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淼在家中作康复锻炼。
本报记者 邵剑平 摄
本报记者 秦东颖 龚洁芸
每天上午,汤淼照例进行他的康复锻炼:通过器械帮助,垂立45分钟。不同的是,现在这一切发生在他上海的家中。结束了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康复治疗,汤淼终于回家了。
上海男排党支部与本报体育部机动部联合党支部是共建支部,汤淼也是上海男排党支部的一员。昨天本报记者特地去看望了汤淼,并带去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心意和慰问金。
排球——心中至爱
板寸头,一副眼镜,一身运动服,轮椅上的汤淼看上去精神不错。他一上来就自嘲:“哎呀,不行,有点胖了!医生说,我的食物还是要保证高蛋白,否则身体吃不消。”
问及每天的生活安排,汤淼说:“每天要上网下四五盘棋,我是快棋手,快的十几分钟,慢的也只要一个小时。”在杭州康复期间,汤淼开始钻研围棋,“我现在业余一二段的水平吧,但围棋只是爱好,排球才是我最热爱的。”
前段时间的排球世界杯让汤淼很有感触。一说到排球,他的声音也洪亮起来,“我们的排球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要盲目学习欧美球队两边拉开的快速打法。体育是相通的,下围棋讲究取舍,放到排球上同样如此。你追求速度,就要舍弃其他的东西,上海男排八连冠,证明球队的战术打法是正确的。”
新赛季全国排球联赛下周就要开战。上海唐朝男排俱乐部的首个主场比赛在12月25日。汤淼已经四五年没有去现场看球了,想到以前的队友们已经摩拳擦掌,他也很想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进去。之前,他就曾流露过想当现场解说员的想法。今年,上海唐朝男排俱乐部已经为汤淼联系,届时他将亲临赛场担任解说嘉宾。
队友——亲如兄弟
汤淼回家后,上海男排的一帮兄弟来看过他。沈琼、王之腾、崔晓栋等曾朝夕相处的队友,每次跟他见面都是有说有笑,特别亲切。
一张记录当年上海男排夺得全国冠军时激动一刻的照片挂在汤淼的房间里,十分醒目。照片里的汤淼意气风发,如今他把对排球的热情都寄托在队友的身上。球队的比赛他一直关注着,昨天还把一些对新赛季球队人员调配的想法与俱乐部常务副总陈皓峰进行了沟通。陈皓峰说:“我会把汤淼的想法整理一下,然后球队开会时大家一起讨论。汤淼永远是我们球队的一分子。”
家人——坚强后盾
汤淼这次回到上海,一个原因是父亲汤和平的身体欠佳。在杭州时,汤和平被查出有严重的心脏病。为了便于休息和就医,一家人最终决定回来。曾经有“烟囱”之称的汤和平把烟戒了,“汤淼刚受伤那时,我愁啊,每天要抽两包半香烟。现在为了身体,我戒了。如果我倒下去了,汤淼怎么办?”
汤淼受伤后的4年多时间里,汤和平几乎寸步不离,悉心照顾,而汤淼也让父亲一点点看到曙光。最初做康复锻炼时,汤淼由于血压低,垂立1分钟就会感觉头晕目眩,但他咬牙坚持。现在每天早上洗脸、刷牙,他都是自己来。汤和平在汤淼的被子上缝上用软布包好的钢条,这样半夜汤淼就能自己拉被子。汤和平还做了一个小小的绑带,可以把一支橡皮头的笔固定在汤淼手上,方便他敲电脑键盘。就这样,汤淼敲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每天写一点,对脑力和体力都是挑战,真的是吃力啊。那段时间,睡觉时思想也停不下来。”汤淼说,等自己身体再好一些,他还想写自传。
就在采访过程中,汤和平接到了儿媳周苏红的电话,电话里说她“今天回来看汤淼”。搬来上海后,汤淼不能天天见到周苏红,只能周末时相聚。对此,汤淼表示很理解,“她要上班、读书、打球,平时也很忙,现在这样她可以集中精力。我们平时就通过电话和QQ视频联系。”
生活还是要继续。康复中的汤淼看了很多书,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感悟,他说:“我们的肉体有一天会消亡,但精神是永恒的。”
继续前行
龚洁芸 秦东颖
每次去采访汤淼,总会在门口踌躇半天。想起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脚步就会不由自主变得迟疑。但门一打开,汤淼灿烂的笑容就会将空气中的那丝不快一扫而空,让这个寒风凛冽的冬天也似乎温暖了许多。
4年前的那一刻,注定汤淼往后的人生路将和荆棘相伴。汤淼说,悲伤和绝望,他不是没有过,但他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于是,他收起了眼泪,微笑着面对着从未遇到过的困难。汤淼是不幸的,一个风华正茂的排球明星突然间和赛场诀别;汤淼又是幸运的,因为有那么多爱他关心他的人一路陪伴。他的爸爸曾经是企业的主管,却毅然辞去了工作,4年来守护在儿子身边,寸步不离。电脑“打字机”、床头自动饮水机、盖被子用的钢条……在介绍这些“发明”时,汤淼爸爸的脸上满是笑容。
守在汤淼身边的,还有他的妻子周苏红。不离不弃,无微不至,这对排坛眷侣用最淳朴、最真挚的爱,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情篇章。陪着汤淼一起的,还有他的一班兄弟。无论汤淼在哪里,那些曾经在排球场上和他一同战斗的队友,总会赶来跟他唠家常、谈心事,并且告诉他:你永远是我们的一分子。
汤淼说,无论前面的路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有亲人和朋友的陪伴,汤淼坚持着、努力着,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