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吴思远在今年的上海市政协会议上公开发言,对上海的电影发展表示担忧;有老电影艺术家借本报夜光杯,缅怀在当年的电影沙龙里与三五好友交流电影艺术心得的往昔。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
对于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各种思想、看法、意见的沟通、交流尤显重要。如今,公众更多将目光集中于热门影片或影星的花边新闻上,而上海可供艺术家、影迷用来交流的空间、平台的状况又如何呢?记者日前为此进行了走访。
艺术影厅正在建造
位于漕溪北路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是老上海人心中一道珍藏的风景线,在原厂址上正在兴建的是上影集团的新建筑。在这三幢一组的建筑群里,上影集团将辟出上万平方米的空间打造上海电影博物馆(暂定名)。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告诉记者:“在电影博物馆里,我们将开办一个84座的艺术影厅,专门用来放映全球的艺术电影,以供从事电影艺术的工作者来赏析。”据他介绍,艺术影厅将不从事商业放映,专供各类电影文化活动使用。“除了上影集团自己组织的交流影片之外,我们也欢迎各国使领馆推荐他们的好电影、名导演来举办看片、讲座。”
按照施工规划,艺术影厅将配备目前世界顶级的放映、影音设备。另外,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电影会馆。任仲伦说:“这个电影会馆其实就是原先电影沙龙的升级版,艺术家们可以看完电影后在这里茶歇、聊天,而影迷们也有机会近距离相遇心中的偶像。”这个承载了上影人许多梦想和愿景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将于今年6月完工,年内开馆。
了解最新潮流走向
相对而言,电影艺术的交流平台构建比较复杂,因为电影观摩,不仅需要影院场所,片源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从事电影专业的人士来说,这就要提到上海特有的“冬令进补”。这个词,对上海电影业界人士来说是有特殊含义的。它所指的是“中外电影工作研讨会”,该活动是由上海电影资料馆每年挑选十多部电影,在数天时间内为从事上海影视文艺创作、评论和教育的人士举行定向的放映和研讨。由于历来放在冬季举办,因此被与会的电影艺术工作者们戏称为“冬令进补”。中外电影工作研讨会可谓是上海目前坚持时间最长、业内参与最多、影响力最广的电影艺术交流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25届。今年“冬令进补”的16部电影,是上海电影资料馆挑选的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泰国等代表当今世界电影界不同类型、思想、潮流的作品,既有著名导演演员的大制作,也有新锐影人的小成本影片。上海电影资料馆的王安平告诉记者,为了增多上海电影艺术工作者们互相交流的机会,近几年来,他们在“冬令进补”之外,又新办春、夏、秋三季艺术电影沙龙。“让上海的电影人一年四季都能接触到最新的艺术电影,了解世界电影的潮流和走向。”
网站微博交流最热
电影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因此对其进行沟通、互动的不仅是艺术家、专业人士,广大观众也是其能够兴盛发展的基石。数十年前,上海的各大企业都有职工影评小组,一部电影公映,民间无数影评跟进。时光荏苒,生活节奏的提速、生活方式的变化,普通观众对电影的交流、评论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记者了解到,如今的电影网站和微博成了大众有人气的交流方式。几句话的影评,随手写下发到网上,有观点、引起共鸣的,跟帖无数;空洞无物的,迅速沉底;不想写字的,就轻点鼠标为支持或反对意见投票。有观众告诉记者,新片上映,看或不看,浏览一下网站、微博的评论,能为你的选择作参与。 本报记者 罗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