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助力吴宇森单飞:《喋血街头》力挽狂澜
《喋血双雄》之后,吴宇森离开电影工作室,独立掌帅的“吴宇森制作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他离开的时候一直要我跟他走,但我当时还是电影工作室的总经理,所以跟他说:‘我有合同在身,还要等六个月才到期。’吴宇森也没等我,他太想脱离徐克了,因为想弄《喋血街头》,本来这个故事是要拍的,但后来徐克不让他拍,他只能出来自己做。”
此前,因《喋血双雄》海内外反应喜人,“金公主”对吴宇森信心大增,故支持他另组新公司。但殊不知,此番《喋血街头》得以真正投拍,张家振亦是重要功臣:“老板虽然让吴宇森开新片,但《喋血街头》规模很大,他们就给了800万,吴宇森觉得不够,老板说:‘如果你有周润发,我们可以给你加投资,但你这次找梁朝伟,他是电视演员,怎么拍大制作?’吴宇森找我帮忙,我就去跟老板说:‘就算找梁朝伟演男主角也不要紧,我帮你们解决。’结果,我先后将《喋血街头》片花卖到好几个国家地区,而老板之前都不知道,后来报给他们,他们才发现原来也可以有这样的钱,所以就说:‘我把《喋血街头》的预算加到1200万吧。’我也觉得这个数额比较保险。”
投资落实后,吴宇森便拉队飞赴泰国拍戏,张家振则继续留在香港完成他的工作,半年后,与“电影工作室”合约到期,张家振便“名正言顺”地加入吴宇森的公司,协助他完成《喋血街头》。“我主要是帮他规划一些在香港补拍的戏份,而且给他安排后期制作等,但后面一看成本花销,我顿时就傻眼了:他居然拍了2800万!但没办法,他自己是这部戏的监制,我们没人能管到他,结果他一去泰国就不断花钱。”
事实上,《喋血街头》的麻烦还陆续有来:由于后期制作时间过长,吴宇森一度无暇剪片,最后弄出两个多钟头的版本,急得众人团团转。“当时香港影院规定放映时间一定要在两个小时以内,但吴宇森剪来剪去还那么长,怎么办?结果上片的时候‘金公主’其中一个老板就说:‘把它的尾巴砍掉算了。’所以香港公映的版本是梁朝伟直接在办公室里杀了李子雄就完了,没有后来很多人看的两人大战,那是为海外版特别加进去的。”
非但如此,《喋血街头》下片后,票房竟只有800多万!张家振可来不及理会挫败的吴宇森,而是火急火燎地筹划如何将之销往海外,力争回本。“我拿片子到美国之后就是到处卖,甚至重新做了一遍后期,把音响效果弄好点,把一些剪掉的胶片放回去,好在有些好莱坞导演看了后比较喜欢,口碑就起来了,最后整个海外的销售都不错,总算把亏的钱给赚了回来。”
《我爱扭纹柴》是张家振一手操盘的贺岁喜剧,当年大获成功
③ 三人合组“新里程”:《纵横四海》《我爱扭纹柴》《辣手神探》
《喋血街头》在商业上给吴宇森的野心浇了一盆冷水,痛定思痛,他决定放下“吴宇森制作”之名,转与张家振及另一位好友谷薇丽(谷德昭胞姐,原德宝制作部总监)合作成立“新里程电影有限公司”。
与“电影工作室”、“吴宇森制作”等卫星公司如出一辙,“新里程”仍由“金公主”投资予其开戏,并于“金公主院线”排片公映。“老板真让人很感动,他说虽然《喋血街头》赔了钱,但他还是觉得拍得很好,所以依然给吴宇森投钱。不过吴宇森构思新片的时候,原本还想弄一个悲剧故事,结果老板就说:‘别拍悲剧了,这部戏我给你一个春节的档期,还给你周润发和张国荣,但我希望你把它改成一部开心一点的戏。’吴宇森就把风格给改了。”由此,“新里程”创业作《纵横四海》遂告诞生。
比起《喋血街头》,《纵横四海》给吴宇森和张家振的时间显然很少:“从去法国开拍到影院上片,一共两个半月,非常紧张。”所幸终如期完成。1991年2月2日,《纵横四海》上映,票房超过3300万,是《喋血街头》的四倍之多,总算对老板有交代。
91年下旬,“金公主”又将贺岁片任务交到“新里程”手上,但这次直接绕过吴宇森找到了张家振。“老板叫我开新戏,我就答应了,然后找来刘国昌导演想剧本,最后想了一个喜剧,让周润发和郑裕玲这对以前很红的荧幕搭档合作。我记得最初故事是让周润发演个傻小子,郑裕玲演个小偷,整部戏在一艘很大的船上拍,但老板听了以后觉得太贵了,说喜剧不必拍那么贵,那我干脆以发仔为蓝本另写了个故事大纲,说一个从香港的乡下出来的年轻人怎么交女朋友,给老板看以后他们说好,但刘国昌不知找谁给他拍,最后就找了张婉婷。”
新戏终定名《我爱扭纹柴》,编导之职也落在罗启锐、张婉婷夫妇身上,由于拍摄时间较《纵横四海》宽裕,两人得以对不少细节提出更高要求,甚至让周润发在片中大讲客家话,新意十足。令张家振欣喜的是,《我》片公映后,3600多万的票房非但凌驾《纵横四海》,更一跃成为1992年贺岁档亚军(仅次于《家有喜事》),赚钱自不在话下。
当然,《我爱扭纹柴》不过是“新里程”的“受命”之作,另一部同期运作的《辣手神探》才是重头产品——即便抛开其他不谈,该片也称得上是吴宇森与张家振事业的分水岭。
④ 杀奔好莱坞的犹豫:面对John Wu的破釜沉舟
一切要从《喋血双雄》说起:该片于戛纳获誉后,众多来自欧美各国的影业人士纷纷对吴宇森的导演风格大加赞赏,更有好莱坞导演声称其作品“虽然过火得歇斯底里,但拍得奇美”,就在1990年,数家好莱坞电影公司邀请拍片,或欲洽购《喋》翻拍版权等消息接踵而来,更令吴宇森好不振奋。
“我在巴黎拍《纵横四海》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那是美国的一家电影公司打来的,说要找吴宇森去拍戏,但要求我们过来谈。挂上电话我就去问吴宇森:你有没有兴趣到好莱坞拍西片?他说:好啊,我一直有这个梦想。结果我们拍完之后回香港,途经美国洛杉矶,就去当地开了一个会。”
这家电影公司,便是大名鼎鼎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吴、张两人自然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但让张家振始料未及的是,这个会居然仅用两分钟便告结束,且与会双方并非一拍即合,而是再无下文!“福斯的一个负责人问:‘吴导演,我们非常欣赏你的电影,尤其是《喋血双雄》,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们执导一部西片,不知你意下如何?’结果他居然回答了一句‘No。’当时我都吓傻了,然后那个负责人就说:‘哦,那真是对不起,希望我们以后有机会合作。’前后就两分钟。”
刚出会议室,张家振就忍不住对吴宇森发了火,“我当场骂他:‘你搞什么鬼?’他说:‘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只知道他好像是在问我一个问题,但我只会说‘Yes’和‘No’,所以就觉得说‘No’好像比较保险一点。’哎呀,我们从来都是用广东话交流的,怎么知道他不会英语呢?我们大老远的从巴黎飞到洛杉矶,航班还不能经过俄罗斯,得绕一个圈,何况我们坐的还是经济舱,结果居然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讲,弄到会只开了两分钟!所以我将那个负责人的话翻译给吴宇森听的时候,他一下就急了,直问‘怎么办?’但话说出去就收不回来了,没办法,两个人只好回香港,之后福斯公司也没再谈过这事。”
其后,《纵横四海》完成制作并顺利公映,吴宇森与张家振又马不停蹄地筹备起《辣手神探》。但身为多年好友,张家振始终明白吴宇森并不满足于在香港乃至亚洲地区功成名就,他真正渴望的,是做第一个以“香港导演”身份打入好莱坞的电影人!
“后来我就问他:你是不是真的很想去拍西片?他回答:我真的很想。同时我又觉得他在香港拍的题材都是很有限的,好像来来去去都是杀手、黑帮这些东西,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当时也有很多人说吴宇森总在重复他自己,所以我就觉得去外面跑一趟也好。”
然而,此番吴宇森进军好莱坞的欲望并非一时冲动,反为破釜沉舟、尽力一搏,而此欲望甚至影响了《辣手神探》的整体风格!“吴宇森拍《辣手神探》的时候,变得相当注重动作方面,所以你们看《辣手神探》一直在开枪爆炸,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没那么突出,其实这代表他意欲进军好莱坞的一种心态:我把动作场面拍好了,起码好莱坞也更有信心请我拍动作片。”
《辣手神探》杀青后,急不可待的吴宇森随即让妻子将香港的房子卖掉,带上全副身家远奔美国,如今看来,颇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意味。对此,张家振虽力挺好友,但面对说不出的未来,他又不禁对这种“义无反顾”的决绝报以观望态度——
“吴宇森的决心实在太大了,我记得他是4月份就离开了香港,当时《辣手神探》才刚刚拍完,这部片的后期、宣传、上映什么的都是我帮他做的,而电影好像是6月份还是7月份上片,而我弄完《辣手神探》之后才去的美国。
他为什么这么着急离开香港,原因到底还得问他,但我对他的决定其实是有些犹豫的,总有‘能不能成功?’的担忧在心,因为虽然让他学会了英文,但他一方面并没达到能跟好莱坞工作人员自由交流的水平,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香港导演,如今居然这么义无反顾地去挑战过去从未参与过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到底能不能妥善掌控、熟能生巧?我并不知道,所以还是想着先帮他弄完一部西片再看看,如果不符理想就不再去了,因为当时我还是希望最后能回去香港,而且期间也有陈凯歌等其他导演找我,算是权宜之计吧。”
思量再三,张家振还是登上了赴美的航班,追随吴宇森而去,由此展开了他们另一段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