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芦秀梅(中)与同学最后一次聚会
芦秀梅(前排左二)和同窗合影留念
芦秀梅(四排右三)和榆次一中文艺宣传队在一起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芦秀梅
她走了,留给人间一片春色
“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已经来了,而这首歌的原唱芦秀梅却伴随着拂面的春风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法制晚报》报道,3月7日上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芦秀梅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芦秀梅的丈夫、前央视春晚导演赵安及亲属,歌唱家李双江、董文华、宋祖英、阎维文、戴志强,歌手林依轮、孙悦、蔡国庆、毛宁,主持人朱军、毕福剑、杨澜以及相声演员姜昆、小品演员黄宏等演艺界几十位好友前来参加告别仪式。当日,还有几百位芦秀梅生前的同事和群众参加告别仪式,灵堂中摆满了白色的鲜花。
芦秀梅去世后,生前工作单位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官方讣告称: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芦秀梅,在与病魔顽强抗争5年之后,3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55岁。
40年前,一个扎着马尾辫的高个子女孩带着对声乐的满腔热忱走进了榆次一中初33班的教室;36年前,她凭借自己百灵鸟般的歌喉迈向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排练大厅;28年前,作为中国第二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中“南湖颂”的独唱演员,她站上了中国剧院的舞台。如今,我们再也不能现场聆听她的歌声,再也看不到她的表演,只能借助唱片、影像去缅怀这位从晋中走出去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芦秀梅。
她热心慷慨 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3月5日一早,记者辗转找到了晋中市榆次区晋华纺织厂宿舍孙秀兰的家。一进门,就看到屋里坐着6个神色凝重的中年人。他们都是芦秀梅的初中同学,听说芦秀梅突然病逝的消息后,多年不见的他们重新聚到一起,哀婉之余,回忆起令人难忘的少年时光。
1972年,榆次一中初33班迎来了三十多个热爱音乐的少年,作为“特长班”的他们,每人都有音乐特长,芦秀梅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同学范威中回忆说:“当年,秀梅梳着两根小辫,高挑的身材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芦秀梅爱唱歌,一天到晚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她每天早晨5时就起床到操场上练嗓子。
芦秀梅不但特长突出,文化课的学习也毫不松懈。她的同学任桂花给记者拿出一张老照片:“这是我们1973年春天到文水祭扫刘胡兰墓时,她和吴华的合影留念,回来送我时,秀梅还在照片背面写了赠语:‘赠给友任桂花,我两(俩)一定向你和刘胡兰姐姐学习,像你和她那样刻苦认真学习,做革命接班人。’那时,我在班里学习成绩不错,她就要以我为榜样。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和坚持,她才有了后来的辉煌。”
讲到芦秀梅成名后的故事时,大家都说:“秀梅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只要听说哪位同学有困难,她必然慷慨相助。”几年前,一位同学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北京有家治疗心脏病的专科医院,但要在那家医院住院治疗难度很大。正在老同学一家人为此事一筹莫展时,芦秀梅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主动打来电话询问病情,并帮老同学在北京联系了那家医院的医生,并跑前跑后帮助办理了住院手续。芦秀梅的热心被同学们传为佳话。
她坚忍刻苦 启蒙老师赞赏有加
在对芦秀梅同学们的采访中,大家提及最多的一个名字就是李庆龙。这位毕业于南京音乐学院的李老师擅长各种乐器,并且极具耐心,对学生的潜力开发和特长培养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也是芦秀梅的启蒙老师。正是李老师发现芦秀梅的嗓音极具特色,在芦秀梅还不识谱的情况下,一句一句耐心教唱。“秀梅是个有天赋的孩子,她酷爱唱歌,我就极力培养她,她没有让我失望。”记者联系到了远在江苏省南京市的李庆龙老师。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一谈起学生芦秀梅,还是滔滔不绝。“那时,孩子们都寄宿在学校,十四五岁的孩子都喜欢玩儿,可是秀梅每天早晚都会自觉地到操场上练声,日复一日从不间断。那时候,她学唱样板戏,怎么唱都欠点火候,我就让她先仿京剧唱腔,没承想,不久后,她就有了极大的进步。她扮演的柯湘、江水英等京剧中的英雄人物,更是在当地小有名气。记得有一次,一些从安徽过来的京剧艺术家看完秀梅的表演后,还直夸她身段好、唱得好。”
1974年,将要中学毕业的芦秀梅被当时的晋华纺织厂宣传队录取,但是她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那是在去大寨前,我专程带她去南京找我南师大的老恩师给她辅导了一段时间。这次辅导对她可谓意义重大。之后,在一次赴大寨的慰问演出中,她得到了一位在中央搞文化宣传工作的老领导的赏识。1976年,她考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要知道,中国歌剧舞剧院人才济济,她不是科班出身,作为‘业余’歌手,她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中9个唱民歌的歌手之一,这多不容易啊。1986年,年仅29岁的秀梅就获得了第二届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银孔雀奖。”李老师骄傲地讲述着。
“秀梅是个有艺德、知恩情的孩子。她成名后,走到哪里都不忘提我这个启蒙老师。她还常趁外出演出间隙来看望我,有时还请同事来接我去看她的表演。有一次,河北电视台请她做一档谈话节目,她还请我与她同台。”李老师回忆道。
她淡薄名利教育晚辈不能忘本
芦秀梅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所以,成名后,她也不忘提携晚辈。
白赟是芦秀梅老同学白民贵的孩子,也是芦秀梅一直着力培养的学生,现就职于山西省歌舞剧院。提到自己的恩师,白赟深情地说:“秀梅阿姨是引领我走上音乐道路的伯乐,在艺术修为上给过我太多的指引。记得那时我才上高一,也是刚刚开始系统学习声乐,正巧有一场由戴玉强和幺红主演的歌剧《茶花女》要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票价每张380元。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秀梅阿姨辗转联系到我们,要送票给我们去观看。我当时想都不敢想,自己一个小孩子能走进那么专业的剧院,能看到那么上档次的表演。也是因为这件事,我更加坚定了从事音乐事业的信念。”
芦秀梅曾经默默资助十多个贫困的失学儿童,帮助他们重返校园,但她从来不在媒体面前宣扬,只有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和学生知晓。白赟告诉记者:“有一次,我与秀梅阿姨聊天,她说她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在山西建一所专业的声乐培训学校,她自己出面把北京最好的歌唱艺术家请到山西来上课。可惜愿望还没有实现,秀梅阿姨就离开了。”
受芦秀梅的影响,白赟现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那些对音乐向往但又受各种条件限制的学生去学习音乐。“我觉得这就是艺术的传承,以最朴素、最温情的方式,就像当年李庆龙老师帮助秀梅阿姨一样,就像秀梅阿姨帮助我一样,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秀梅阿姨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就是她对名利的淡薄。无论外面商演给她多少钱,只要跟单位演出时间发生冲突,她都会毅然决然地推掉前者。她一直告诫我,人无论走到什么高度、什么层次,都不能忘本,这是做人的原则。”
她心怀感恩宣传家乡不遗余力
采访中,任桂花告诉记者:“秀梅的父母是东北人,她本人在榆次出生长大,所以,她一直把榆次当成自己的家乡。成名后,当她有机会登上更大的舞台时,她从来没有忘记对山西这片养育过她的热土的爱。她的很多代表作,比如《想亲亲》《俺的家乡真是美》《看秧歌》《父老乡亲》等,都是以歌颂山西为主题或者以山西民歌为基调的。另外,她还演唱过晋剧、山西梆子中的不少传统剧目。”
成名后,每逢家乡有重大庆典活动邀请芦秀梅演出时,她都积极配合,在建设家乡、宣传家乡的工作上不遗余力。从2008年患病到2012年病逝,即便是平时交往密切的朋友或学生也对她患病的情况毫不知情。所以,2012年春节过后,当有榆次一中的老师联络她今年10月回来为母校60年校庆献唱时,她依旧爽快答应,只是,她再也来不了了。
采访中,同学们用到最多的词就是“惋惜”、“悲痛”、“遗憾”,在大家眼里,芦秀梅是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大明星,更是大家身边没有一点架子的老同学。秀梅每次回家乡都不忘探望年少时和她一起成长的同学们,即便是在患病后也依然乐观如前,没有跟大家透露过半点消息。这一点,成了大家心中永远的伤痛和遗憾。
在所有人的记忆中,大家最后一次见芦秀梅是在2009年11月4日,那次,她出现在晋中市政法文艺晚会的舞台上,为家乡人民深情献唱,当时,她已经重病在身。曾经和芦秀梅是同学,也在这台晚会中有过演出的同学郑志海说:“秀梅在民歌、美声的契合上走出了她独到的艺术之路,大气磅礴、委婉动听的腔韵,洒脱自如、庄重大气的台风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
采访中,不同的人谈到了他们记忆中的芦秀梅的不同片段,通过这些回忆,一个乐观、勤奋、低调、懂得感恩、心系后辈的艺术家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3月1日,她因癌症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亲人,永远离开了她钟爱一生的声乐事业,她的人格魅力永远地留在了爱过她,也被她爱过的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