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和刘蓓
二人出演夫妻
本报讯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下海》,让不少上世纪50后、60后回忆起了年轻时奋斗的艰辛。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剧的导演王晓明。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王晓明称自己并没有真正下过海,但是对下海的人所经历的艰辛体会颇深,而王导当年在广东时,也曾经历过一个星期身上只有2块钱的艰难奋斗。
男人应该懂得负责任
王导自己介绍说,这个戏最大的看点就是,真诚和真实。以往写的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写的是大人物、决策者,而《下海》就是从小人物写起。“张嘉译和刘蓓饰演的夫妻都是父母双亡的家庭,生活在小城市,最后下海去了南方的小城市,就是小人物在改革开放中的跌宕起伏,小人物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比较贴近老百姓。”
张嘉译所饰演的陈志平是家中的大哥,但是因为父母早逝,他便成了家中的大家长,他不但要为妻子负责,要为妹妹、妹夫负责,甚至要为上高中的小姨子负责。剧中,小姨子和同学有了早恋倾向,而男同学的父亲,却要向张嘉译这个姐夫索要约会花费的钱。张嘉译二话没说,掏钱便给了他。而当刘蓓饰演的周芸辞掉工作,毅然前往南方的时候,张嘉译又支持她,做她的退路,“我要保住自己的工作,守着这个家,如果周芸在广东呆不下去了,至少还有个退路。”
王导则表示,“陈志平这样一个敢担当的男人,也是他想宣扬的,责任对一个男人很重要,不管社会形态变革到什么样一个形态,男人照顾女人,要养家,是中华传统的一种美德,要宣扬这个,男人是应该这样的。而且‘长子如父’,首先这个是他的小姨子,姐夫肯定不能惹小姨子,小姨子非常调皮,当大哥的就要承担责任。”
王导还说,现在有些社会现象,一些人游戏人生、离婚率高,而《下海》中,他就想宣扬一个这样懂得负责任的男人。
家庭需要坚守和信念
王晓明导演说,改革开放就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但是这个好日子又和钱有关系。改革开放后,钱对老百姓形成巨大冲击。剧中,周芸在和领导谈心的时候说,“我赚钱了,钱改变了大家,局长、科长曾经是如此的宽容、大度,但是今天对我却不依不饶。”而下海后,旷大成的出现,甚至让这个家庭破裂,让不少观众开始质疑,为了钱,值吗?
王导说,剧中周芸刚下岗的时候,局长有一个关于改革的总结,“当你的战友抱着炸药包,拉响了把自己炸死了,后面的人是应该不前进了吗?后面的人应该抱着炸药包继续前进,也有可能你被炸死。”因为改革初期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是死是活,而这样一场变革中,每个人的想法也都不一样。
而对于家庭情感的破裂,王导说,他在这个剧中想表达的就是坚守和信念,在电视剧的最后,全家人仍然坐在一起吃饭,念着当初陈志平刚到广东时立下的“广东宣言”——“我们九死一生,我们拼命挣钱,我们不离不弃……”尽管陈志平和周芸两人离婚了,但也是因为他们在观念上的不同。王导相信念“广东宣言”这个细节一定会感动观众。
当下缺乏艰苦的磨难
剧中,周芸在广东经历了被骗、破产、躲债,几番陷入绝境。一心只求安稳度日的陈志平也在下海的浪潮中几经沉浮。有人说,两人的经历堪比唐僧的西天取经之行,让那些当年下过海的“热血青年”,一下子回想起了当年的艰辛。
王导告诉记者,自己没有过正式辞掉工作下海,但是那时候他曾经有五六年在广东拍广告,对当时下海人的经历有所体会,“我也曾经有过一个星期,身上只有两块钱的时候。”
王导说,改革就是阵痛的过程,《下海》只是聚焦在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磨难上,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词汇就是离职以后叫裸辞,就是辞职之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个年代也是,辞职了就只能靠自己硬拼。那代人的父母都是工人,不像现在的“富二代”,还可以靠父母,那时候父母什么都给不了,而当初下海经商是很苦的,所有的下海赚得第一桶金的人,一定是比现在艰辛得多。那时候的人不像现在有些年轻人坐享其成,什么艰苦磨难都不想承受,甚至选择对象也不是先看人品,而是先选择有没有钱。改革开放30年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是应该提倡。
花絮
老街道挺难找
《下海》已经播出过半,网上网友开始了一番热议,这样一部年代戏,大家也更加关注那时候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很多网友称,剧中的背景环境似乎比90年代初好了很多。但是王导说,现实环境中,找到八九十年代的街道环境挺难的。
王导表示,其实在剧中,没有设定详细的地点,就是害怕观众去对位,确实现在找80年代的背景很难,选景上有很大难度,而现在也没有个影视的基地,是八九十年代的背景让我们去拍。《下海》在佛山拍的,佛山的很多建筑都是没有太大变化的,街上跑的车躲不掉,这也是剧组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