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独立执导电影《银蛇谋杀案》,到去年举国关注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微博)是中国最高产、作品类型跨度最大的女导演之一,《血色清晨》《四十不惑》和《红粉》至今为影迷津津乐道。她直言,推荐10部电影的“作业”颇为艰难,“因为好久没有这么文艺的对话,都被商业侵占了”,她的片目侧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导演,“他们的电影深刻影响着电影艺术和美学,给我们创作灵感和想象力。”采写/本报记者 牛萌
1、《生活是个奇迹》(塞尔维亚)
导演:库斯图里卡
库斯图里卡善于把残酷的现实、民族冲突和宗教融进喜剧的形式、童话的境界,如同一段自身的幼年记忆。《生活是个奇迹》中扳道工家里的大沙盘、站在铁轨中间的驴、极其浪漫的飞床、俯视自己的林中小屋,都超脱了南斯拉夫持续不断的民族冲突,连绵不断的战争带来的苦难人生。小小的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和心灵的快乐在残酷的大背景下显得无比强大。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就有库斯图里卡的风范。
2、《回归》(西班牙)
导演:阿莫多瓦
几乎喜欢佩德罗-阿莫多瓦所有的电影。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其中的人物和画面都散发着荷尔蒙的气味和激情。他早期电影很黑暗犀利,到了后期,他的影片充满了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他善于观察人的灵魂,以极其凝练、诚实的语言描述社会各类人物(尤其女人)的精神深层境界,既有温度,又有娱乐的情怀。
3、《大鱼》(美国)
导演:蒂姆-伯顿
一部成人寓言式的影片。“恋父或弑父”被弗洛伊德视为父子关系中的定律,每一个男人都是通过父亲认知自己的。这样一个生理循环在伯顿眼中充满幽默和风趣。这需要一种境界。
4、《红白蓝》三部曲(法国)
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
颜色视觉表达的大师之作,色彩在他的影像中变成一种情绪,一种视觉的文学。《蓝色》是忧郁和自由,挣脱俗世的信念才能获得人性与情感的自由。《白色》是尊严和平等,而《红色》则是真诚和博爱,其中忧郁浪漫气质让人永生难忘。
5、《21克》(美国)
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爱情是狗娘》《通天塔》都堪称经典。《21克》探讨灵魂的重量。灵魂到底有多重?“一小块巧克力的重量?一小堆五分硬币的重量?”生命中的善与恶同样面对良心的拷问,同样需要自我的救赎,这个悖论充满了整部影片,看后刻骨铭心。
6、《发条橙》(英国/美国)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美国导演,却长期居住在英国。他的电影有着极强的个人化风格,《发条橙》反传统、反好莱坞电影,讲人性和秩序之间被扭曲的关系,这部电影当时让库布里克遭受的咒骂远远比赞扬多的多,后来却成为学电影的必修课。斯皮尔伯格说:“斯坦利从来不模仿别人,但是所有的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模仿他。”
7、《落水狗》(美国)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当我看到昆汀最早的作品《落水狗》时,就知道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也是一个“无间道”的故事,当然有几个大腕演员为他撑场子,但是故事和叙事的精巧占了决定性的优势。再简洁不过的镜头语言让这部处女作显得很老练,技巧纯熟。他创造了一部自己也没有再能逾越的经典。
8、《肖申克的救赎》(美国)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自我救赎几乎成为所有这类影片永久性的人文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其中的经典。片中《圣经》藏有救赎之道,守护正义的典狱长却成为罪犯。男主角恰恰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冯小刚(微博)导演邀请蒂姆-罗宾斯参演《1942》,我断定小刚也喜欢这部电影。
9、《莫扎特》(美国)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挑选《莫扎特》完全是因为它剧作上的成功。《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监狱里突然播放了一段《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所有人罪恶的灵魂在那一刻被净化了。电影《莫扎特》的挑战恰恰是:用什么方法能把这样神圣的音乐,以及创造它的天才表现出来?一个编剧点拨了我。他说是用嫉妒。宫廷乐师萨列里用嫉妒暗害了天才莫扎特。一个非常巧妙的构思,把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灵魂放在上帝的天平上,对比出天赋之间的差异。“上帝给我所有的一切,却没有给我像他那样的才能”,成为经典台词。
10、《美国往事》(美国)
导演:塞尔乔-莱昂内
一个意大利导演,却一生钟爱美国历史,在我看来《美国往事》除了造就了罗伯特-德尼罗外,最百看不厌的是莱昂内强大的叙事能力,把一个宏大的历史文化演变的主题巧妙地融入人生无法回避的两个基本情节之中:友情和爱情。极其简单,又包罗万象,讲得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