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公益性防艾佤语电视连续剧开播

2011/11/29 12:05:4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曼谷办事处文化部拐卖妇女儿童和艾滋病防治项目负责人金大伟和白海思在《失落的月亮》首映仪式现场。该防治项目负责人白海思介绍说,此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中国拍摄的第一个艾滋病防治民族语言电视连续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资助拍摄的第一个艾滋病防治民族语言电视连续剧。

中国首部公益性防艾佤语电视连续剧开播

  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曼谷办事处文化部拐卖妇女儿童和艾滋病防治项目负责人金大伟和白海思在《失落的月亮》首映仪式现场。

  昆明11月28日电(赵书勇 赵淑芳)在12月1日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中国首部公益性防艾佤语电视连续剧《失落的月亮》正式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开播。

  《失落的月亮》讲述的是纯真善良美丽的佤族少女安姆娜因为家庭贫困离家打工,通过在娱乐场所打工的好友叶香介绍进入娱乐场所打工。安姆娜认识了李老板,在和李老板的交往中,不懂得保护自己便染上了性病,李老板因此离开了她。之后,安姆娜开始与众多男人来往,最终感染了艾滋病。染病后的安姆娜无法正确面对现实,自暴自弃,放弃治疗,最后凄凉地死去。安姆娜的男友艾荣为找安姆娜,被李老板拐去国外矿山工作。他在矿山染上了毒品,在用针筒注射毒品过程中也染上了艾滋病。同样在娱乐场所工作的佤族姑娘阿依深爱着艾荣,她冒着危险到矿山把艾荣找回来,并把他送到戒毒所。虽然俩人都染上了艾滋病,但他们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经过母婴阻断,他们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小孩,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该防治项目负责人白海思介绍说,此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中国拍摄的第一个艾滋病防治民族语言电视连续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资助拍摄的第一个艾滋病防治民族语言电视连续剧。该剧于2010年9月拍摄,历时一年,演职人数达200余人,全部由当地佤族群众及医疗卫生、文化等部门职工自愿出演,该剧自始至终全部使用佤族母语并配有汉、英语字幕,共十集,全长450分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曼谷办事处文化部拐卖妇女儿童和艾滋病防治项目另一位负责人金大伟表示,该剧与传统防艾宣传片不同是采用故事片的形式,利用具有起伏性和趣味性的情节吸引群众,并将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知识穿插于情节中,以此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唤起人们对预防艾滋病的重视。主要演员也选择当地普通佤族群众,用佤族母语进行演绎,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当地群众,使群众容易接受,从而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

  该剧主演陈红是一名佤族防艾工作者。她介绍说,自己扮演的是一个在娱乐场所打工妹,因担心播出后会给自己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开始也犹豫想拒绝加入拍摄,但看到艾滋病在本民族同胞中不断扩散和蔓延,作为防艾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让她毅然加入拍摄。她表示,“我们从剧中学到了防艾的许多知识和国家政策,我们也呼吁大家一起都来观看这部电视剧,参与到防艾战争中来。”

  “我从事防艾这份工作已多年,知道现实生活中还有无数个安姆娜等着我们的帮助和关爱,艾滋病患者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只是他们有着特殊的经历,难以言说的痛楚,其实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拥有着梦想和渴望,他们的权益需要有人维护,他们的心声需要有人倾听,他们脆弱的心灵需要更多的爱去呵护。”沧源县红十字会常委副会长、《失落的月亮》主题曲歌词创作者赵津妍坦言。

  《失落的月亮》播放后,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反响。认为《失落的月亮》不仅展示了佤民族的民风民俗,还将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知识穿插于情节中,让民众学到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知识及相关政策,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从中也能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宣传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高度重视,措施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能激起当地民众防艾的意识,提高防艾能力。

  “艾滋病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白海思介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亚太地区制作广播剧、电视剧。同时也经常深入中国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和录制广播剧,这些剧目在各地播出后反应强烈、效果显著,群众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有了一定提高,对待艾滋病患者的看法从思想上有了很好的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