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情更长》办研讨会 海派文化应无关市井

2012/4/6 10:37:3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晨报记者 朱美虹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儿女情更长》主创奚美娟、吴冕、张芝华、佟瑞欣等昨天在上海与专家、观众座谈,讨论该剧的创作思路与背景。

剧照

剧照

  晨报记者 朱美虹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儿女情更长》主创奚美娟、吴冕、张芝华、佟瑞欣等昨天在上海与专家、观众座谈,讨论该剧的创作思路与背景。无论是主创还是专家一致认为,海派电视剧就是应该走出观众对其市井气、小家子气的固定印象。

  奚美娟为“童建菊”改戏

  《儿女情更长》是17年前热播剧《儿女情长》的续集,继续讲述上海弄堂里童家六姐弟的故事,奚美娟、吴冕和张芝华都是当年的主演。奚美娟表示,自己没有看过完成片,因此这段时间每天也在追着看,“我觉得这个戏有个特点很明显,虽然表现的是上海普通市民,但不市井不俗气更不恶俗,又有非常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恶俗和市井绝不是海派文化,也许这是某一个阶段很多原因造成的,但现在的上海市民绝不是这样的”。

  正是为了让观众不再被多年来荧屏上的上海人形象所误导,奚美娟在拍戏时特别较真,“我们三个人都为了台词调整和导演争吵过。有人说干吗那么认真、较什么劲?中国语言很微妙,一个字的改动都会不一样”。最严重的一次,是奚美娟为了自己饰演的大姐童建菊不死,以不拍“威胁”,“我和制片人兼编剧李云良说好了不死的,结果一天看通告,第二天就要拍童建菊死的那场戏。那天特别热,拍到晚上10点,我没有回家,和李老师、两个制片直接约着去咖啡馆去谈,从头到尾滤一遍。我觉得好人一定要有好报,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也是时代的呼唤,后来通过2小时的讨论,我们得到了统一”。

  张芝华戏服得到母亲认可

  谈起这场戏,张芝华也颇有感触,“人物不死,导致我们也没法睡觉。我和吴冕准备了两套方案,有关‘大姐’死不死,我们也很紧张……在此我也要向导演道歉,这部戏,你让我们三个女人折腾得够呛”。而为了表现出上海女人的时髦与手巧,张芝华拒绝了服装师提供的韩版服装,自己到轻纺市场买面料,请裁缝做衣服,搭配鞋子,电视播出时,她得到了母亲的表扬,“我妈妈说:‘你胖是胖了一点,但衣服很好看’,我妈妈这一代是老上海人,都是纺织厂的,能得到她的认可,我很满意。看到别人演的上海人,我老觉得有点对我们的鄙视,因为我们不是这样生活的,而我就是生长在这个城市,如果还演不好就对不起大家了”。

  至于佟瑞欣,虽然出生于东北,但毕业于上戏的他在上海生活了多年,已将上海视为第二故乡,“我在这里必须给上海男人翻案,全国观众对上海男人的偏见很多,我觉得能呈现出这一点就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