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X2012年度主题征案“教育?教育!”入选故事

2011/10/17 16:05:4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导演:黎小锋,贾恺  老刘从1988年开始周游中国,宣传雷锋,一心要创办一所共产国际大学,要解决一万个年轻人的信仰教育问题。

2011工作坊合影

2011工作坊合影

  CNEX的2012 年度主题“教育?教育!”提案征选于2011年9月4日结束。从27个入围提案中,CNEX的特邀评委们选出了7部提案。

  《庙》

  导演:郭恒奇

  故事发生在平遥县县办高中段村中学。它曾是明代古刹,清代义学,民初国小。但它日趋没落,终于要在这个夏天迁走了。它将被建成一座新庙。片子专注于学校中几个十七八岁的该子。看他们说话,不像孩子,反而像民工。他们崇尚暴力,也会对拿了门口小店东西而内疚。他们的精神状态有些畸形。

  《老刘*狂想曲》

  导演:黎小锋,贾恺

  老刘从1988年开始周游中国,宣传雷锋,一心要创办一所共产国际大学,要解决一万个年轻人的信仰教育问题。他是堂吉柯德,烈火金钢,精神探测器。他永远都生活在昨天。老刘路越走越窄,目标越来越大。片子会幽默温暖,冷静中带着同情。老刘最近被年轻人打了。在信仰缺失的年代,老刘是个“道德楷模”。

  《最熟悉的陌生人》

  导演:徐雷,侯昉,唐建光

  <寻找熟悉的陌生人>纪录了学生们为发现身边的历史,回答'我从何而来',和家人对话。从而反思从历史课本上受到的教育,理解历史事件年代背后生活着的祖辈父辈和他们的选择。这些探索改变了什么呢?拍摄团队会将dv给每个拍摄对象(学生),他们将自己完成对家人历史故事的追踪。这也是个自我发现,互相教育的过程。

  《宅私塾》

  导演:黄建亮

  一对姐弟,从未去过学校,台湾爸爸,波兰妈妈,他们的学校就是家。片子讨论家庭自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如何鉴别学习的程度,欠缺团队合作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化,教学进度偏慢。片子会从他们十三四岁追踪到考大学。

  《子非鱼》

  导演:黄肇邦、卓翔、许志坚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社会的'成就'指标,家长望子成龙的渴望,对两个来自香港底层家庭的小学生而言,是什么呢?这两个孩子在一个随时都有可能被关闭的小学。家里贫穷,身边的同学也是。片子从小孩的角度出发,讨论香港的教育是否能给这些身处边缘的小孩以未来。并探讨孩子在成年人世界中如何成长,如何努力去展现其生命力。

  《弃考》

  导演:肖成刚,陈富

  一个发明小天才在距离高考一个月的时间,不顾父亲反对,放弃去争取考入北大清华的机会,离校拒绝高考。他将去唯一同意免高考录取他的职业学校。他后悔了吗?片中的小天才说,在中国,如果高考,我成绩太差,考不上。在美国,我可以上耶鲁。

  《家长应援团》

  导演:葛思恒、黃郁芳

  在香港,出众的才艺是入读名校的踏板。打棒球,不能体现个人英雄,帮不到孩子进名校。但跟踪香港沙田棒球会的家长和小孩,你就会发现有的家长比孩子还努力的学习棒球规则,有的家长通过带孩子去打球看球而摆脱生活中的烦恼。

  2012

  年度主题“教育?教育!” (提案征选于2011年9月4日结束)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

  育:养子使做善也。【说文解字】

  华人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古代的科举取士,成为欧美近代文官制度的滥觞;文凭主义与高考制度饱受诟病,但也成为底层社会翻身的重要凭借;背诵、补习、答题、应试……这些似乎是华人学生共有的经验,甚且是噩梦,但却在近几十年来,培养出成就亚洲四小龙以及世界工厂所需的各种人力资源。

  这是二十世纪的华人教育路线,而面对二十一世纪呢?华人会想象甚么样的未来?抑或,继续如二十世纪那般追逐世界潮流,伺机而动?

  教育,是要延续上个世代的血脉,还是开创下个世代的新生?

  教育,是对未来世界的投资,还是对当下评比的掌控?

  教育,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牺牲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育,要追求卓越,还是直面生活?

  要一个不输在起点的孩子,还是一个能赢在终点的孩子?

  要一个对一切保持好奇的孩子,还是一个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孩子?

  要一个擅于计较的孩子,还是一个拙愚淡然的孩子?

  要教以功利主义,还是利他精神?

  要带他放眼世界,还是让他关注周遭?

  要施以雷霆霹雳、当头棒喝,还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变幻莫测的2012年来临之时,CNEX发出对于教育题材的呼唤;只因教育,似乎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但却又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期待遍布全球的纪录片工作者,以其锐利的眼力、温厚的胸怀,挖掘出最具征兆性的教育故事,或在深山、或在都会,或在小学、或在大学,或在讲堂、或在田间,或在工厂、或在厨房……我们期待这一批故事能够告诉全世界,华人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准备了什么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