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主演陈妍希、柯震东 王开诚 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 李佳杰 见习记者 舒晓程 报道
在这个被文艺青年占领的时代,如果不知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就彻底OUT了。
据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台北上映时,有观众在走出影院后,马上掏出手机打给自己的初恋或是暗恋的对象:我不是要跟你告白,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当初我那么喜欢你。
就连从没看过九把刀小说的电影人焦雄屏都大呼意外,“人物和心情都真实得不得了,几乎是部诚实的纪录片,和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 ”在《那些年》中,读者或观众找到了一种贴近肌肤的共鸣,“沈佳宜”不是因为真实的存在而特别,她是每个时代、每个男孩记忆中那个“全民女友”的符号。
银幕“沈佳宜”来沪大爆料 导演爱整蛊 男主有点笨
昨日,刚刚凭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斩获金马奖最佳新人奖的男主角柯震东及被誉为“全民女友”的女主角陈妍希携手来沪,为影片1月6日的内地公映撑场。导演九把刀因病缺席,让两位新人爆起料来格外“自在”,陈妍希直呼九把刀和柯震东都幼稚得不得了,“一个超爱整蛊人,一个就像小朋友。 ”
柯震东笨到家 不敢试戏不敢拍特写
头顶着“金马奖最佳新人”的光环,并没有让20岁的柯震东变得“自信满满”。初来乍到的小伙子在发布会现场就是个彻头彻尾的“Mr.No”:害羞、少语,遇到难答的问题总是憨憨一笑,然后加上一句,“不会啦”、“不知道”、“不是吧”,一旁娇小的陈妍希相比之下则成了“话痨”,替这个“90后”小师弟挡去了不少难题。
有人戏称,《那些年》的爆红让柯震东从一个大笨蛋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大笨蛋,面对此类说法,他总是憨憨地笑,“其实没有很大变化啦,我还是照样在学校吃咖喱饭啊,大家都看习惯我了吧。 ”陈妍希则摆出了片中“沈佳宜”总是喜欢管着“柯景腾”的模样,当着柯震东的面大爆料,“他真的很笨很幼稚哎,本身就很孩子气啊。他还很胆小怯懦,像小朋友一样,居然都不敢去试戏! ”柯震东羞涩地表示,自己因为怕生,的确在试镜时表现很烂,“试镜我就不讲话,自我介绍的时候可能只说名字、年纪和身高,叫我表演我都会说我不会。因为我会怕,怕陌生人。 ”一旁的陈妍希则接着 “揭短”,“别人拍戏的时候都想要把脸拍大,这样才能把细节都拍出来啊,哪有他这样一个劲叫导演站远一点拍,越远越好。 ”
然而,就是这样的天性,让九把刀找到了自己青春时的影子,放心地让这个小伙子去诠释年轻时的自己,陈妍希也不住夸赞这个笨笨的小师弟很会把握角色,“其实震东还真的蛮像戏中的柯景腾的。 ”但她也忍不住爆料看似腼腆的柯震东其实骨子里很闷骚,而柯震东则越发腼腆,“因为个性的关系,所以还从来没有像‘柯景腾’那样强烈地喜欢过一个女生吧,不会那么疯狂。 ”
九把刀太幼稚 陈妍希被整成大花脸
《那些年》是九把刀自传式的电影,片中的人物、名字、故事都代表着他个人的回忆。而年近三十的台湾女孩陈妍希却被导演一眼相中,成了片中那个被大家一起追过的18岁女孩“沈佳宜”。正是因为九把刀的赏识,陈妍希也从常年“半红不紫”的状态,变成了如今众人眼中的“全民女友”。对导演的感谢和感恩,陈妍希说来滔滔不绝,同时她还大爆导演的“幼稚”行为。
“导演超爱整蛊哎,我觉得他花在整人上的心思都要和拍片子的心思差不多了。 ”陈妍希回想起大家轮番被导演整得很惨的样子就笑个不停,“只要是有人过生日,导演就会整他。当时蔡昌宪(片中饰演柯景腾的好友廖英宏)过生日,九把刀就很严肃地跑去跟他说,你可以回家了,我们没有办法配合你的时间,说得蔡昌宪都要哭了。 ”九把刀的“魔爪”也没有放过他片中的“梦中情人”,在《那些年》的花絮中有一段陈妍希被化成大花脸的场景,她坦言当时自己完全不知情,“有一次拍我和柯震东的对手戏,导演故意要求化妆师为我补妆,其实是趁机偷偷把我化成大花脸,结果柯震东一看我就笑喷,我正儿八经地演了好几条才发现! ”
而面对近来的爆红,陈妍希坦言自己有压力但也很开心,“这段路走了将近五年,所以我觉得是一步一步地积累,到‘沈佳宜’这个角色能被大家认可,又因为认可‘沈佳宜’而喜欢我,对我来讲就是很开心的事了。 ”
被“人肉”的沈佳宜 被“代言”的陈妍希
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与公众见面后,柯景腾(九把刀原名)喜欢了8年的沈佳宜也早已成为了大家“人肉”的对象。尽管九把刀三缄其口,希望大家不要再“人肉”已嫁作人妇的沈佳宜,但网友却没有善罢甘休,不仅找出了沈佳宜的近照,还有网友搜索出她目前正在上海当老师……
九把刀博客表心迹
对于媒体的穷追猛打以及网友的人肉搜索,九把刀不得不在博客上为他的这段情结做了一个说明:沈佳宜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无敌特别的好朋友,我很喜欢她,一直都很喜欢她……电影是我们一群臭男生追求她的青春盛宴,是我们的快乐记录,不管是拍电影前、拍电影中、拍电影后,沈佳宜都与我们这群臭男生在网络上保持了很好的联络。她是我们的青春。
九把刀在博文中也主动披露了“女神”的现状:沈佳宜的老公成熟稳重、善良体贴,长期在内地工作,事业极为有成,沈佳宜很早就想带孩子过来与老公一起生活,于是早在电影上映前就搬家了。“电影在西门町首映当天,我不仅邀请了剧中每一个真实角色来看电影,我更邀请了沈佳宜的家人来看电影,她们是当天最重要的客人。久没见面,我很激动。她们都很喜欢《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想,她们一定从电影的呈现里知道了我埋在底片下的真心真意。”
陈妍希演的是“自己”
近来身体欠佳的九把刀,昨日无奈缺席了上海记者会,不少媒体笑称导演是怕被媒体“拷问”情史,才故意避而不见。
当事人因故无法现身说法,在片中扮演九把刀“梦中女孩”的陈妍希则顺理成章地成了导演的代言人,“其实九把刀都没有和我们提过沈佳宜在上海的事,但他真的很呵护沈佳宜,这是我能体会到的。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去打扰沈佳宜现在的生活,她现在过得美满就够了。”
2010年,九把刀跟陈妍希说:“不管别人怎么讲,我就是想要你当我的沈佳宜!”在陈妍希干净的脸庞和笑容中,九把刀找到了自己的青春回忆,而这样的执着也让陈妍希受宠若惊,“由始至终他都没有和我说为什么会选定我,只能说我很幸运能被他选来演他喜欢过的女生。”
然而在敲定角色后,九把刀每每见到陈妍希都会十分羞涩。妍希笑称导演一开始根本就不敢正视她,“他一开始真的不敢看我哎,大概是有被我‘电’到。”玩笑开罢她又很认真地说,“看得出来,九把刀是真的很爱沈佳宜。”两人接触久了,关系也终于回归“正常”,九把刀则切入主题开始将陈妍希塑造成他心中的 “沈佳宜”,“九把刀拿他们毕业纪念册里的照片给我看沈佳宜的样子,跟我说他们之前的故事。”当然,九把刀同样也给了她很大的表演空间,“比如他不会因为我不了解沈佳宜就强加给我他的感觉,最多只会跟我说‘你可以往这个方面试试看’之类的,具体如何诠释都是我自己来理解,他这么信任我让我很感动。”
感动来自他的唠叨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很烦,导演总是喜欢拉着大家来分享他和沈佳宜的故事,告诉我们他对沈佳宜的感觉,告诉我们他当时是多么用心,说着说着还经常眼泛泪光!”陈妍希表示,正是因为有导演这样真实、有故事的回忆,演员们演起来才更有“爱”,“我们的感动都是来自于他的讲述而非剧本。”
给陈妍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次就是拍摄片中毕业典礼的一场戏。九把刀为了缓解候场的烦躁又开始回忆自己追沈佳宜的故事,“他说,当时他给沈佳宜打电话都会紧张,会怕无聊没话讲,然后他就把一天里发生的趣事都抄下来做笔记,跟她说完就划掉一条,我真的被他感动到了。”每次“唠叨”完自己和沈佳宜的往事,九把刀还不忘感谢一同拍戏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忍着闷热留下来,帮我完成自己的梦想。”这份爱,情真意切,所有人都感觉得到。
米兰、孟克柔、静秋、沈佳宜——她们“修复”的青春记忆
有记者问九把刀,《那些年》的故事只不过是他自己的一段私密青春记忆,他如何确信能打动观众?九把刀的回答有些意外:“我就抱着‘这是一部属于我的电影’的想法,只要我一个人喜欢就好! ”
而恰恰是这种不流于程式、忠于自我的率性,才是我们对青春共同的注解。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熟圆润的米兰,《蓝色大门》里青涩彷徨的孟克柔,《山楂树之恋》里懵懂清纯的静秋,到《那些年》里鲜活浮现在眼前的沈佳宜——她们是每一个时代人们心中的“女神”,修复了我们对青春的残缺记忆。
“重口味”打败了“小清新”
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年》在香港地区打破了 《无间道2》保持多年的票房纪录,可能它的市场轨迹一如此前的《海角七号》、《艋舺》,难以摆脱登“陆”后的“水土不服”。好在是《那些年》的“另类”,让业界对它攻克内地市场抱有一丝信心。
从故事套路来说,《那些年》算得上是幼稚,甚至有些不成逻辑,但没人能质疑影片对青春岁月另类却又真实的解读——伴随情窦初开的还有青春期的性冲动,以及略带“重口味”的叛逆。九把刀一改台湾地区校园文艺片长期以来的小清新路线,他不想用悲剧式的煽情来骗取那些无知少女的眼泪,他对青春的解读赢得人心:可以有些小邪恶,初恋也可以是欢乐的。
导演钱人豪直言《那些年》的成功源于影片表现出来的积极色彩,“这是近年来少有的不带悲情的台湾地区电影,谁都被甩过,谁都暗恋过,九把刀表现得非常轻松。 ”
在《那些年》中,观众能发现九把刀用的是一种快乐的“疗伤”方式,没有丝毫沉重。他认为青春期的男生会幼稚会搞怪,都只为了吸引女生注意,青春期男生在女生面前的性冲动是再正常不过。
失去的总是最美好的,但九把刀不觉得遗憾,如果当年真正与沈佳宜在一起,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结果,“毕竟男孩总是幼稚,女孩总是早熟,可能无法长久”。但他完全不后悔当年的勇往直前,就像他在电影预告片中写的那句:“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 ”
“我拍《那些年》并非只是重现记忆,还想重新修复,想拥有更好的选择,做更好的决定。”他还想要借着电影炫耀青春过得快乐,于是在电影最后的十分钟,九把刀便用乐观的方式,给现实中看似忧伤的爱情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
“女神”只不过是个符号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的存在是为了表现马小军的叛逆,《蓝色大门》里孟克柔的存在是为了反衬张士豪的阳光,《山楂树之恋》里静秋的存在是为了强调老三的稀有,《那些年》里沈佳宜的存在是佐证柯景腾的有情有义——其实,这些“女神”只不过是我们青春记忆中的一个符号,真正“修复”那段记忆的人是每一个坐在大银幕前的自己。
有影评人调侃说,台湾地区的校园文艺片是有规律可循的,打动人的细节元素不用很复杂,或许只需要一个恰当的地点,比如在教室的天台上,大家一起喝酒聊天;或许需要一个普通亲切的人物,如短裙飘飘的女生用力骑着单车;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矛盾,如朋友之间的打架或争吵。在一个简单的场景里,融进无限多的遐想。
但九把刀完全丢弃了这种文艺范,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将观众带回那个年代,完成自我“修复”。 “其实青春这个题材对每个导演来讲都是非常私人的回忆,所以几乎没有办法掩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或者失去什么东西。 ”九把刀说,他可以理解《蓝色大门》里对青春深沉的思考,“但我的青春就没什么深度,是非常弱智的,我的青春里边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唯一的烦恼就是我能不能追到这个女孩子。 ”
“所以我的青春是一个笨蛋的青春,我是以现在的角度去回首,思考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过去的台湾地区导演大部分都是文艺青年,他们从青春期就很会思考人生,我的青春拍出来就很快乐,非常的飞扬,一开始注定就是不相同的作品。 ”
正是在这种没有思考的“笨蛋青春”里,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