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源
王千源
王千源
王千源与小浪
女物娱乐讯 10月20日,凭借电影《钢的琴》中陈桂林一角获得金鸡、金马影帝双料提名的王千源(微博)对话女物娱乐。谈到为何屡获好评,王千源表示这个人物的魅力就在于矛盾和普通。除此之外,王千源还回顾了诸位主演创作《钢的琴》的方法和心得,“我们的表演把舞台的痕迹都抹去了,留下的是那种相对自然的、生活化的流程,但是影片的风格却是视频:王千源开堂授课 解析《钢的琴》表演奥秘媒体来源:女物娱乐舞台化的。”
王千源表示,虽然都说演员是被动的,但其实可以在导演的限制下做出许多自己的变化,“你剧本上让我在那儿默默地哭,这哭有10到15种,或者是20种,采用哪一种是最完美,最适合你的,这就是把被动变成主动。”不过王千源也无奈地说,演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这辈子也演不了毛主席,你非得让我演丘吉尔,我可能一辈子都演不了。”
这样的矛盾,与电影中陈桂林可爱又不着调,满怀梦想却要面对无奈现实的状态,何其相似。
为何获好评? 最普通的角色最难表现
女物娱乐:你凭借《钢的琴》获得了东京影帝等多个奖项,接下来还有金鸡奖和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提名,这应该是你比较大范围的,在电影表演上获得奖项认可的电影吧?
王千源:很奇怪,这是我97年毕业,14年以来,第一次得到这么多的提名,也是第一次参加电影节。以前拍过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都没有提名。
女物娱乐:但是你之前的很多角色,《浪漫的事》里的结巴,《三七撞上二十一》里的职员,《空镜子》里的同性恋,都还是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次《钢的琴》里面的陈桂林,特点不突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这个角色获得了那么多提名?
王千源:可能是几个因素凑在一起吧,一是这个电影的题材和导演的一些手法,使影片脱颖而出;第二就是我们的这些竞争对手当中,关于80年代的片子没有,这是大部分人成长经历当中,不可缺少的社会经历;还有对我个人来讲,我的表演没有那么风格化,但挑战最大。因为有特点的角色都好演,你比如说演坏人、残疾人,有缺陷的人,或者是一个大好人,都很好演,陈桂林是一个叫人琢磨不透的人,这是个可爱的父亲,也是一个不着调的父亲,是一个尽职的人,但是有可能对自己的梦想又无法追寻。这么一个人没有大的历史事件烘托,或者是情感的冲突,要把他展现的很好,所以说是很难的。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这个戏是绝对以男主演为主的,其他的人可以说都是辅助性角色,像秦海璐(微博),最多也就是不到40场戏,我有100多场戏。你的胜负决定了这个片子的胜负。那么说得到这么多奖项来讲,我觉得是很开心的事情,因为证明了陈桂林这个角色是深入人心的,是大家喜欢的。
谈创作方式 舞台化调度生活化表演
女物娱乐:那你是在表演上怎么能够“hold住”观众呢?
王千源:也是动用了各种手段,比如说纪实性,比如说我在鞍山的时候,看早市、工厂,那种平民化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然后他身上有东北人的幽默性,还有他的忧郁性,陈桂林是一个不得志的人,整天都很忧郁,他也有善良的一面。那种形体、台词,还有跟朋友之间默契的交流,组成了大家看着还不是很腻的一个影片。
女物娱乐:你与其他演员的互动是怎么实现的?
王千源:其实我们在一起,大的方向都非常顺畅,因为我们都是中戏的学生,我们对于自己专业的大方向,都有一种很默契的认同,包括跟卖猪肉的大刘,还有王抗美……我们在表演的时候,没有太大的那种,表演形式上的分歧,都是以人为主。
女物娱乐:教育的背景一样。
王千源:对,我们教育的背景都是所谓那种学院派出来的感觉。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表演的风格,最后我们得有个统一的主题,不能说你演你的,我演我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了互相支持、互相探讨的一个合作,比如说海璐说这个方法好,那我就试一下,而且是全力以赴的,不是说这个方法不是很好,我演的时候就不会用劲。
女物娱乐:她会陪着你去试。
王千源:对,按照海璐的方法来一遍,按照我的方法(再来一遍),或者我们俩都觉得不尽兴的时候,按照张猛的方法再来一遍,就是这种集体性创作的氛围,使这个影片“疙疙瘩瘩”的地方就非常少。而且这个戏你也能看出它的一些风格,偏舞台化的,虽然我们的表演都是很生活化的,很自由的,但是一些镜头、格局都是舞台化的。
女物娱乐:有第四面墙。
王千源:对,包括镜头移动也是,(演员)上场、下场那种感觉,所以对我们来讲也不是很陌生,所以我们大家在一起创作是愉快的,很有机的,也是很默契的,包括跟海璐的几场感情戏那种冲突,那种舞台化的调度……当然最后我们表演的时候,把舞台的痕迹都抹去了,留下的是那种相对自然的、生活化的流程,但是影片的风格是那种舞台化的,如果你台词是舞台化的,表演是舞台化的,镜头再舞台化,然后感觉再舞台化,那就是一个舞台化的电影,也没什么意思了。
女物娱乐:在用舞台化的方法捕捉你生活的东西,你就把生活里的那个东西演出来就行了。
王千源:对。要不然都是顺撇的,全是舞台化了,现在我们是对立又统一。
谈节约成本 很多戏都是一条就过
女物娱乐:这电影是用胶片拍的,但刚才你提到合作的这种东西,我觉得是需要反复来排演的。你们在正式拍摄之前先排演吗?
王千源: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剧组。像很有钱的剧组,他们试装、走戏全是挂着胶片,这样有感觉。我们的片比(拍摄所需胶片长度与实际电影胶片长度)很多时候是1比1,一条就够了,连保证技术性环节都没有。
我们彩排首先对词,对完词去走戏,在什么地方不太顺畅的时候,我们再改,然后机器配着演员走,等一切都相对成熟的时候,趁着感觉鲜活,就把机器开始转动,是这么一个创作。基本上最多的条数可能就是八条吧。
女物娱乐:哪一场戏?
王千源:就是唱《怀念战友》那个戏。基本上两个人的对手戏,一个人的戏,都控制在两条,最多三条。
女物娱乐:但之前会经过很多的排练。
王千源:对,之前会经过很多的排练,这种排练最后还不能让它死,(人物感觉)还必须得是活的,所以很难。因为你每一条拍完,你都记忆了,等摄影机在真正记录的时候,那些灵感可能已经疲倦了,所以你还要保持这种状态,所以整个工序还是挺复杂的。
女物娱乐:而且这个电影里有很多运动镜头,相对比较长的镜头,是不是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排演?
王千源:是,首先我们对词的时候,台词已经不是障碍了,我们会用几种感觉去对词,然后这种感觉我们留下记忆,然后在演的时候,就完全把台词说出来。我们要走位,因为有时候配合着焦点,我们要把位置走准确了。然后还有就是影片里一些外面聘请的群众演员,他们那种表演感觉,我可能要多排练几遍,因为他们有时候在现场这种即兴的改词,或者突然间忘词了。
谈演员局限 长着猫王的脸不可能演下岗工人
女物娱乐:现在已经有各种专业的奖项对你的肯定了,你怎么看现在这个情况?
王千源:其实很简单,人不是万能的,比如我,大家永远都期待,你得了东京影帝了,下一部戏恨不得就让我得奥斯卡,其实不是的,它不像机器一样,开关机都是在一个水准上,因为人的思想各方面都会有变化的,所以我觉得人不是万能的,有的人就是因为生理的局限性,只能演那么一种感觉。演员这个行业,有时候是老天爷、祖师爷安排,可以每个人都当演员,但是要当好演员不容易。
女物娱乐:我觉得好演员肯定不能只演一类角色。
王千源:不能这么看,不能这么想。原先我也认为是这样,因为我父母都是演员,我在他们的教育下,就喜欢性格演员,性格演员今天演厨师,明天演知识分子,后天演国家领导人,其实我觉得人是有局限性的,即使你心里面很能变化。我就长着一张猫王的脸,非要让他演下岗工人,大家那种接受程度不一样。
比如说找接地气的,就找我这样,长的像窝瓜,再造造形,留个胡子,再穿一条绿毛裤。对我来说,演员的这种长相,有讨巧的一部分,有的人注定只能演三个角色,有的人能演四、五种类型,或者五种类型,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东西。
女物娱乐:如果通过化妆呢?
王千源:通过化妆解决不了太多,除了特技,比如说我现在40岁,要演一个70岁的这种感觉,你可以去做,其实绝大多数是对人物的一种感觉,状态的一种揣摩。
女物娱乐:这个状态其实是不是跟他本身的气质会有关系?
王千源:有关系,要不说演员不容易呢,今天你很高兴,非得要演一个很痛苦的事情,今天你很痛苦,都落泪了,非得要演一个要发财的喜事,还有就是说,你本来偏那种感觉的,非要演另外一种感觉……
女物娱乐: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王千源:遇到非常非常多,对于我来讲一开始不适应,慢慢开始转化,因为我觉得很多事情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条道就能成功,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认为知识分子要戴眼镜,那么有的人就认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