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专家参与《泰坦尼克号》3D版制作

2012/4/1 13:33:2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10日启航,4月14日撞上北大西洋的冰山而沉没。本报记者通过片方20世纪福斯公司了解到,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与制片人乔恩·兰道及300位专家合作,亲自监督整部电影的转制过程。

  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10日启航,4月14日撞上北大西洋的冰山而沉没。 3D《泰坦尼克号》将于本月,也就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纪念时全球重映,目前,中国内地已将公映时间定于4月10日。这部广受欢迎的经典巨作,以3D版呈现之后,将比原版更震撼。本报记者通过片方20世纪福斯公司了解到,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与制片人乔恩·兰道及300位专家合作,亲自监督整部电影的转制过程。

  部分画面要靠手绘

  问及卡梅隆为何决定将《泰坦尼克号》转换成3D,他表示,“我从未怀疑《泰坦尼克号》适不适合转换成3D,问题是什么时候这么做而已。我一直觉得真实沉船事件一百周年时是最完美的时机,而15年后能让《泰坦尼克号》重回大银幕也是令人兴奋的。这是一部人们熟知且喜爱的电影,但在3D版中,大家还是会看到一些新东西,3D效果会让影片更有深度,希望这样能吸引观众重回影院。 ”

  谈及具体转制过程,卡梅隆表示,“我们有300位计算机工程师在努力工作,为此他们辛苦了一年多,将片中每个镜头都变成3D视觉效果,加强片中每一个物体、每一个影格里的角色的深度。这个技术团队是这几年与我长期合作的,他们很清楚怎么做出好的3D效果,他们对深度的感觉很灵敏。他们处理好后拿给我看,我再一格一格确定深度,之后他们必须进行整理,将缺少的部分手绘上去,然后清理画面,要处理得很精巧,看不出痕迹。”卡梅隆解释说,要在15年前拍摄的电影上移动物体,必须将缺少的部分画进去,而且不能出错。“我们从修复开始,因为这部电影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数字母带。首先我们将原始的胶卷进行杂音处理,缩小颗粒并让线条分明,让影片画面变得更清晰,尽量让片子看起来像全新的一样,然后才交给3D技术人员。我们并不是要吹嘘自己多辛苦来赢取掌声,而是要让大家知道,转换3D是可行的,跟实际以3D技术拍摄的电影会有所不同。 ”

  飞翔镜头将更浪漫

  此次为了纪念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卡梅隆将《泰坦尼克号》这一经典电影转制成3D版本重新上映,并再次发行修复得更清晰的2D版本和IMAX 3D版本。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观众对卡梅隆的3D实力没有怀疑。而观看过3D版本预告片的媒体记者都表示,该版本带来了纵深感,提高了观众对泰坦尼克号外形和体积的认知。

  泰坦尼克号这艘巨舰是影片最为重要的主角,片中有一个从正上方俯拍的镜头,在3D效果下,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受到泰坦尼克号从甲板到海面的高度,这样的效果极大地加强了“露丝”在船头对“杰克”说出“我在飞”时的浪漫感觉。“技术控”卡梅隆在影片的3D转制过程中,倾注了不亚于重拍一遍的心力。“当时的拍摄环境下,没有3D摄影技术,因此我们要重新创造很多东西。我希望打造出与3D摄影条件下同等的效果,让人们看到科技先进的程度。每个画面都被当成艺术品处理,每个画面都有加强深度的创意想法,好像我们就站在甲板上,看到华丽又壮观的景象,或者跟‘杰克’与‘露丝’共同经历这场生离死别。 ”

  如今3D转制之风在好莱坞盛行,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此,卡梅隆认为,很多电影人都希望能看到3D版,3D转换是合乎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但我们认为必须做得恰当准确,如果只是大肆宣传却在质量上妥协,就没有意义。”卡梅隆希望在3D《泰坦尼克号》和3D《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之后,能让观众了解到,《泰坦尼克号》的3D运用很逼真,“我们付出很多时间与精力,去模拟用3D摄影技术拍摄当时的大自然会是什么效果,这是很困难的任务,我们把标准也定得很高。 ” 首席记者穆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