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调查之金像奖:借鸡生蛋,港片还魂?

2012/4/17 3:05:2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电影的结尾,年迈的桃姐终于不可避免地迈向了死亡;CEPA实施9年后,香港影人终于找到一条用内地资金拍香港故事的“借鸡生蛋”之路,“合拍片”这枚昔日的“苦果”也终于蜕变如今的“金蛋”。

《新调查》金像奖特刊:借鸡生蛋,港片还魂?

《新调查》金像奖特刊:借鸡生蛋,港片还魂?

  电影的结尾,年迈的桃姐终于不可避免地迈向了死亡;而电影之外,电影《桃姐》扬威金像奖,成为“垂死挣扎”多年的香港电影复苏的信号……

  3周前,香港电影导演庄文强在微博上高呼“港片回魂”,香港影人纷纷转发支持;3周后,第31届金像奖颁出,在两地口碑票房俱佳的地道港味故事《桃姐》包揽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5项分量最重大奖,《龙门飞甲》则联合《武侠》横扫7个技术奖项,似乎呼应了港片回魂说。反观13项提名领跑的“内地代表”《让子弹飞》,仅仰仗香港美术指导及服装造型届祖师爷张叔平收获唯一一奖。

  CEPA实施9年后,香港影人终于找到一条用内地资金拍香港故事的“借鸡生蛋”之路,“合拍片”这枚昔日的“苦果”也终于蜕变如今的“金蛋”。

  女物娱乐独家对话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索亚斌、香港著名影评人列孚以及在金像奖上凭《桃姐》、《龙门飞甲》独揽10项大奖的博纳影业的总裁于冬,从不同视角解析本届金像奖的成色。

  策划/女物娱乐策划组 责编、撰文/陆姝 对话/魏君子、陆姝

《桃姐》收获5项大奖成最大赢家

《桃姐》收获5项大奖成最大赢家

  上篇 【让‘奖项’飞】——金像成色

  相比往届金像奖,应该说本届的争议算少,毕竟有如《桃姐》这样一部艺术、商业、人文层面均不俗的“零差评”电影,再加上许鞍华这样一个如此令人敬重、坚守艺术、勤勤恳恳的导演,即使颇令人意外地包揽了分量最重的四项大奖,也让人没法说出什么不恭的话来。但看看落选者的名单:《夺命金》、《让子弹飞》、《窃听风云2》、姜文、葛优、刘青云、杜琪峰……不能说没有遗憾……

  在本届颁出首奖的詹瑞文在微博里为《让子弹飞》抱屈,炮轰评奖机制,“支持香港电影不应以“喜欢” 、“支持”、“鼓励”作为成就的标准!”连从来只在微博里聊潜水的香港导演协会会长尔冬升也忍不住开腔:“破个例,谈一下电影! 我在金像奖评选事务小组呆过(非评审, 只是检讨及改良选举事务),也当过副主席,对这个奖一直是支持和包容, 甚至偏帮。但这此之后,心里起了点疑问…如果这奖只有感性但失去了专业,会变成怎样?…董事局成员必需深思!”本届金像奖的成色成疑。

  争议1:更自信的香港影人?更保守的金像奖?

  内地影评人魏君子身在香港感受了本届颁奖礼的气氛,“现场除内地影人外,香港影人几乎全程说粤语,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特别顾及台下内地嘉宾感受。原因不说自明,CEPA合拍近九年,香港影人已经从最初的彷徨,到现在的稳守,讲到底,与其一味迎合求变,妄图接内地观众的地气,不如利用内地资金,拍自己最擅长的类型、题材,用专业经验开拓新市场。”

  香港影评人列孚也有同感,“现场到的电影人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我感觉香港电影近两年有一些复苏的迹象,有一些卖座电影,口碑也不错,给了行业一些信心,所以出席的人也踊跃一点,气氛也好一点。”

  身为“老板”的于冬更是更真切感受到这种香港导演的自信:“像许鞍华这么艺术坚持的导演商业上能成功、《龙门飞甲》、《窃听》系列能取得票房成功,是能极大的提升自信的,他们找到一个方法和内地融合。麦庄和我合作了几部戏后这么成功,给他们带来了内地市场,多少人追着给钱拍戏,这批导演非常活跃,手里都有7、8个项目,内地各种投资人老板都追着买单。”

  内地电影学者索亚斌则认为颁奖结果总体没有大的意外,但有小的失望,“虽说《桃姐》的确是不错的电影,但它以创纪录的方式囊括了最重要的几个奖项,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现在香港电影人的保守心态,越来越强调这是一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电影节,要把奖留在香港的感觉。反而台湾的金马奖会亲睐一些低成本的文艺片,比如内地出产的片子可能我们原来都没注意过,通过金马奖反而为大家所熟悉,比如《玩酷青春》、《到阜阳六百里》等,形成和内地评奖的有效互补。香港金像奖越来越倾向本地制作,对内地观众的吸引力和公信力也在减弱。”

  争议2:《桃姐》到底该不该拿那么多奖?

  内地电影学者索亚斌对《桃姐》以创纪录的方式囊括重要奖项表达了担忧,香港影评人列孚亦不同意给《桃姐》那么多奖,但对港人的心态表示理解:“《桃姐》获得5个大奖,我的感觉是有点香港电影人对香港电影复苏的境况很珍惜,对《桃姐》不仅是评价很高,而且票房不俗,于是产生了比较偏向的心理吧,尽管我个人不太同意它拿那么多奖,但从良好愿景来说也是可以接受吧。”

  作为行业的一员,列孚也拥有一张香港金像奖的选票,他将“最佳影片”投给了《夺命金》,“最佳男主角”投给刘青云,“最佳剧本”投给《窃听风云2》,叶德娴的女主角是跑不掉的,“最佳导演”投给了姜文。

  索亚斌对叶德娴得最佳女主表示毫无疑义,“但刘德华就一定演得比葛优、姜文好吗?这是值得商榷的。”

  索亚斌认为《桃姐》之所以如此受认可源于香港电影人的心态——对香港身份的坚守,“从近几年来看,最优秀的香港影人都已经北上了,就连声称要坚守本土的杜琪峰也没有坚持住,拍了一些迎合大华语市场的商业电影,许鞍华是特别难能可贵的体现了对香港本土电影的坚守,许鞍华可能是整个中国电影届心态最平和最淡定的导演,她曾经进军过内地,但发现超出她的掌握后又退回到香港,以香港一地她所熟悉的人和事为题材。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她超越了香港的本地特色,即使是对香港生活不熟的内地观众也能从《桃姐》中看到很多普世性的东西,内地观众接受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不像《打擂台》之类的电影内地观众看起来会比较莫名其妙,有一定隔膜。”

《让子弹飞》13项提名难逃“陪跑”的命运

《让子弹飞》13项提名难逃“陪跑”的命运

  争议3:《让子弹飞》到底冤不冤?

  姜文带着同声传译耳机,在台下安静地坐了一整晚,谁也不敢揣测他的心情——13项提名只得一个最佳服装造型奖,而且获奖的还是香港美术指导、服装造型界的祖师爷张叔平。《让子弹飞》让姜文在香港电影导演协会、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上拿奖拿到手软,13项提名大有横扫金像奖之势,最终却只落得个黯然收场。

  连在《桃姐》中有份出演的詹瑞文也忍不住在微博上为姜文喊冤:“姜文+《让子弹飞》是我在2011年看过最厉害、精彩和牛逼的电影,在昨晚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中,什么奖也拿不到,令我感到极大的沮丧。沮丧是“标准”在哪?如果奖项只是种商业和政治的游戏,那香港在玩什么?”

  索亚斌认为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谁拿奖都无可厚非,“但本来我觉得《让子弹飞》会获得一些奖项,比如最佳男演员之类,因为我觉得它的好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拍的比较像香港电影,姜文借鉴了很多香港电影的商业元素,他俩的表演风格其实是在向周润发靠,这种既有生活真实,又有夸张游戏感的风格是内地的斯坦尼体系培训出来的演员不一样的,但很有种鲜活的感染力。整个电影的快节奏、喜剧元素的穿插是和香港过去电影带跟我们的感觉很像的。我以为会获得普通观众和电影人的认可,现在看来还是心态上更保守了一些。”

  身为香港人,列孚认为《让子弹飞》的劣势在于文化的理解上:“这届的竞争对手都蛮强的,《让子弹飞》略处于下风也属正常,也不能说香港电影人对大陆电影人有什么看法,不是生活在大陆的人也许不太能了解《让子弹飞》这种地道的大陆文化题材,又带点魔幻色彩的风格,对普通行业人士来说,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懂。而评论界本身对电影会比一般行业人士的人有更多的解读、挖得更深一点,所以才会把奖给姜文。”

  列孚认为,相比之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作为具有台湾文化特色的电影,之所以在香港的认可度高,跟香港台湾电影界多年来的密切交流有很大关系。而内地和香港的交流和融合尚需时日。

  共识1:合拍片已上轨道

  在金像奖提名榜单中大热的几部电影,除《夺命金》外,均为合拍片,连看似地道港片的《桃姐》也不例外。《龙门飞甲》勇夺5亿票房,3D效果有目共睹;《窃听风云2》票房口碑双丰收,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施距今已9年,合拍片终于不再是题材单调、风格夹生、台词雷人的代名词,慢慢走上一条内地资金、香港故事、两地视野的正轨……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用“非常熟练”、“专业”、“和内地融合”来形容如今的合拍片,“很多导演和制片人都有了稳定的投资方和发行通道。”

  列孚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从《桃姐》到《春娇与志明》可以看出,香港影人把大陆市场的状况和创作实施情况进行结合已经有一些经验。“于冬的博纳影业、王长田的光线这样的电影公司对香港电影的了解比国内的电影人了解会更多,跟香港电影导演和编剧彼此比较熟悉,沟通也比较多,形成比较***互动。”

  索亚斌则从内地创作的缺失的角度反正合拍片在内地电影市场上的重要位置和价值——“内地创作在商业和艺术上都没跟上,内地电影人基本上没有像许鞍华这么淡定的人,跟许鞍华一个级数的导演,比如第五代,都去拍商业片了。有的人做得比较好就走上了不归路,比如张艺谋,有的人虽然不太成功也在不停的尝试。有人曾做过数据的调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导演(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还算上宁浩、陆川吧)外,绝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