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谈3D版《泰坦尼克号》
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凯特·温丝莱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好莱坞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经3D化后,3月28日在伦敦首映,将于4月10日亮相内地。 28日在伦敦的首映后,卡梅隆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他非常高兴能够在15年后,用3D给这部影片增添新的活力。可是有媒体评价:开场后海底寻宝的桥段确实让人为之一振,但毕竟这是部以故事而非场面见长的片子,所以大多数时间, 3D效果并不那么明显。
《泰坦尼克号》3D的“正负效应”
记者:看电影,观众可以分享他们生命中和这部电影相关的故事和记忆吗?
卡梅隆:是的,我个人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所以我相信《泰坦尼克号》确实和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连系在一起。比如说有人看这部电影约会的时候坠入爱河,或者背道而驰分手了。因为女孩看了电影之后,觉得男朋友不像杰克那么关心、在意她的想法。
记者:这算电影的 “负面效果”?
卡梅隆:谁知道呢,也许她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记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回忆愿意在此和大家分享?
卡梅隆:首映礼之后,我和演员们难得重聚,大家一起回忆15年前的点滴,说了很多当年没有来得及说的话,所有人都感叹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并且给每个人的演艺生涯带来了正面的力量。
3D版和原版是一个电影
记者: 3D版和之前的版本在内容上完全一样,这是经过考量后的决定吗?
卡梅隆:是的,在我看来维持原作是很重要而且必须的。一部电影作品好比一件细密的针织品,动了一个地方,必然会有其他地方被牵连。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谁知道改变的限度在哪里呢?出于这些原因,我没有对3D《泰坦尼克号》做任何变动,例如重新剪接、改变影片的长度等。整个团队最重要的任务是在2D转制3D的过程中,做到目前条件允许的极致效果,其实是一个非常细致艰难的过程,因为所有的细节需要经得起吹毛求疵的挑剔。为了达到这种精准,我们必须勾画出每个人物的轮廓,赋予他们真实的形态和立体感。而且这样繁杂的工作是以每一帧画面为单位来计算的。一秒钟有24帧, 3小时15分的《泰坦尼克号》有多少秒呢?
有的地方需要舍弃3D
记者:有观众质疑3D效果不明显?
卡梅隆: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启发性的问题。比如说,某些画面需要加大景深,但是某些地方又反其道而行之。
举例来说,如果需要用镜头凸显泰坦尼克号的体积,过度使用3D会让船看上去像一个模型。事实上,原来的很多镜头会因为这个原因,看上去像是模型摄影。这个时候就必须舍弃3D以保留真实的比例。就好像你看远处的山峰,因为距离的关系,你不会觉得山是立体的,当然也就不能像眼前桌子上的一块蛋糕那么去处理。除此之外,让我们惊喜的是当3D技术运用在“小”处时,给电影带来的更深一层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情感交融、或者说发生在封闭空间里的镜头,确实因为3D的处理而更具现场感。 3D《泰坦尼克号》,绝不仅仅只有壮观的灾难场景更好看而已。 腾娱
15年后
3D版和原版到底有何不同?
记者了解,相比原版,3D版《泰坦尼克号》有两大看点:第一,感受沉入海底的过程:它是由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投资1800万美元、耗时60周打造的全新3D视觉老电影。3D版《泰坦尼克号》的影片情节没有改变,但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沉入海底的过程又会不同。 ”其二就是重温浪漫爱情,虽然加了3D效果和一些比较特别的片段,但是大部分的内容都还和以前一样,观众会不会提不起兴趣?卡梅隆说:“对十五年前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来说,意义将会截然不同。他们看到的可能不只是年少时代憧憬的浪漫爱情。 ”
卡梅隆对 《帝国》杂志说:“影片是用原片进行的一次3D转换,而不需要另外再拍摄,因为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 ”今年3月,《时代》杂志发表过一篇谈论 “3D电影未来前景”的文章,作者JoshQuittner描述了他观看3D《泰坦尼克号》沉船片段的感受,“和以前看《泰》不同,这次看沉船,感到自己也在船上,下意识的就抓紧了椅子”。
幕后揭秘
300位工程师奋战60周
1997年版本的《泰坦尼克号》从没有真正的数字母带,因此在转制3D之前,要先将整部片子进行超高清的数字化,并清理原来2D素材的噪点,让画面看起来更清晰。卡梅隆说:“我希望能打造出与3D摄影下同等超质感的效果。如果我要做成3D,我就要达到那样的水平:画面出来有如身临其境,好像我们在甲板上,看到华丽又壮观的景象一样,或者,一起跟杰克与露丝共同经历这场生离死别。 ”泰坦尼克号的3D版本可说是工程浩大,据卡梅隆自述,有300位计算机工程师为此辛苦了超过一年以上,有60周,他们需要画出每一个物体和每个角色脸部的轮廓,放进正确的深度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