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张国立之子涉毒被行政拘留13日
近日有传闻指张国立之子、青年演员张默因涉嫌吸毒被北京警方抓获。昨日午间央视《法治在线》说,据北京警方介绍,1月30日晚上张某、宫某因吸毒被查获。昨日,北京顺义公安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第三项之规定,对张某行政拘留十三日,对宫某行政拘留五日。据悉,涉案的张某就是青年演员张默,而宫某为张默的朋友,也是一名演员。二人已送拘留场所执行。张国立本人称对北京警方的行为表示坚决支持。
张默1982年7月28日出生,是张国立与前妻所生。张默出演过《凰图腾》、《夏妍的秋天》、《失恋33天》等多部电视连续剧、电影。特别是在由姜文执导的热门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默饰演的“老六”这一角色让更多人认识了他。
纵观张默自出道以来的“事迹”,可谓是劣迹斑斑,殴打童谣、挑衅记者、要挟媒体、违法驾车。细数下来,“星二代”张默的叛逆星路历程已经成为反面教材。而父亲张国立则像救星一样,一次又一次为儿子的行为向公众道歉,请求原谅,不得不说是用心良苦。小时候的他是什么样的?本期阵眼
张默,张国立儿子
负面话题一直不断
殴打女友
挑衅记者
要挟媒体
违法驾车
如今又因涉嫌吸毒被抓
什么原因造就他的叛逆?2003年殴打女友,七年后媒体依旧关注
2003年12月,张默因情感纠纷对女友童谣大打出手,导致其鼻骨骨折、左眼球出血,事后张默被中戏开除。作为父亲,张国立则亡羊补牢起来:一边希望童谣以私下方式解决这起暴力伤害事件,一方面登报为儿子的鲁莽行为道歉。
时隔七年后,在2010年电影《钢琴密码》开机发布会上,当被记者含蓄地问及当年的“打人事件”时,张默不做回应顾左右而言他,称自己最近听力很差,没有听到记者的问题。2009年挑衅记者,要曝光“骂他”的记者
2009年3月,在电视剧《孽债2》的探班活动上,因一位记者问张默的个性问题,导致张默不满。他随即掏出相机给该记者拍下照片并放下狠话:“明天谁骂我,就知道这人长什么样了。”同时,张默还威胁记者只可写正面内容,否则将记者的肖像曝光给大众。或许是被这次与媒体交流不愉快的影响,此后在《孽债2》的宣传活动上,张默一度拒绝接受采访。2011年出席记者会,开豪车不挂车牌
2011年10月,张默出席《温故1942》记者会时,驾驶一辆价值百万余元的雪弗兰皮卡,但却没有悬挂车辆号牌。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95条第1项之规定,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处200元罚款,记6分,情节严重的可以拘留。虽然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从中不难看出张默的叛逆。
同在《温故1942》剧组的父亲张国立对此并没有过多表态,只是希望大众能够宽容儿子的过错。【别人说他】小学女同窗:张默常遭欺负
曾在四川大学读法律系的何小姐,与张默是小学、初中的同学。谈起张默,何小姐乐呵呵地回忆说:“我们一同在成都陕西街小学读书,初中在成都十四中读完。”
何小姐说,张默小时候很内向,甚至有些软弱。由于学习成绩不大好,常被同学瞧不起。他也常无缘无故遭顽皮男同学的欺负甚至殴打,张默总是默默忍受着。据说张默妈妈为此伤心得哭过几次。
有几次,张默甚至被女同学欺负。一天,在放学路上,有两位女同学与他发生口角,她们伸手使劲把他推倒在地上。张默当时穿着老爸张国立为他买的一套新衣服,结果新衣服被弄得脏兮兮的。张默只知道哭。回到家里,张默妈妈生气地要拉他去老师那里告状,张默反对说:“妈妈,不要去!告了老师,那两位女同学受了批评会觉得伤面子的,将来她们还会打我的,忍了吧!” 初中男同学:张默很讲情义
张默十三四岁时,在成都十四中读初中。一位当年与张默同班的同学王先生回忆说:“张默在成都十四中学读书时很勤奋,到了初三,他的学习成绩大有提高,但与成绩拔尖的同学相比,还是有距离。我记得,那时有一位老师有些冷落张默。后来张默以优异成绩考上中戏,一次寒假回成都,他还买了礼品去看望那个老师。当时,陪他去的同学劝阻说,那个老师过去对你不好,没必要去看他!张默却说:“老师当时不喜欢我,是恨铁不成钢。现在,我考上中戏了,去看他,他会高兴的。” 张默的母亲:他凭实力考上中戏
张默的妈妈罗秀春,曾经是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一名优秀演员,现在在上海、北京两地做影视剧策划工作。谈及张默,罗女士爱子之情溢于言表:“张默从小在成都跟着我,我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养大他。那时,我和张国立常教育娃娃,要好好做人好好学习,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张默从小是个乖娃娃,他从不惹是生非的。”
罗女士说,张默考入中戏,全靠他自己的真才实学。她回忆说:“他4岁时就开始学演戏,第一部"作品"是在毛卫宁导演的电视剧《西部痕迹》里扮演角色。2000年,他首次和老爸张国立合演了《一声叹息》。 ”
罗女士回忆说:“为从小培养张默的艺术修养,那时我和张国立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架钢琴。有段时间,他发疯似的喜欢摇滚乐,想当一名大歌星。” 【他说自己】叛逆岁月:一度放弃表演
“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演戏。可能因为父母都是话剧演员的缘故,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想过如果不演戏,我要去做什么。”几年前,被问到进入演艺圈的原因,张默这样回答。但是16岁到18岁的三年间,张默“疯狂地喜欢上了飙车和玩摇滚乐,每天背一把破吉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吼一些"我们家狗听了都打哆嗦"的音乐”。回想当年,张默觉得自己当初“很笨”:“那个时候做了很多事情都得不到认可,别人认为我是张国立的儿子,做出了什么成绩,是我爸帮我的。做不好,也是很不应该的。那个时候,我最讨厌别人说我是张国立的儿子。其实,只是觉得委屈,又不知道跟谁吵架去。痛苦与愤怒就都集中在了我父亲身上。后来,终于想明白了,没有必要为了别人怎么说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去考了中戏。佩服邓婕:她是非常聪明的女人
张国立和邓婕是圈里最成功的夫妻档之一,不过张默是张国立和前妻生的孩子,那么张默怎么看待邓婕呢?“我觉得父亲能娶邓婕挺幸运的,因为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不仅成功地扮演了银幕中的角色,也成功扮演了父亲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张默说和邓婕沟通特别简单,他们会交流一切应该交流的事情,没有障碍。不过最令他难忘的还是在童谣事件中邓婕给予他的帮助。“她真是为我花了很多气力,并且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安慰。这一点,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明星老爸:我父亲会教育儿子
很多人都很好奇作为名人父子,张国立父子相处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这让张默看上去有些迷惘:“我们就像一般的父子一样啊。没什么差别。因为我父亲比较会教育儿子。就像他看了我的《少年大钦差》之后,他会说演得不错。然后才说"但是还可以更好"。最让我怀念的是有一次去父亲的片场做场工。他跟剧组的人说,在这个组里张默就是一个普通的场工,谁也不可以对他另眼相待。所以大家反倒给我最累最苦的活干。但这样的日子我过得很开心。不光是学到很多东西。” 邓婕与张默的“母子情”
因为忙于演艺事业,张国立、邓婕至今没要孩子,儿子张默是张国立与前妻所生。张国立再婚后,外界曾经传言邓婕与张默存在隔膜。张国立认为,作为公众人物,各种传言总是少不了的。孤独的男孩不懂厚重的母爱
1988年,邓婕在拍摄电视剧《死水微澜》时与张国立一见钟情。第二年,他们举行了婚礼。那时张国立刚刚离婚,6岁的儿子张默判给了他。1990年夏天,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邓婕和张国立双双来到了北京,张默被放在了老家,由他生母照看。
经过几年的奋斗,邓婕和张国立在娱乐圈里成了腕级人物。这时,张默也小学毕业了。邓婕便对张国立说:“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该把张默接过来了。”张国立面露难色:“我担心张默来北京后,你们的关系处理不好。再说,我们都很忙,谁照顾他?”邓婕向丈夫保证:“你放心,我会把张默当成亲生儿子的。 ”
张默有些内向,不爱说话,看着他走进家门时那胆怯的眼神,邓婕一把把他紧紧搂在怀里:“乖儿子,以后这里就是你的新家了,我就是你的妈妈,你有什么事就直接跟我说。”张默一下子从邓婕的怀里挣脱出来,哭着说:“你不是我的妈妈,我妈妈在成都。”邓婕尴尬地坐在那里,不知所措。
张默平时吃住都在学校,星期天回到家时,邓婕不仅经常抽时间带他去外面逛逛,还亲自下厨为他做川菜。但少不更事的张默始终不接受邓婕,对她很冷漠。一起拍戏令关系缓缓解冻
2002年夏天,张国立与邓婕决定将著名作家老舍的名著《我这一辈子》搬上荧屏,在戏中,邓婕扮演张国立的妻子,需要一个男孩来演他们的儿子。张国立准备找别人,邓婕对他说:“我们就让张默来演吧,这样既可以锻炼儿子的演技,我们一家三口还可以团聚在一起,你和他之间就多了许多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在剧组的那些日子,张国立的辛苦和敬业精神深深震撼了张默,他这才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父子间一度冰封的关系开始缓缓解冻。剧组杀青后,张默要回到学校去了,临走时,他动情地对邓婕说:“阿姨,谢谢你对我的照顾。”那一刻,邓婕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十多年了,孩子终于肯接受自己了……超越血缘的母爱深似海
2003年12月6日,张默打人事件后,邓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张默还是个孩子,希望媒体能够客观地报道,不要伤害他。 ”
尽管邓婕夫妇和张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中戏最后还是作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开除张默的学籍。这时候,张默从学校回到了家里。邓婕对张默说:“孩子,我和你爸爸都不会怪你,你要面对现实啊!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希望这次挫折能够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照着你未来的道路。”
为了让儿子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邓婕特地请了一个心理专家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为了让张默开心,邓婕让张国立请假回到了北京,夫妇俩带着张默去逛公园、游长城。那几天,张默的心情渐渐开朗起来。他们一边走,一边沟通和交流,一些许多年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在这一次倾泻而出。
十几年来继母对自己的种种好处,点点滴滴在张默心头泛滥开来,他终于明白,邓婕就是自己最好的母亲啊!他饱含感情地叫了一声:“妈妈,请你原谅我!”这一声迟来了十多年的呼唤,让邓婕泪雨纷飞!据《现代女报》、《信息时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