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由于和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十月十日)重叠,出现了献礼片的“小井喷”,《英雄喋血》《辛亥革命(微博)》《第一大总统》《民的1911》《竞雄女侠-秋瑾》5部电影在不到30天内先后上映,成为国庆档在“大片对决”和“小片夹缝求生”之外的另一景。
3个月前上映的《建党伟业》在12周后才艰难迈过4亿大关,似乎提前预告了3个月后这个“献礼小g.c”的颓势。《英雄喋血》放映2周仅收95万便匆匆下线,甚至没能坚持到国庆档。耗资1亿的大片《辛亥革命》依靠成龙电影的号召力和张黎导演的实力,本以为能与《白蛇传说》、《画壁》成鼎立之势,却出师不利,首周票房仅1800万,国庆档未揭幕便已退居第二梯队,国庆档期间场次仅相当于《白蛇传说》、《画壁》的五分之一。《第一大总统》、《民的1911》声势弱小,在排片上就已经被剥夺了成功的可能,《竞雄女侠-秋瑾》避开影片扎堆的国庆档,选择10月13号上映倒可能是步好棋。
策划/女物娱乐策划组 采写/陆姝
由成龙主演的《辛亥革命》领跑献礼片,图为美国版海报
过去:曾经辉煌的“献礼片”
【溯源】“10年大庆”催生献礼片
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催生了新中国第一批“献礼片”,这一年,共出产了包括《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万水千山》在内的18部故事片献礼国庆,观影人次突破40亿,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g.c。中国电影史学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郦苏元(微博)介绍,“当时的献礼片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献礼片存在较大的差别,当时的献礼片并不纯粹以宣传或纪念为题材或基调,而是作为文艺界、电影界展示10年来艺术成果的一次阅兵。在影片的选择上仅以‘三好’为标准——好故事、好人物、好摄影。”
【求索】《张思德》《东京审判》初探商业化
主旋律的商业探索并非自《建国大业》始,事实上,很多人可能已经遗忘,我国有正式票房记录以来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影片正是一部主旋律——《生死抉择》,该片在2002年引发观影狂潮并创造1.2亿的票房奇迹,位列当年国产电影票房榜首,且直到2009年《建国大业》上映前,仍保持主旋律影片票房记录。
献礼片的商业表现亦不俗,2004年,纪念张思德逝世60周年的献礼片《张思德》因塑造了“有人物魅力的性格形象”(韩三平语),不仅收获了上佳的口碑,票房更突破4000万,在当时引起了主旋律市场运作的讨论,新影联院线经理高军(微博)当时就曾表示,“主旋律要吸引观众应做到三点——思想有亮点,艺术有特点,市场有卖点。”2006年,由上影和民营公司合拍的献礼“东京审判”60周年的电影《东京审判》亦叫好叫座,收获2800万。由英达、朱孝天(微博)、刘松仁、曾志伟等组成的明星阵容也引发了话题效应。
【革新】《建国》《建党》开启全明星模式
2009年,献礼建国60周年的电影《建国大业》携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霸气亮相,李连杰、姜文、葛优、刘德华、陈道明……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重新燃起中国观众对献礼片的热情,影片最终席卷令人乍舌的4.3亿票房,带领献礼片全面进入“全明星”时代。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杜庆春(微博)在微博中写道,“《建国大业》开创了商业语境下的模型——‘伪片段情境再现’加上‘大事记’的时序方式加上内在论述逻辑的戏剧性冲突。这种模式非常有中国特色。没有‘人物’的真正塑造,或者说无法诉求真正的人物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群体明星化倒是非常有趣的暗合。此模型可称之为‘三平建新体’。”
可以预见,“三平建新体”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刻地影响的大事件献礼片的创作,此种影响从今年的辛亥献礼片便可窥见一斑。
《第一大总统》细致刻画了孙中山的情感生活
现在:国庆-辛亥档献礼片新气象?
今年因是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百年,献礼片掀起小g.c。《建党伟业》独领建党献礼片的风骚,辛亥献礼方面,《英雄喋血》、《辛亥革命》、《第一大总统》、《民的1911》、《竞雄女侠-秋瑾》5部电影在不到30天内先后上映,除此之外,今年5、6月份也有《百年情书》、《秋之白华》等献礼片上映,从更多的不同角度、题材、类型对献礼片进行了探索。
【重述历史】角度各不同,深度受质疑
号称投资上亿的《辛亥革命》因由在电视剧创作上口碑甚佳的张黎执导,以及超级巨星成龙的主演而受到最多的瞩目。全局视角、宏观叙事、延续“三平建新体”的明星模式、大事记体裁……都使其成为辛亥献礼片中毫无疑问的“主调”。
同样是宏观视角,《辛亥革命》的主角是事件,另一部献礼片《第一大总统》的主角则是人。为了和其他辛亥影片在时间段上有所重叠,影片从1912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开始写起,直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表现孙中山二次革命、袁世凯垮台、国共合作以及和夫人宋庆龄相识相恋等展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重要事件。导演王才涛(微博)表示,本片意在刻画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孙中山,“人都是有缺点的,电影里会描写他晚年得病因痛苦而乱发脾气、有人问他一辈子最喜欢什么,他答‘女人’。”——这样的孙中山确实是我们没有见过的,可惜“喜欢女人”的段落不知为何并没有在公映版中保留。
《英雄喋血》、《民的1911》和即将上映的《竞雄女侠-秋瑾》则从相对微观的角度着手诠释辛亥。《英雄喋血》围绕黄花岗起义中名留青史的两位岭南画派大家高剑父、潘达微展开故事,从对当时的社会生态、思想观念的描摹入手,结构出起义的全貌,是这几部辛亥献礼片中故事结构最紧凑凝练、表现手法最细腻的一部。动画片《民的1911》则通过一个名叫“民”的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武昌起义爆发前后的情形、起义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背景,以及首义后革命风暴席卷全国的情形。《竞雄女侠-秋瑾》通过对秋瑾就义的情景再现和片段式的闪回刻画出秋瑾的一生,类似武侠片的打斗场面是影片的亮点,因而在宣传中也提出“女版黄飞鸿”的说法,算是为献礼片类型化创作另辟蹊径。
虽然是百年之后重述历史,从电影手法上相比过去的主旋律、献礼片已经更加灵活多样,但仍有部分观众指出,几部献礼片在历史探讨的深度层面并未超越教科书水平,到底是导演的水平有限还是受限于国情?《辛亥革命》导演张黎针对质疑回应:“这部电影我们开始定位就非常明确,不在主题上、观点上寻找突破,而是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在《辛亥革命》的这个主题上,并不需要突破与颠覆。”并称:“不要把我放火上烤,一直有人想在这个话题上把我放到炉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