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在现今这个时代,只要够专业,三百六十行的“状元”都能玩转娱乐,成为网络上粉丝不少的“娱帝”。这不,知识够深的可以吐槽电视剧当“吐槽帝”,声音够强的可以网配自制搞笑视频当“网配帝”,英语够好的可以玩转模仿秀当“英语帝”……只要你有兴趣、够专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聚焦个案
“吐槽帝”:让“吐槽”比电视剧更好看
特征:知识渊博、妙语连珠,紧扣影视热点
每天花4小时截图吐槽
“吐槽”音译自日语,原指漫才(类似于中国的相声艺术)里的捧哏技巧。而正于微博领地崛起的“斯库里”,被近5万粉丝尊为“民间吐槽帝”,就 《宫锁心玉》、《宫锁珠帘》(《宫2》)、《美人心计》等热播剧遍地硬伤的现状,每天以数十篇量级一一截图,并进行逻辑分析和文史知识纠错,俘获超高微博“收视率”。而斯库里兼顾专业与趣味的网络纠错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网友关注与互动,不少网友甚至每晚必追更新帖,忠诚度远比追看电视剧高。
在斯库里这类热门电视剧的“网络啄木鸟”看来,被归为“专业吐槽家”既受之有愧,又自觉骄傲。“吐槽不是骂人 (我承认有时情绪上来也会有粗口),吐槽是‘骂人不带脏字而且还会被第三者很开心地复述’。 ”
去年年初《宫》热播时,斯库里每天要花4小时看上一集——不是网速太慢,而是“兴趣点”太多,所有台词、剧情、道具、称谓等不合时宜的差错,都能成为他的吐槽对象:“每天晚上7点半就开始在微博上守着吐槽,现在基本也是这样,如何在微博字数的限制中尽量表达清楚我的观点并加入包袱,对我自己也是一种锻炼。而在发完微博,欣赏抛砖之后引来的大块玉石,对我来说是一种无上的享受。 ”
至于判断史实、语词差错的根据,斯库里透露,自己是20%靠记忆,10%靠藏书,10%靠电话咨询,30%来自网上电子版古籍,30%是百度百科以及网帖等需要验证的内容。“我在网上查找资料是要做交叉比对的,尽我所能做到真实可靠。网上的资料谬误很多,所以有时也会捎上对百度百科本身的内容的吐槽。”在他看来,“交叉比对”加上“网友互动”,使得迅捷的网络搜索式纠错无需付出牺牲精准的代价。
相对考据派、索隐型学究的纠错,“斯库里式”的吐槽,以可读性为最大优势:“教科书式的纠错,读者看不进去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我写的‘跑吧!老十七!快跑!找谁都行!就是千万别去书房!我求你了!——阿灵阿他康熙五十五年就挂了啊! ’如果改成‘阿灵阿死于康熙五十五年,爱新觉罗允礼雍正六年被封果亲王,所以这时候他在书房是见不到阿灵阿的。’哪种表达给人印象更深,你们自己心里也有答案。 ”
如今,与热播剧同步“走红”的斯库里依旧心态平正:“有时在公共场所听到有人谈论我的微博,我会装着没事儿人的样子在心里偷乐。压力也是有的,一到十的话,系数是五吧:每集开始之前,我都会担心今天会不会因为吐槽无趣而令大家失望。如果我错了,由衷地欢迎有人能指出错误。因为这样我也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
“吐槽”纯义务免费共享
1999年,斯库里就开始与几位好友以 “非天工作室”的名义写小说、写杂文、写游戏攻略赚饭钱,那时,他们的作品《生命——神授的权杖》可以说是大陆第一部奇幻小说。其中的主要角色性格,也是按照他们几个作者最欣赏的来设计,因此角色的名字也就被用作每个人自己的笔名。
后来有了女友、结了婚,这帮文学青年陆陆续续觅着 “正当职业”,不再以看似动荡,收入不够保障的写作为第一营生。除了一份与娱乐、影视毫无干系的本职,斯库里的生活是 “床——卫生间——电脑前——床”式的顶级宅男流程。而占据他生活大部分的观剧、截图、吐槽、纠错,完全属于网络时代的免费分享:“支持我做下去的动力是读者们的回复,很多时候回复比博文本身更有趣,我自己也会很开心。至于外界揣测的什么‘打造名博’,我想,等粉丝超过20万的时候,也许会有人邀请我去做个演讲什么的吧?听说邀请方会管饭……”
也有媒体为斯库里设计了一条生财之道——充当热门影视剧宣传、炒作的“B面”,用口水仗引来媒体报道量,对此,他热切但不乏现实:“需要吐槽才能提高收视率的这种电视剧八成不会正式邀请我。如果是真正优秀的电视剧,能帮他们宣传甚至是炒作,那是我的荣幸。我有萌萌小萝莉和人妻眼镜娘要养活,真心希望出钱找我吐槽的机会早点出现! ”
此外,斯库里还续写了德云社演出时信口拈来的 《五环之歌》,他的版本在网上传唱一时。他还自制“吐槽夜报”,就古今中外各种被误读的知识点加以考证、澄清。 “如果有相关的媒体机构愿意将这些东西转化整编,我会非常乐意掺和进去。当然前提是出来的成品不能曲解我的本意。 ”
“网配帝”:1个人当19个人用
特征:声音模仿惟妙惟肖,融时下热点于经典影视剧桥段
今年开春首个走红的娱乐达人,就是活跃在网路配音圈的沈阳姑娘小夏,今年春节她推出的恶搞模仿配音作品 《春节内点事儿》在网络上红遍半边天。在这则搞笑视频中,小夏一人分饰14角,将“春晚”、“拜年”、“玩麻将”、“逼婚”、“买票”以及“节后综合症”等热门话题一网打尽,分别嵌套进了《红楼梦》、《青蛇》、《宫心计》、《还珠格格》、《白娘子传奇》等作品的桥段中。最后,小夏还模仿李玉刚来了一段《新贵妃醉酒》,笑言“分裂不是我所愿”。随后,小夏又推出了新的配音作品《钱哪,钱! 》,再度挑战一人分饰19角的高难度,因此,小夏也被很多网友封为“模仿女神”、“网配帝”。
谈及自己配音的趣闻,小夏表示自己其实就是在玩,首先要研究一下自己的声音像谁,能挑战哪些人的声线,然后再多听多模仿,“一般是挑一个高频词去模仿的。这个词模仿像了,基本就抓住了这个角色的发音习惯。比如白娘子的‘官人’,许仙的‘娘子’,紫薇的‘皇上’,喜羊羊的‘灰太狼先生’之类的。 ” 更为关键的是要确定好主题,找到观众没有看腻又比较喜欢的段子。据她透露,《春节内点事》就花了差不多30个小时,其中只有一两个小时在录音,其他时候都在纠结段子,“先把原作的台词抄下来,然后根据字数去重新写自己的台词,尽量做到长短一致。如果镜头给的是人物特写,那新台词的口型要尽量去贴原词。其实受限制很多的。 ”
“英语模仿帝”:“九国英语”说得溜
特征:化学英语为娱乐,将模仿和风土人情调侃融为一体
近日,一则《东北小伙模仿九国(日韩印英法意美俄中)人讲英语》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的小伙张旭表情搞笑,把这9国人的英语口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还配上了幽默的调侃,连胡歌看了视频后都大呼“励志”!而视频中也不乏对各国文化的幽默调侃:比如模仿日本人说英语时,张旭唱了一段日本传统歌曲。而在模仿韩国人说英语时,张旭则“反串”扮演韩国姑娘,一口一个“欧巴(亲爱的)”。视频走红后,张旭也因为玩转9种口音被亲切地称为“英语哥”。
谈及自己9种口音的 “特长”,英语八级、在外企工作的“英语哥”张旭的态度很坦然:“英语其实只是个工具,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颗娱乐的心。”据他透露,当初录这个视频时他NG了无数次,做梦都没想到网友会如此喜爱。而这么多种口音,大多是从电影和网络素材中学来的。
当然,面对很多网友如何学英文的请教,张旭也给出了一些小窍门:“学印度音时,舌头要顶住上颚,学日本音时声音要压低。学英音可以多看看英式电影,个人认为英式发音比美式发音要难。”但他也提醒说,做视频完全是自娱自乐,根本没像网友们所说的 “上升为教材”,“希望那些刚入门的小朋友千万别跟我学,好好跟学校老师学哈。 ”
专家点评
“娱帝”各有所长业内专家来点评
如果要和业内专家相比,如今火起来的“娱帝”未必是最专业的,但他们的出现也引发了专家的关注。
被公认为净化语言文字环境作出卓越贡献的《咬文嚼字》杂志长期充当“啄木鸟”角色,而今,面对民间“同好”,其副主编黄安靖在细览“斯库里式吐槽”后认为,“民间啄木鸟”本身值得提倡,但部分知识点和行文风格不敢苟同。“他批评台词中‘被伏法了’不合语法,提得非常好。但他认为明清时中国没有宰相,这是值得商榷的。宰相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秦汉的丞相、相国、三公,唐宋时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时 ‘宰相’就是大学士。”此外,在黄安靖这样的传统型学者看来,任何批评都要严肃:“斯库里似乎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他的行文中充斥着不雅字眼,这是我无法认同的。 ”
但“过来人”黄安靖对后生晚辈仍表支持,“他们应该被理解、肯定甚至鼓励——批评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建议被批评的相关方面,要正面看待批评者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也建议批评者,要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批评要做到‘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批评的最佳效果。”《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则认为,热播雷剧与民间吐槽间接形成了良性合力,“现在电视剧出现错误,网友将其揪出来,然后媒体再报道,再公布出真实的史实,一来二去,反而能将正确的东西传播出去,引来了大家关注”。
而针对“网配女神”的出现,配音行业的业内人士也认为,这的确是配音爱好者接触配音的一个途径,它区别于非专业人群,但“跟专业的配音要求还有一些距离”。更大的问题则是,如果只是引发短暂的热潮,很难促进人才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还是希望爱好者可以受到感染,然后进一步地接受专业训练。 ”
至于“英语哥”,不少英语培训机构都持乐观态度,积极地在微博上转发相关信息,在他们看来,能用这样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也不错,“我们当然不建议学生学习带口音的英文,但这个视频可以告诉大家,口音模仿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