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佳杰
晚报讯 自去年底沪上首批试点剧院开售公益票以来,一直高高在上的古典音乐市场成为了普通市民都能享用的艺术大餐,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市场也越做越大。而今,沪上各大院团也意识到了培育观众的重要性,主动放下身段,首当其冲的上海歌剧院在3月23日推出公益专场演出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此,上海歌剧院决定于5月1日在上海大剧院再次推出“俄罗斯作品公益场”,票价仍然为30元、50元、80元。上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既是对观众热情的感谢和回报,也是他们在总结后的反思: “先要有买得起票的观众,才会有走得远的市场”。
其实,这两年沪上各剧院都在打造自己的公益演出品牌,星广会、东方市民音乐会都已经非常成熟,加上学生票和去年底开始推广的公益票,应该说惠民成效已经显现。但是光靠剧院让利,政府补贴,作为演出主体的院团独立于外,成本还是难以压缩。以沪上交响音乐会为例,即便将公益票计算在内,平均票价依然超过了200元,参照去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的标准,这样的票价还是占到人均月收入的15%以上,与国外1%—3%的票价/月收入比例还是相差悬殊。
上海歌剧院自降身价,成为了沪上院团的良好表率。上海歌剧院市场营销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30元至80元的票价谈不上盈利,但还是能实现收支基本平衡,但最重要的是他们赢得了观众和市场。尤其是在“五一”这样的演出黄金期中,票价不升反降,更能赢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