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版《泰坦尼克号》船成了主角(图)

2012/2/10 16:05:1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影片制片人乔恩·兰道表示,正在为3D版《泰坦尼克号》中国上映努力,并称如果能够顺利上映,他乐意与卡梅隆再次到中国做首映活动,就像当时《阿凡达》中国首映式一样。观看过3D版本预告片的外国媒体表示,该版本带来纵深感,提高了观众对泰坦尼克号外形和体积的认知。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莱昂纳多饰演的杰克与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露丝之间的浪漫爱情曾经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也让影片《泰坦尼克?/span>

  早报记者 李云灵

  3D《泰坦尼克号》今日推出一支3分钟中文版影片制作特辑,为影片全球上映预热。该片原定于4月6日在北美上映,日前片方表示将上映日期提前至4月4日,将以2D、3D、IMAX 3D等全格式在北美及全球上映。

  记者获悉,该片目前已向国家广电总局送审,中国大陆影迷有望同步在大银幕上重温杰克与露丝刻骨铭心的世纪之恋。

  影片制片人乔恩·兰道表示,正在为3D版《泰坦尼克号》中国上映努力,并称如果能够顺利上映,他乐意与卡梅隆再次到中国做首映活动,就像当时《阿凡达》中国首映式一样。

  “100%忠于原片”

  1997年,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初登大银幕,影片用特效逼真地呈现了沉船过程,片中莱昂纳多饰演的杰克与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露丝的浪漫爱情更是俘获了全球女性观众的心。

  该片上映后,第一个周末的票房仅2860万美元,但第二周就达到6000万美元,第三周7000万美元……这部电影连映281天,创下北美之最,在全球收获票房18亿美元,这个数字直到2010年才被卡梅隆的另一部影片《阿凡达》所超越。

  对这样的奇迹,奥斯卡给出了14项提名,追平了由《彗星美人》保持的纪录。接下来,《泰坦尼克号》拿下了11座奥斯卡金像奖,和《宾虚》一起成为获奖最多的电影。1998年春天《泰坦尼克号》登陆中国市场后,总票房达3.6亿元人民币,这个纪录保持了10年,直到2009年7月,才被《变形金刚2》超越。

  2012年4月是泰坦尼克号意外沉没100周年,卡梅隆将以3D的形式让《泰坦尼克号》再登大银幕。此前片方公布的首款18分钟预告片,重现了电影中许多经典的画面,包括男女主角在船头“比翼齐飞”的浪漫情景以及船遭遇冰山之后沉没的部分过程。

  卡梅隆对此次的重映寄予厚望,他说:“我认为,对十四五年前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来说,经历过更多人生成长后,再来看这部电影,意义将会截然不同。《泰坦尼克号》永远可以带给你新的感受,不管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卡梅隆还表示,3D版《泰坦尼克号》的镜头和剪辑会100%忠于原片。尽管影片至今已经被影迷挑出了225个穿帮或者细节上与历史不符的错误,但他这次不会进行任何调整。“我不喜欢完美这个说法。”制片人乔恩·兰道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不做任何改动的原因。他说,对影片进行任何改动,都会影响观众的体验,观众会在观影过程中花额外的精力去注意有哪些地方与过去不同,而这是他们所不愿见到的。

  “没有拍3D有趣”

  相较15年前的2D《泰坦尼克号》版本,此次的3D版是由有“3D教父”之称的卡梅隆亲自监督,耗时60周的时间转制而成。卡梅隆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称:“事实上我很反对简单粗暴地将影片转制成3D版本,《泰坦尼克号》3D也得益于在《阿凡达》时累积的顶尖技术。能够将《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带回大银幕,我非常高兴,而这次的3D版更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体验。”

  制片人乔恩·兰道也透露:“不同于目前影片的2K数字母带,此次我们将制作一个超高规格的4K数字母带,力求更好的效果。”在解释3D《泰坦尼克号》的技术选择问题上,卡梅隆说:“我们从很多转制工具里选取了一个我们认为最恰当的。选择的标准是它是否有强大的输出能力,另外就是我们和它对不对脾气,就像人际关系一样。坦率地说,用七种不同的渲染工具,会得到七种各不相同的效果,每个镜头经过不同的渲染,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卡梅隆经常花数个小时,在数字放映机上逐帧翻来覆去地观看。“为了更好地转制《泰坦尼克号》,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工具。我们要帮他们盯着结果,看哪些地方制作是有问题的。工具可以修正影像,但还是要靠人判断,艺术上的判断。我们强烈地认为,原片的导演、制片或者其他电影创作团队的人,必须参与到电影的转制工作里去,和技术人员合作。”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卡梅隆对转制工作抱有怨言,说这是个痛苦的过程。卡梅隆多次说过,如果让他现在拍《泰坦尼克号》,他肯定会选择用3D格式来拍。“作为导演,拍摄一部3D影片是容易和有趣的,但转制它就是无趣的。所以我不推荐去转制3D电影。这固然有许多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这么做对电影制作者来说太无趣了,这不是一个创意的过程。”

  3D增强大难临头情绪

  对于《泰坦尼克号》在3D转制之后会给观众带来哪些新的体验,卡梅隆认为,在观影过程中,人脑有一部分区域是活跃的,另一部分则不活跃,比如虽然情节让人投入,但人们还是会强烈意识到,自己并不在那个场景里,而是坐在电影院里。而3D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电影技术,有可能触发人脑中那些过去不活跃的地方。

  “当你看到一个可怕的场面,马上想到,坏了,我可怎么办?我要死掉了!画面出来就有如身临其境,好像我们在船板上,看到华丽又壮观的景象一样。或者,一起跟杰克与露丝共同经历这场生离死别。”卡梅隆如此想象。

  观看过3D版本预告片的外国媒体表示,该版本带来纵深感,提高了观众对泰坦尼克号外形和体积的认知。

  卡梅隆说,泰坦尼克号这艘巨舰是影片的主角,甚至是最为重要的主角。影片的前两个小时,按照卡梅隆的说法,“什么都没有发生”,但观众并不感到乏味,可见大船主角的作用。

  在桥头的段落中,有一个从两人正上方俯拍的镜头,在3D效果下,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受泰坦尼克号从甲板到海面的高度。这样的效果加强了露丝说出“我在飞”时的浪漫感觉。

  从船员发出警报,到泰坦尼克号马上要撞上冰山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此段落中,船机工作舱内一片慌乱,机械传动臂此起彼伏,在原片镜头的透视效果和新的3D特性的共同作用下,空间感更加明确,而随剧情而来的紧张感和封闭空间的压迫感,也更加强烈。

  这个段落的末尾,即大船撞向冰山的镜头,前景为站在甲板上的大副、水手的背影,后景是逐渐迫近的冰山, 3D增强了大难临头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