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秘史》颠覆历史遭非议

2012/4/27 11:42:2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一些喜欢历史的观众对该剧的历史逻辑  持有异议,有观众致电本报表示,剧中对皇太子正面形象的全新塑造与历史记载相去太远。“康熙对皇太子非常溺爱,比如,他知道皇太子秉性奢侈,就让皇太子乳母之夫任内务府总管,允许皇太子的日常用度和自己相仿。

  【南京日报报道】在中国,电视剧的影响力很大。《雍正王朝》播出前,雍正皇帝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篡位者,而《雍正王朝》播出后,很多观众又都相信雍正是个正统继位、鞠躬尽瘁、励精图治的贤君,只因得罪了文人而身负千古骂名。而正在江苏影视频道热播的《皇太子秘史》又完全颠覆了《雍正王朝》的观点。向来在电视剧里被演绎成恃宠高傲、碌碌无为的皇太子胤在此剧中作为主角出现,并树立起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正面形象,更重要的是,该剧还独辟蹊径,重新解释了“雍正继位之谜”。一些喜欢历史的观众对该剧的历史逻辑

  持有异议,有观众致电本报表示,剧中对皇太子正面形象的全新塑造与历史记载相去太远。

  导演:“秘史”无从考证

  《皇太子秘史》讲述了康熙晚年的一场政治风波,故事从孝庄垂暮时展开,皇后之子胤尚在襁褓中便被立为太子,在位38年期间经历两废两立,而后退出历史舞台。导演尤小刚认为,这段历史,在史料上记载不详,如何解释其中的谜团更是无据可考。为什么胤被立为太子?为什么他能当38年太子?为什么最后太子被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废掉?没有确切的记载。但通过史料上的蛛丝马迹,从逻辑上分析,《皇太子秘史》拿出一个推论:这是一个聪明的皇帝意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接班人所酿成的一场悲剧。《皇太子秘史》中对“雍正继位之谜”进行了全新解读,在剧情梗概中记述如下:“康熙帝立皇二子胤为太子,四子表面支持二哥,其实暗中屡屡制造康熙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后阴谋败露,康熙帝欲杀四子,而对于宫廷相争兄弟相残,太子早生厌倦,向父皇求情保全四弟性命,并主动放弃太子之位,自贬为庶民。康熙帝临终,无奈地将皇位传于四子,雍正王朝开始。”这样的结论较之以往任何正史、野史记载都更多了些“温情”的成分,不难看出,《皇太子秘史》的创作者希望以帝王之家机关算尽、尔虞我诈后,父子兄弟间残存的一息血脉亲情作为这段历史最后的注脚。尤小刚表示,所谓秘史,它既不是杜撰,也不是戏说,而是在尊重历史大背景和历史人物定位的前提下,运用艺术创作的方法,通过逻辑分析透彻地挖掘其中的人物情感,在揭“秘”和解“密”上做文章。

  专家:秘史创作应有底线

  一些清史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电视剧所塑造的皇太子胤与史料上的记载不同,“历史上的胤骄奢、暴戾,他周岁时就被册封为皇太子,权利很大,他性情残暴,对康熙皇帝也很不孝,无论是清朝的官修史书还是满文档案记载都很多。”专家们告诉记者,两废太子的缘由和详细过程在史籍中均有记载,而且在史学界并不存在太多争议。“康熙对皇太子非常溺爱,比如,他知道皇太子秉性奢侈,就让皇太子乳母之夫任内务府总管,允许皇太子的日常用度和自己相仿。但康熙指挥作战时身患重病,召太子来见,太子却表现得漠不关心,以致被康熙斥为不孝。此后,康熙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康熙对皇太子的不‘仁’十分不满,这成为废太子的原因之一。”两次被废黜后,胤曾图谋再次被复立,但终未成功。从学者的角度来看,历史剧创作即便有发挥和想像也应以史实为底线,比如,历史上对孝庄和多尔衮记载甚少,秘史创作思路用在《孝庄秘史》上就有独到之处,但关于皇太子胤的为人,许多官修史书都记载详尽,《皇太子秘史》内容与史实相差太远了。南京日报记者邢虹(编辑 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