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档美剧刮起实用主义风 肥皂剧已成过去时

2011/11/17 16:45:2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行业解读:网络创意营销从业者侯晓辉昨日接受采访表示,剧中年轻创意人“灵光一闪”,张口就出惊人广告语的情况,实际生活中基本不存在,但某个生活场景引发创意的过程是正确的。

《实习医生格蕾》女主角

《实习医生格蕾》女主角

  如果你对美剧的印象还停留在《六人行》的“肥皂剧时代”可就真错了,继今年艾美奖获奖剧集引出一条“精英化路线”后,秋冬档新老剧集全部走起“实用主义风”,讲外科医生、律师、广告人的行业剧,不仅让生活中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产生共鸣,连普通观众构成的“门外汉”收视团,也能从一集集故事中体会到行业的困难不易及有利个人生活的小窍门。

  《绝望的主妇》教父母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住在紫藤街的四个美国中产家庭主妇中,广告公司的高层利奈特(Ly? nette) 在中国观众眼中称得上“超级妈妈”,不仅家中维持“女高男低”夫妻感情平衡性有一手,还能根据大儿子、双胞胎二儿子、老公私生女、小女儿不同性格“对症下药”,化解各种教育问题。

  资深美剧迷“摇曳野百合”昨日就说:“利奈特在四个主妇中,打扮最不修边幅,肩扛赚钱压力生活不富足,但她就有化解生活矛盾的智慧,这让她的家庭成了四人中最幸福的。”眼见儿子们长大,利奈特发觉自己越来越无法融入下一代的世界,一次偶然机会,她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和儿子波特(Por? ter) 成为网友,虽后来身份暴露让儿子很生气,但“超级妈妈”并不后悔,因为这些年来,她第一次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即便在一片虚拟的网络天地里。

  行业解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关系导师贾宇昨日表示,剧中拉近亲子关系的方式可取,但生活中还有更好方法,“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独立意识觉醒,这种情况下往往父母成为最不能适应的人,应像剧中人一样,在与孩子独处时,不要加点评,不要以‘过来人’自居,跟孩子讨论生活和学校遇见的问题,谈话时注意眼神、表情、语声语调、肢体语言的运用,若父母已形成固有语言模式导致沟通不畅,可以找专业亲子关系导师调教。”

  《实习医生格蕾》教你急救方法

  格蕾(Grey)在西雅图某家医院进行第一年外科实习,她几乎每天都跟在主治外科医生身边,不仅与其他实习医生“竞争上岗”,还要在最短时间内抢救命悬一线的急诊病人,一幕幕急救、手术场景让剧集气氛急促,不过剧情中实用简单的急救常识,也让观众受益。

  急诊科医生王鑫说他从2005年剧集上档追看至今,“一个患者没了心跳,格蕾在他喉咙靠下的地方敲了一下,他一下又有心跳了!这是在清除口腔异物,我觉得剧中一些常用急救手法,对普及医疗常识是有益的,比如剧中多次出现的 CPR(心 肺复苏术)。”王鑫称,为了让演员表演更“真实”,剧方聘请医学顾问教导他们如何拿手术刀,如何做急救,如何使用吸血器这些基本动作,“不过某些剧情仍有夸张和错误演绎,学习要慎重。”

  行业解读: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姬新才表示,剧中 CPR 运用方式没有错,但不够细节化,“正确的方式应该是:1.呼叫120;2.将患者身体摆平,解开他的皮带、衣领口,保证空气流通;3.手掌在乳头连线中间点,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5公分以上,每分钟最少100次,平均每30次进行一次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抵达现场 CPR 不能间断。”而剧中外国主刀医生手术戴“花花”头巾,姬新才表示外国确实有,“中国医生穿着的手术服、帽子都是医院配发的,每天穿过后会统一消毒,但国外医院允许主刀医生戴自己的‘五彩斑斓’专用手术帽,这样不仅缓解手术时紧张气氛,也能安抚病人紧张情绪,这点中国医院也在改进,有些儿童专科医院墙壁都是粉色。”

  《生活大爆炸》科普知识可取逻辑控不可取

  生活中,一把椅子是否符合人体工学?你可能不在乎,但“谢耳朵”在乎!一把“合格”的椅子应该“符合腰椎曲线,支撑了尾骨,还平衡了臀部”。而与女友烛光晚餐浪漫时,你在乎蜡烛原材料吗?可能不会吧,但“谢耳朵”会!“你必须选择大豆制成的蜡烛,因为石蜡蜡烛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生活大爆炸》无可厚非成为当下最红的美剧,因为物理科学家“谢耳朵”逻辑控的生活特质,引发一连串笑料之余,也让观众懂得一个个看似平常,实则大有道理的科学常识。

  行业解读:西安交通大学心理学博士倪晓莉副教授解释说:“谢耳朵”逻辑控的特质,具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这属于生活中很常见的心理现象,但不一定可取,倪晓莉解释:“生病都是综合原因,布料细菌引发皮肤病、石蜡蜡烛导致肺癌,人体自身免疫力就可抵抗这些微小伤害,‘谢耳朵’的顾虑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表示他身为科学家,懂的东西太多。”

  而剧迷黄伶俐则称,《生活大爆炸》幕后团队的专业精神,让这部剧真的具有科普意义,“我了解剧本顾问是专业的物理科学家,他保证剧中所有科学内容都真实靠谱,比如人吸入氦气后,声音为什么变高?种种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小常识,让科普、锻炼听力、缓解压力一举数得。”

  《广告狂人》生活是创意的源泉

  剧集围绕广告创意总监唐德雷柏工作展开,每一集涉及一到两个广告创意故事,时不时冒出经典而妙趣横生的广告语,让不少广告业界人士成为追剧狂,也让普通观众连连叫绝。

  观众吴洋虽不供职广告业,却因剧中创意融入生活而受益,“柯达公司为一种幻灯机寻找广告公司,其他竞争者侧重机器技术含量,剧中唐却把自己与妻子的婚礼以及两个孩子出生、成长的照片,制成幻灯片一张张播放,冷冰冰的机械设备变成‘时光回放机’,人性化创意让在场所有人动容。以前,我每年送女儿出国念书,全家都要大吃一顿践行,但今年我制作了一组女儿成长照片幻灯片,播放时她很感动,这比吃喝更有意义,创意点燃生活。”

  行业解读:网络创意营销从业者侯晓辉昨日接受采访表示,剧中年轻创意人“灵光一闪”,张口就出惊人广告语的情况,实际生活中基本不存在,但某个生活场景引发创意的过程是正确的。“生活才是创意的源泉,生活阅历和积淀不够,根本不可能将消费者、商品、商家三者结合,而业者从刚接触这个行业到成熟,训练过程一般需要3到5年。”侯晓辉表示,现实中创意团队的工作方式,与剧中“小组作战”的演法一致,“欧美广告公司一个创意小组10人左右,中国广告公司一个小组也有三四人,分别负责市场调查、文案策划、创意者。团队力量能产生最终策划案。”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任奕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