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对话九把刀柴智屏 台湾流行文化“这些年”(2)

2012/1/12 18:33:1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2011年的最后一天,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成功打破了由周星驰的《功夫》保持了7年之久的香港票房纪录,为2011华语电影中小成本片的“惊喜年”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伊秀娱乐对话柴智屏和九把刀,揭秘《那些年》的成功背后,台湾流行文化的“这些年”。

女物娱乐独家对话九把刀、柴智屏

女物娱乐独家对话九把刀、柴智屏

  2011年的最后一天,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成功打破了由周星驰的《功夫》保持了7年之久的香港票房纪录,为2011华语电影中小成本片的“惊喜年”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那些年》由“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制作、改编自网络小说作家九把刀自传小说,走上大银幕后即在台湾、香港等地掀起观影热潮,1月6日该片在内地上映,虽然有删节,仍不能阻挡观众的热情,首周票房更是超过3000万。

  如果只看到《那些年》是一群没有电影拍摄经验的年轻人玩票结果不小心中了头彩,显然忽视了其背后的必然性。《那些年》其实是台湾流行文化近10年来在大银幕一次厚积薄发——柴智屏10年来对偶像剧制作和市场的精准把握加上九把刀12年来创作网络小说对年轻人话语和兴趣的熟稔。

  女物娱乐对话柴智屏和九把刀,揭秘《那些年》的成功背后,台湾流行文化的“这些年”。

  策划/女物娱乐策划组 对话/陆姝 文/宋骞 摄影/夏祺

《那些年》成功的背后是台湾流行文化10年的厚积薄发

《那些年》成功的背后是台湾流行文化10年的厚积薄发

  那些年,一起成长的台湾流行文化

  台湾流行文化可以追溯到60年代的武侠剧,经历了琼瑶剧,罗大佑,小虎队等等一系列关键词之后,1999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代表网络小说横空出世,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时尚。进入新千年周杰伦则用双节棍征服本土市场。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网络作家九把刀于2007年出版的小说,在2011年被作者亲自搬上了大银幕,这部洋溢着青春偶像气息的电影是架构在成熟的偶像剧运作的基础上,搭载了网络小说的强劲剧本,在两个领域当中形成了彼此的优势互补。

  这些年,台湾的流行文化与台湾人,甚至是大部分内地人一起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无论是台湾的流行乐坛,还是台湾的偶像剧,或者台湾的网络小说,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当中,日益成熟,出现了彼此“融合”的跨领域合作。

柴智屏十年前用《流星花园》开启了偶像剧黄金时代

柴智屏十年前用《流星花园》开启了偶像剧黄金时代

  1. 柴智屏×偶像剧十年

  流星花园梦,痞子成英雄

  90年代初台湾热播的《七夕花》,《太阳花》等“花系列”电视剧让制作人柴智屏看到了市场对于青春偶像剧的需求,决定启动《流星花园》,当时的台湾市场多年来都被本土的乡土剧所垄断,电视剧创作遇到瓶颈。柴智屏打破了以往电视剧制作的惯例,对《流星花园》的制作投入了极高的成本,当时单集《流星花园》制作大概在30万左右。这样一笔高投入保证了这部偶像剧能够在一众剧集当中脱颖而出。2001年《流星花园》在台湾热播,一举拿下华视“八点档”6.43%的超高收视率,并同时捧红了偶像团体F4,拉开了台湾偶像剧风潮的大幕。

  纵观这些年的台湾流行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偶像剧以其生产数量来看大概只占整个电视剧作的三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却足以影响一代人,这刺激了整个台湾偶像剧制作,使偶像剧无论在演员阵容还是单集制作成本上都日益精良,扩大了台湾偶像剧的市场,让偶像剧在本土化的过程当中逐步完善。

  自2001的《流星花园》开始,到去年正好十个年头,在这十年当中,当初十几岁的观众也已经步入社会,随着整个台湾流行文化语境的多元化和成熟化,观众的选择也日益丰富。如何能够在网络强大的冲击力之下,保持了观众对偶像剧的高度关注,成为了台湾偶像剧制作人员所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每一部偶像剧都体现了整个主创人员的思维和对待爱情的态度,十年当中,台湾偶像剧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编剧和导演,而这些主创人员对于爱情对于偶像的诠释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日益成熟,符合市场的需求。

  回顾十年,《流星花园》成功开启了台湾偶像剧制作的先河,掀起了整个台湾偶像剧的风潮。《流星花园》满足了观众们对于偶像剧需求的同时,也让片方看到了对于年轻市场的需求。之后的《战神》,《命中注定我爱你》和《痞子英雄》让观众看到新一代台湾影视作品对于爱情人生的诠释和态度。

  偶像剧的意义:培养了年轻的导演、编剧和观众市场

  女物娱乐:《流星花园》之前,台湾的偶像剧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柴智屏:《流星花园》台湾是没有偶像剧的,因为流星花园之前,我不晓得你们有没有看过台湾的“花”系列,应该在内地还有的播出, “七夕花”“太阳花”等等,就是会以熟龄一点的男女在步入婚姻或者说是还未步入婚姻的为素材,然后里面演戏的这些演员大约都在25岁到35岁这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感觉是为什么没有年轻人看的戏剧?所以在那时候觉得如果做一个给年轻人看的戏剧的话,应该是有趣的。那时并没有华语区的偶像,我们就说为什么日本有偶像,台湾没有,所以那时的时间点不太一样,可是在这十年当中我们培养了很多的年轻演员,也培养了很多年轻的编剧和导演。

  女物娱乐:那可不可以说是《流星花园》之后掀起一个偶像剧的黄金时期?

  柴智屏:是。

  女物娱乐:我之前访问天娱CEO龙丹妮,她认为这几年台湾的电影的回暖和新人倍出就是从《流星花园》到《命中注定我爱你》是台湾偶像剧整整红了十年的积累,您怎么?

  柴智屏: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形势,我觉得如果这十年来大家都在看台湾的艺人,台湾的偶像剧,台湾人对于情感的一个诠释的方式,然后放到大银幕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是突如其来的你完全不能接受的一种生活的方式、一个电影。就像我们小时候看港剧,那个时候是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我们看了港剧之后,后来再看到的电影的话,也觉得他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也在无形当中被这个文化潜移默化,然后你会接受你去喜欢这些人。

九把刀12年前见证了网络小说的“战国”时代

九把刀12年前见证了网络小说的“战国”时代

  2.九把刀×网络小说十年

  “战国”时代,群雄逐鹿

  与收视率主导的偶像剧类似,网络小说的战国江湖以点击率煮酒论英雄。但起始于BBS论坛的台湾网络小说是由一帮充满理想的“疯狂”写手们靠兴趣写出了一种流行文化。1999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引起巨大轰动,被台湾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出版发行高达350多万册, 宣告网络小说异军突起。自痞子蔡以来,无论是网络写手还是网络小说都有了飞越式的变化,大批网络小说家诸如王文华,九把刀,藤井树的崛起和作品相继问世推动了网络小说的发展,而且作品也跳脱了最初痞子蔡时期独霸天下的“个人情感”,涉及玄幻,都市,穿越等等各种各样的题材。

  九把刀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他的文字结合了奇幻,推理,爱情等等,充满了画面感。从2005年开始,九把刀相继出版了14本书,成为当年的台湾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而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九把刀都是全台湾最畅销的作家。

  九把刀在2005年写下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个故事,九把刀坦言在当时他非常想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创作,他希望能够摆脱这种为了生计而写作的状态,因此第一个蹦到他脑海里的便是年少轻狂时追求沈佳宜的青春故事。九把刀喜欢这种热血的感觉,他很庆幸自己能够拥有符合大众品味的审美观,能够写出一同感动别人的作品。“我真诚喜欢我端出来的东西”,九把刀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网络文学:“一堆书卖得不好的人窝在网络上互相取暖、互相攻击”

  女物娱乐:您十几年写网络小说那会儿大环境是怎么样的?

  九把刀:刚开始写的时候是网络小说最强盛的时候,蔡智恒刚刚崛起不久,大家都疯狂在网路上面写小说,那是一个真正战国的时代,我是真的宰杀了所有人才起来的(笑),很好玩,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写网络小说的人大家都认识,彼此都认识,然后你恨他,他讨厌他,他跟他其实很好,他私下跟他在一起,其实大家都知道。其实回想起来,就是一堆书卖得不好的人窝在网络上互相取暖、互相攻击,以为宰杀了所有人就可以称王,但是称王了之后还是一个书卖不好的人,但很好玩,这是一个社群。所以网络小说对我讲最大的感想是让我认识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创作者背后真实的身份,对于创作的想法,跟他的企图心。我不认识什么更厉害的作家了,就是这些人,所以我知道作家是很有血肉的一群人,就跟我一样。

  女物娱乐:那有什么盈利的模式么?

  九把刀:没有啊,哪有什么盈利模式,比如现在免费的小说低下也许还会有一行广告还可以点击。当时的网络小说就是在bbs上面,纯靠兴趣,你打败所有人但是得不到钱。你打败了别人,得到了荣耀,跟其他人对峙,更增加了愤恨(笑)。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