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动画制作人协会会长庐子英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他坦言如今的香港动漫产业存在市场小、人员缺等问题,同时还要面对好莱坞的入侵。不过目前香港动漫从业人员仍旧坚守阵地,等待机会。
早报记者:香港的动画电影有60年这么悠久的历史吗?
庐子英:虽然最早的香港动画电影算是《父之过》中的“戏中戏”,但是我查阅资料发现,香港最老的动画资料是来自1948年拍摄的武侠片《江湖奇侠》,其中有一段用动画做的比武特技。1948年到现在有60多年的历史,暂时找不到更早的了。但是这部片子太老了,不对外开放,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也会对香港的动画电影是否有这么久的历史有疑问。
早报记者:香港动画刚起步时是什么状况?
庐子英:我在1970年代后才开始在香港做动画,我认识很多当时的动画家,我跟香港的电影资料馆也比较熟。我了解香港早期动画大部分用于电影方面,比如片头啊,还有特技部分,完整的不多,都是一段段少的,因为那时技术不成熟,看得很多,但没机会做长一点的东西。
1960年代开始,香港一些广告公司开始投资,买国外的机器到香港,有了机器后就开始尝试做自己的东西。因为动画都是一格一格地拍,所以成本很高、很专业。比如一个这样的器材,那个年代都要几十万港元,所以不是很多公司可以买得起。但也正是那个时候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他们可以用多点钱做些比较好的广告,真人来拍虽然不太贵,但他们觉得有些商品用动画表现更合适,虽然成本高,但还是愿意投资,而且总体来说,广告片时间短(一两分钟),所以他们可以花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来做好,这个是香港比较专业的动画的开始。
早报记者:因为动画片算是舶来品,受西方影响大,香港受本土喜爱的动画是哪一类型?如何形成这样的情况的?
庐子英:老实说,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在找什么才是真正的香港动画,发现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就香港最早期的动画来说,机器都是外国的,做的都是外国的片子,那些影响一定有,现在就是我们不断在找机会去做香港的东西。不是故意去找,而是在题材方面,比如《老夫子》,是香港漫画的人物,1960年代的东西很受欢迎,导演觉得这个题材应该比较受香港人欢迎,拍了很久。然后跳到2000年后的《麦兜》,它特别的地方在于,可能在美术方面不是很东方,但是在故事方面,人物的性格、对白等很香港,所以慢慢变成香港动画代表,然后到欧洲,它都拿奖了,都比较受欢迎,外国人也接受了一点。所以说麦兜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香港商品。
早报记者:很多年没有像麦兜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了?
庐子英:麦兜拍了三部,前几年还有,当然都是同一个方向的东西。麦兜后是“阿童木”,虽然很多人认为它是失败的,但我个人觉得,阿童木表面上看,是很外来的内容,我们买了版权改编,最重要的是它大部分制作都是香港的,出来的效果在技术方面都很好,它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题材和宣传方面,在我们自己看来,在香港来说是又进了一步。
早报记者:将来香港动画制作趋势是什么?
庐子英:一直都有增加,当然大片不多,因为这样的机会要找、要等。虽然目前我们的市场小,但是香港动漫从业人员都比较坚持,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早报记者:如今好莱坞对于中国的动画产业冲击很大,梦工厂也将进驻中国,你认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庐子英:我觉得,是把双刃剑,他们能给我们带来好的技术,当然也会有一些文化入侵,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动漫人,能够学习他们好的技术,但是同时坚持本土化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