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叱咤电影风云70载的艺术家、他开创了中国电影战争片的新时代、他是新中国的“银幕将军”汤晓丹,1月21日,导演了《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和《红日》等经典作品的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在上海逝世,昨日是汤导103岁的诞辰,为纪念这位有着卓越贡献的电影艺术家,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广集团、上影集团领导与100多位知名电影工作者参加“汤晓丹导演追思会”,和汤晓丹的夫人蓝为洁共同回忆这位德艺双馨的“银幕将军”。
少见的全能型导演
上海军事电影的领路人电影人共同的思念
汤晓丹童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0岁时随父回到祖国,上世纪30年代投身电影事业,从时间上讲,他的电影创作从1930年代初一直延伸至1980年代,横跨半个世纪;从空间上看,汤晓丹既是内地导演,也在香港拍过电影,他导演的粤剧片在南洋市场大获成功,这也为其所属的天一影片公司开辟香港市场,并为邵氏集团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康健民说:“汤导的一生就是大半部中国电影史。”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认为,汤晓丹可谓是一位“职业型导演”,不以突出的个人风格闻名,却可以驾驭多种题材。“上世纪30年代刚刚投身电影事业的汤晓丹拍摄了戏曲片、时政片,也是最早拍摄抗战题材的导演;40年代随着时局的变化,汤晓丹的电影也充满了针砭时弊的味道,拍摄了著名的《天堂春梦》;而建国后,这个没当过一天兵、没打过一场仗的电影导演,却拍摄出了《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这样的经典战争片,并获得了‘银幕将军’的美誉,可见其功底深厚”。
上海军事电影的领路人
汤晓丹说,电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存的源泉。汤晓丹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也是电影人的学习榜样。女导演鲍芝芳曾是汤晓丹多部电影的副导演,汤导对新人的提携让鲍芝芳至今难忘,“我们都习惯叫他老老汤,而不是汤导,老老汤是我永生难忘的恩师,当时跟着他拍《傲蕾·一兰》我只是个小小的场记,但他竟然会让我来做一个重场戏的分镜头,后来我的工作逐渐得到他的认可,下一部戏就做了副导演,老老汤对年轻人的培养就是这样上心”。
建国后,汤晓丹以拍摄军事题材见长,他的《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将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带到一个新高度。电影学者葛颖认为,这位从未厕身行伍的导演能拍出经典的战争片,主要因为汤晓丹擅长刻画战争环境下的人情与人性,“例如《渡江侦察记》里国民党的情报处长,按说应该是个人人憎恨的大反派,但被刻画成有智谋的对手,这也增强了电影的可看性,避免让观众产生生硬呆板的感觉”。葛颖认为,正是汤晓丹对于军事题材电影准确的拿捏和求新求变,才使得上海电影制片厂有了跟八一电影制片厂比肩的力量,这是上海电影的骄傲。
电影人共同的思念
汤晓丹性格忠厚踏实,为人内敛谦和。在场的专家学者都指出,汤晓丹是一位宽厚的长者,极其富有人格魅力,著名导演张建亚说,即使是百岁高龄、行动不便,汤晓丹都不会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代脱节,“汤导的听觉、视觉都已经严重钝化的时候,他还坚持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些精神他都知道”。资深媒体人罗君回忆道,自己深爱的汤爷爷从不张扬,极富爱心、仁爱宽厚,“他不仅热爱电影,对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他也像父亲一样关怀”。
汤晓丹的夫人蓝为洁在追思会的最后致辞:“请大家放心,我过得很好,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热爱的这个城市和他奋斗了一生的电影事业能发展得好”。蓝为洁真挚的肺腑之言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与会的电影工作者也都表示会用更好的作品回馈汤晓丹和中国的电影事业。
相关链接
影像为语的长乐翁
深深怀念这位“银幕将军”的不止电影人。“他话很少,很沉默,但很多事他心里都很明白”,上月底刚刚推出《影像为语长乐翁·汤晓丹》一书的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编辑胡捷,昨天向记者如此描述她心目中的汤晓丹。
回忆起汤晓丹,胡捷说自己最大的印象就是“坚毅”,“汤老这个人话不多,回答很多问题都很简洁,但我觉得很多事情,他其实看得很清楚,只是不说而已。”在这沉默的背后,是汤老对目标的执着和清晰的认识,胡捷告诉记者:“比如在拍了《白金龙》以后,汤老一举成名,当时很多香港人找他,希望他能够去多拍些电影。换作别人,看到自己这么出名,肯定很兴奋。当时的汤老很年轻,但他却非常沉稳。每次有新电影找他,他不会夸夸其谈介绍自己怎么出名,而是先静静地看剧本,觉得剧本适合自己才会出演。”
这本记录了汤晓丹生平的传记,由汤晓丹太太蓝为洁与汤晓丹的谈话,以及汤晓丹的传记两部分组成。 ○茅中元
○新报记者 吴轶凡 实习生 景 雪 文
○新报记者 朱良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