有中国人的角度,也有日本人的角度。有讲述中国老百姓在战争中的体验,有讲述日军暴力受害者的人生经历,有从日本军人的战争经历上,对过往经历的反思。这是国内观众很少看到的抗战口述。
小崔寄语《抗2》
“抗战二”描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一定比故事片和电视剧更震撼心灵。我非常担心,年少的孩子们有没有毅力看完此片,我们甚至很困惑,要不要把事实***这样告诉他们?会不会造成他们的困扰?
最后我们选择告诉。
因为不说不行。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我们不是煽动仇恨,也绝不希望简单地激起民族仇视和对立。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战争对人的残害到底有多严重影响有多久。
——总策划·崔永元
编导说《抗2》
一直很诧异!一群已经80甚至90岁高龄的老兵,为什么对60多年前的事情,记忆得如此清楚。他们的每次倾诉,都带有血和泪的味道,而我的每次聆听,也总会有心酸的感觉。
我想,这或许因为,“抗战”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词汇,但对抗战老兵而言,那是他们用生命记录的一部历史。
——编导·伍安生
记得第一次看抗战的片子,我只是在听老人们激情的描述抗战是多么悲壮惨烈,每场战役多么辛苦,百姓过得多么艰难。可这些从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上就已经知道了,我并不能从情感上真正体会到,抗战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这些人还再做抗战的题材?
带着这些疑问,慢慢融入到抗战的氛围中。日本人大举入侵时的画面,一段段的闯进视线。防空警报响起,炮弹从天而降,顷刻间许多房屋夷为平地,街头被炸毁烧焦的尸体堆积成山,妇女哭晕在死去的丈夫身边,男人抱着孩子的尸体咆哮嚎叫,小孩满身炮灰坐在地上哭喊着找妈妈……大街、站台、港口、租界门前全部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战争的炮火吞没。许多原本身体健全的人成了残疾,许多恩爱夫妻生离死别,许多十二、三岁的少女被日本人多番糟蹋蹂躏。采访中,一些老人哽咽着回忆抗战那段历史,他们最常提到的一个字就是“惨”,战争快点结束吧!
和抗战的日子相比,现在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思想变得麻木。拥挤的地铁1号线,快餐店里的盖浇饭,每个月勉强维持生活的薪水,就这样,我们行色匆匆的走在路上,抱怨似乎成了习惯。可在抗战的时候,能保住命就是上天给予的最大恩赐。那一张张死尸的照片,那一句句满腔愤怒的文字,那一段段不会被遗忘的历史故事……
——编导·孙文婷
无论是惨遭杀害的中国老百姓;还是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中国士兵;抑或是兽性未退的日本人,《我的抗战》的讲述都从微观出发,以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微观视角以及实实在在的生活感受,让人们感受到真实的战场,战争的本质,我认为,这是《我的抗战》最有力量的。
——编导·赵慧
战争真是伤人的东西。甚至不用看图片和画面,一个个汉字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一点一点的在你的身上点着它特有的黑点,直到他们连成黑洞,得意的摆在那里,轻蔑的告诉你,碰触是要付出代价的。
——编导·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