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届台湾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台湾电影这些年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侯孝贤、朱延平、李烈、张艾嘉、陈国富、曾志伟(微博)齐聚一堂,还有舒淇(微博)、刘若英(微博)、李心洁(微博)、钮承泽(微博)、魏德圣、九把刀(微博)、阮经天(微博)、彭于晏(微博)、蓝正龙(微博)、柯震东(微博)、陈妍希(微博)等中坚及新生力量携手撑场,台湾电影在过去的一年里“霸气外露”。
因为强大,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有胸襟——三个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拱手让给香港电影的“良心之作”《桃姐》,最佳剧本颁给内地小制作《到阜阳六百里》,连最佳新导演奖也爆冷给了内地导演乌尔善(舆论普遍认为执导了华语电影年度“惊喜之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九把刀胜算最大,后者在香港地区取得超过5600万港元的票房成为本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只把最后的最佳剧情片奖留给被马英九称为“台湾之光”的魏德圣执导的台湾电影年度票房冠军《赛德克-巴莱》。确实,如今的台湾电影已不再需要再靠给自己人奖来撑门面了。
策划/女物娱乐策划组 文/陆姝 家钥
对台湾电影工业意义重大的《赛德克-巴莱》收获最佳电影
侯孝贤×朱延平艺术与商业大师金马会师
曾志伟安慰痛失最佳新导演奖的九把刀:“票房和奖项不可兼得,你看朱延平什么时候拿过奖?”台下的朱延平笑容满面。
在艺术电影大行其道的氛围中,朱延平是台湾为数不多的几个坚持拍商业片的导演之一。在台湾电影市场最低迷的十几年里,他拍摄的《七匹狼》、《新乌龙院》、《好小子》等影片均票房大卖,屡破台湾电影票房纪录,甚至远销东南亚,保住了台湾电影市场的元气。而侯孝贤则站在天平的另一端,坚持拍摄艺术电影,是台湾电影几十年来最重要的电影大师之一。
朱延平最好的电影《异域》却不入金马法眼
两人20年前曾有过交集,朱延平曾在1990年拍出了一部以国共内战为背景、极富人文关怀的电影《异域》,改编自柏杨的同名小说,也是其在艺术上成就最高的电影,但却在当年的金马奖上全军覆没,连入围都没有。朱延平将此归结为“那个时候的影评人跟我有对抗的情绪,只要我拍的都没有奖。”电影音乐是广为人知的罗大佑经典歌曲《亚细亚的孤儿》,但当年也败给了侯孝贤的《尼罗河女儿》。
最好的电影却和奖项彻底绝缘,朱延平由此彻底断了拿奖的念想,但命运弄人,由于《异域》大卖,1993年朱延平趁热打铁拍了部为给老板挣钱的续集《异域2:孤军》,连他自己都在报纸上指《孤军》是烂片,结果却入围金马奖最佳影片(朱延平认为入围和编剧是吴念曾有莫大关系,后者是台湾艺术电影的旗手之一)。此外,吴孟达还入围了最佳男配,不过这两个奖项最后都输给了李安的《喜宴》。
但私下里,朱延平和侯孝贤却是好友,常在一起吃饭聊天。从2000年开始,朱延平出任台湾导演协会会长的职务,07年卸任后交由侯孝贤接棒至今。09年,两人终于在金马奖这个平台上“顺利会师”——侯孝贤上任金马奖执委会主席、朱延平担任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即金马奖的老板(金马奖由该基金会筹办)。台湾电影艺术和商业的两根顶梁柱撑起了金马奖的一片天。
十年回首金马奖:从尴尬到自信
《卧虎藏龙》盛极一时也无法挽回台湾电影的颓势
2000年——《卧虎藏龙》也当不了“救市主”
《卧虎藏龙》在奥斯卡勇夺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四项大奖,堪称华语影坛几十年来的惊喜之作。“荣归故里”来到金马奖则顺理成章拿走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6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霎时让台湾电影暂时扬眉吐气了一把。其他大奖由香港电影《花样年华》和《枪火》也瓜分。虽然《卧虎藏龙》带给了台湾电影一丝希望,但此时笼罩在“加入WTO”阴影下的台湾电影人却没办法高兴起来,有学者就指出:“(卧虎藏龙的)成功实为运用两岸三地人才、技术及资金,并结合美国的发行体系所致,非台湾业者单方面可为。若政府不在此刻支持电影工业重振旗鼓,徒以《卧虎藏龙》的范例要相关业者自谋生计,谈何容易?”
2001年——“狼来了”之后的哀鸿
台湾终于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取消了外片58个拷贝限制以及电影院放映外片的相关限制,同时也宣告了台湾向好莱坞全面敞开怀抱。彼时,岛内一片哗然。整个台湾电影市场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电影工业急遽萎缩,专业电影人纷纷流向其他地方,如学术界、电视台、剧场、广告、后制公司……台湾电影银幕迅速被好莱坞大片垄断。朱延平的新片上映,经理朋友只能将他的海报贴到影院电梯的地上,朱延平对此自嘲道:“如果有个观众坐电梯时正好鞋带松了,弯腰系鞋带的话,可能会看到我的电影海报。”这一年的金马奖,台湾电影在《卧虎藏龙》的“大喜”之后迅速迎来“大悲”,《榴莲飘飘》与《蓝宇》这两部小制作港片成为最大赢家,两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大陆演员秦海璐(微博)、刘烨分别获封影帝、影后。10年后的今天,两人已成华语电影的两元大将,秦海璐更是在今年的金马奖上同时入围最佳编剧和最佳女演员两个奖项,并拿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编剧奖。
陈国富拍出《双瞳》救市 却与金马无缘
2002年——金马最尴尬 《双瞳》难合眼
第39届金马奖上,之前被广泛看好的台湾本土电影《美丽时光》获得最佳剧情片、年度台湾最佳电影、观众票选最佳影片3项大奖,被台湾媒体评价为“杀出港片重围成为金马奖最大赢家”。但稍微了解台湾电影的现状就可体会,台湾电影的窘境不只是要突破港片的围困,而仅仅一部《美丽时光》也难以带领台湾电影杀出重围。如果没有《美丽时光》撑场,那么当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的名单中将没有一个台湾影人的身影,有媒体评论:“一不小心还以为是香港金像奖评选呢”。
2002年也堪称金马奖最尴尬的一年,台湾全年拍的电影只有可怜的22部电影。由于金马奖主要奖项全给了内地和香港电影人,台湾电影几乎全军覆没,本土派的“立法委员”们干脆在审查“新闻局”的预算时冻结了补助举办金马奖的1800万台币预算,声称要“新闻局”好好检讨一下金马奖是否还有举办的必要。结果金马执行委员会差点因为预算冻结而断粮,员工薪水一度发不出来不说,使得当年的金马奖几乎是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下举行。
这一年台湾电影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该年度全台最卖座本土电影——由陈国富执导的《双瞳》。熟悉台湾电影的人都知道,陈国富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和侯孝贤、杨德昌等合组“合作社电影公司”,不过还没轮到他自己拍,公司就结束了。当时《双瞳》的宣传点之一就是艺术片导演首次尝试拍商业电影。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双瞳》在台湾狂收近4000万新台币的票房,几乎打破了所有惊悚片在台湾上映同期的票房纪录,为低迷的台湾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并最终成为台湾电影年度票房冠军。讽刺的是,这一部“救市之作”却在金马奖上吞了“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