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的温太医张晓龙正式的身份是中戏表演系副教授
张晓龙,这个名字对普通观众来说不是耳熟能详,不过若说他就是热播剧《甄嬛传》里的温太医,想必大多人就能对号入座了。该剧目前正在东方、安徽卫视以及乐视网同步播出。作为演员,张晓龙的戏份不算重;他大量的工作其实是在幕后,作为《甄嬛传》的礼仪指导,要让嫔妃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看起来有模有样;要纠偏以往古装剧中礼仪上的瑕疵和错误,要让《甄嬛传》中的传统礼仪细节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从该剧备受业界和观众称道的反馈看,每一个细节都成功了。
张晓龙正式的身份是中戏表演系副教授,主要担任形体课程中的中国代表性舞蹈与古代礼仪部分的教学。除了“老师”、“演员”以外,张晓龙最多的工作就是古装影视作品的礼仪指导: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孔子》、《赤壁》、《花木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以及电视剧《卧薪尝胆》、《三国》、《苍穹之昴》、《甄嬛传》等;张晓龙还是导演,《哈辉新雅乐》以及CCTV8的形象宣传片都出自其手。在影视圈被打上“浮华”、“浅薄”标签的当下,张晓龙的资历和才学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调教大腕
从《卧薪尝胆》(导演:侯咏;主演,陈道明)开始,张晓龙担纲影视作品礼仪指导已有10个年头了。调教过无数大腕,周润发、林志玲、赵薇、陈道明、陈建斌等;在参与作品的礼仪要求上,不乏严谨者,也有不少的糊弄者。在张晓龙看来,电影《孔子》(导演:胡玫;主演:周润发、周迅)的礼仪是最讲究的,只不过因为题材和故事等原因,此片在商业和票房上不成功。还有一些戏说剧、穿越剧,创作者要么是请他过去粗略指点下,演员们依葫芦画瓢,学个样子就行了;有的则是开机后拍不下去了,演员们的姿势、动作实在太离谱儿,于是临时请他救场。而《甄嬛传》则是张晓龙见过的对礼仪细节空前考究的古装剧。
礼仪纠偏
《甄嬛传》的第一个镜头是太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而非大多历史剧中太监一声响彻大殿内外的“上朝”;类似的纠偏还包括,上大朝的时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其他清宫戏都是在太和殿或者乾清宫内议事;太监侍卫路遇皇帝妃嫔需躬身面壁,待步辇队伍远去方可回身;宫女夜晚侍寝时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唤。再具体点的细节,如槿汐向小主们行礼时是双拳累加,双膝稍弯,而其他奴婢则是手背、手掌相叠。这是因为槿汐是年龄较长、身份较高的宫女,也称姑姑;众嫔妃向皇后行礼时要三拜九叩首等,平辈或者同级别之间的人不用行大礼,行万福礼即可。
讲究细节
张晓龙说,对上述礼仪细节的考究主要归功于郑晓龙对于品质的追求。《甄嬛传》剧组在礼仪上的培训时间长达两个半月,张晓龙带领主要演员和配角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趋步,即走路时上身不能乱晃。张晓龙透露,“剧组给孙俪配了双花盆底鞋让她回去练,横店有不少地方有鹅卵石,以致摔倒崴脚是常有的事儿。”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此话不虚,同样都是古装剧,同样都是描写宫斗,《甄嬛传》能引发观众对传统礼仪的兴趣,而如《武则天秘史》、《后宫》之流的作品却能俗滥到把一个题材推向人神共愤的深渊。
张晓龙不仅给影视作品中传统礼仪、传统文化“把脉”,还经常从事一些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现在,他正策划筹备“皇城文化开幕式”,这场活动预计今年6月份在太庙举行,主要是向各国驻华大使以及其他国家的旅游参赞介绍皇城文化和中国传统国学;相关的活动“国学论坛”届时也将在太庙举行。
专业:研究各个朝代礼仪
张晓龙本科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专业,毕业后进入中戏表演系从事形体课教学工作,因对古代礼仪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又去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古代史专业的研究生,考了三年才考上,“我始终没换学校和专业,就是冲我的导师去的,他对各个朝代的礼仪很有研究。”
毕业后,张晓龙申请到一笔教育部和北京市的课题研究经费,进行断代的各个朝代礼仪的研究,从先秦、汉、唐宋到明清。“有人问我,做《甄嬛传》之前,是不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说是,这个工作我已经做了10年。”
张晓龙在中戏教的课程有两门:中国代表性舞蹈与古代礼仪。“这两门课程其实是交叉学科,它要求具备四个方面的才能,第一要了解历史、第二要研究礼仪,这两点是肯定的;如果能在讲述理论的时候通过形体动作加以表现,会让这些传统文化变得活灵活现,这就是第三点,对形体的要求,我本科正好是学习舞蹈的;最后一点,是要求会表演,这个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在中戏的大环境里耳濡目染,多少会受到些熏陶。”
采访中,张晓龙提到礼仪中的专业术语时总会习惯性地加以示范,晦涩难懂的古词儿一下子生动起来,如“打千儿”、“拜和揖”的区别等。还有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化动作,梳妆、团扇、折扇的姿势和手形等,身材精瘦、修长的张晓龙比划起来透出的优雅和柔美不输古代女子。张晓龙说,这些都是基本动作,是给表演系的学生上形体课时的必修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甄嬛传》中的孙俪一曲艳惊四座的《惊鸿舞》便是由张晓龙编舞并教给孙俪,网上有一段张晓龙边跳边教孙俪这段舞的视频,有网友评价:不看脸孔的话,阴柔的气质甚至要略胜孙俪几分。
演戏:借“温太医”走进观众视野
张晓龙参演的影视作品有近二十部,但多为配角,观众印象不深。说起来,能被观众记住的当数《金婚》中的“二女婿”苏戈和《荀慧生》的“尚小云”。如今,正在热播的《甄嬛传》收视锐不可当,张晓龙凭借“温太医”走进观众视野,而被媒体关注则更多的是知晓了《甄嬛传》以及很多大片中考究的礼仪是由张晓龙担纲指导。
“我之前因为《金婚》跟郑晓龙导演认识,他知道我懂传统礼仪,就让《甄嬛传》的副导演找到我,郑导是很严谨的人,他要求我跟全程。这个戏又很长,郑导说直接演一个角色吧。”张晓龙坦言,刚开始还以为自己演果郡王,后来导演告诉他是温太医时,虽有点小失落,但很快转为满意。“因为看完剧本发现温太医在第一集就出现了,而且戏份不少。”
张晓龙回忆起拍的第一场戏就是重头戏:凌云峰上撞见甄嬛心属果郡王。“我当时拍第一场戏时特别紧张,台词我现在都记得,‘你以前说要远离宫廷……为什么现在和他?’温实初当时的情感冲突是很强烈的。负责拍摄的B组导演是香港人,他追求的风格略微夸张些,希望我能哭出来,但我觉得应该忍着,但又要让观众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呈现出来的是眼泪打转,导演说效果不错。”
但演着演着又发现了问题,“温太医的台词不多,他的戏份基本是配药、把脉、诊治,对甄嬛的疼爱、怜惜、关怀以及他自己的失落只能通过眼神表达。剧中有一个细节出现多次,每当他转身离开时,他总会回望一眼甄嬛或是甄嬛所在的地方。”的确,大多场合温太医对甄嬛只能是“发乎情,止乎礼”,为数不多的两场“表白戏”分别是在甄嬛尚未进宫时和被逐出宫外后。张晓龙笑言,就因这两场表白戏,自己还落了个“表白帝”的称号。
兼职:致力推广国学文化
除了拍戏、教学以外,张晓龙还是《哈辉新雅乐》和CCTV8形象宣传片的总导演。由于专业所长和兴趣所在,张晓龙经常从事一些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现在,他正策划筹备“皇城文化开幕式”,这场活动预计今年6月份在太庙举行,主要是向各国驻华大使以及其他国家的旅游参赞介绍皇城文化和中国传统国学;相关的活动“国学论坛”届时也将在太庙举行,马未都、于丹、纪连海等人将做客。
张晓龙感慨,越是从事相关的工作,越是感觉责任重大。“做新雅乐是推广传统文化,参与影视作品同样也是,而且它的受众面更广。像《甄嬛传》的播出能带动观众对于礼仪的兴趣,这样的效果是一场音乐会比不了的。”
正是感受到了电视传播的效果,张晓龙参与了很多并不“心甘情愿”的作品,“某些戏说剧、穿越剧开机后请我去讲,我是不想去的。主创们对这块并不重视,作品质量粗糙,他们的态度会让你觉得白费功夫。但后来很多人劝我,说你有义务去做这个事,如果能在这些剧里帮着他们改掉哪怕是一个毛病、修订一个错误也是好的。”张晓龙举例说,“比如,‘皇帝’和‘皇上’叫法的区别。皇太后叫时只能用皇帝,其他人应该都叫皇上。”
不单是电视剧,包括动辄投资过亿的古装大片在礼仪细节上做得也常不尽如人意,比如《赵氏孤儿》。张晓龙表示,这部影片的确有很大的问题,但此类现象绝非个例。穿古人衣、起现代范儿的电影太多。
晨报记者 冯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