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揭台湾原住民抗击日本殖民往事

2012/5/11 10:33:3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影片改编自历史:1930年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首领莫那鲁道率领族人反抗日本殖民者,参与行动的部落几遭灭族,史称“雾社事件”。⑥味方蕃:指与起义部落存有嫌隙、雾社事件中被日本人利用协助日军警部队作战的部落。

日军挺进深山,用先进装备征服了雾社,原住民殖民时代开始。

  电影开场,年轻时莫那鲁道非常善战;历史上的他也是高大骁勇(右图中者,历史图片)。

为推行同化教育,日本人带部落头目赴日参观。(历史图片)

  电影中,莫那鲁道(居中者,林庆台饰)一直守护着历代相传的猎场土地,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最终决定以一种玉石俱焚的惨烈完成使命。

《赛德克巴莱》揭台湾原住民抗击日本殖民往事

日军挺进深山,用先进装备征服了雾社,原住民殖民时代开始。

《赛德克巴莱》揭台湾原住民抗击日本殖民往事

为推行同化教育,日本人带部落头目赴日参观。(历史图片)

  《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导演魏德圣的第二部长片,于2011年9月起分《太阳旗》《彩虹桥》上下集在台湾地区上映,不仅创造超过8亿新台币(约合1.7亿人民币)创纪录票房,更获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影片改编自历史:1930年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首领莫那鲁道率领族人反抗日本殖民者,参与行动的部落几遭灭族,史称“雾社事件”。

  台湾一直以族群多样著称,在汉人移居台湾前生活在宝岛上的族群被称为原住民(目前分为14个民族)。由于人口、经济处于弱势地位,加上缺乏文字记载,原住民在历史中处于被忽略地位,外界更是知之甚少。《赛德克巴莱》上映后,一方面在台湾原住民中引发讨论,诱发族人对本族历史文化的检讨与探究。另一方面,也向世界传播这段历史及相关文化。

  如今这部恢弘的史诗电影正式“登陆”,相对于台湾版的4个半小时,154分钟的大陆放映版本精剪了一部分历史背景性内容。特意采访影片历史顾问郭明正(赛德克族),希冀通过他的解读,让大陆观众观影前,能对“雾社事件”前后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历史背景】

  至17世纪末,台湾的原住民一直处于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山田烧垦的部落社会形态,历代统治者对原住民都采用“恩威并重”的治理方式。后来由于人口迁徙等原因,包括赛德克族在内的原住民退缩到深山里。1895年中日甲午之战后,日本从清政府手中抢走台湾,对于原住民,殖民者强硬要求他们禁止出草、文面、减少打猎致力农耕,破除迷信并进行同化教育;另一方面又对原住民居住的深山的矿产、树木进行采伐……

  第1幕 开篇·猎场

  电影:开场年轻时的莫那鲁道跟着父亲、族人一起打猎,遭遇其他同时打猎的部落。骁勇善战的莫那杀死对方两人,并砍下他们的头颅带着猎物一起回到部落。母亲为莫那的额头和下巴文上黑色,从此他成为赛德克巴莱①。在一次下山和汉人交换食品过程中,莫那鲁道与另一部落的铁木瓦力斯引发口舌之争,并在丛林中展开追杀,加深了两个部落间的仇恨。此段戏充满着原始的律动感,无论是表演还是运镜都相当到位,让人瞬间进入赛德克族人的野性生活中。

  历史:郭明正告诉记者,根据族人的口述回忆,1880年出生的莫那鲁道身高1.87米,目光锐利,不怒而威。胆识过人,不畏强权恶霸。处事果决明快,且力求公平公正。受到马赫坡部落族人的敬服与爱戴。

  而片中涉及的文面是赛德克族的Gaya②,是本族的族群标记和在世的荣耀。赛德克族有“人身虽死,灵魂不灭”的生命观。男子一定要成功猎取出草而归始可获得文面的资格;女子一定要善于织布、勤于织布始可获得文面的资格。但出草③并非见人便猎其首级,一定要遵循本族的Gaya而行。有了文面和猎首成功后手掌留有血痕。往生后其灵魂始可安然行过祖灵之桥(即彩虹桥)回到祖灵之地。

  第2幕 殖民开始

  电影: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岛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一开始平地汉人反抗日本军队,但多以失败告终。日本人为了丰富的山林矿业资源,开始派军队对高山进行勘察,引发各部落的反抗,最开始莫那鲁道和父亲率领马赫坡社族人和日本军对抗还有一定优势,但其他部落被日本人收买,暗中对付莫那鲁道,让他们节节败退,结果莫那鲁道的父亲和族人死亡,最后自己也被日本人抓获,被迫交出自己曾经猎过的人头(即投诚受降)。

  历史:1903年开始,日本“理番行动”④从平原推向高山,大肆征伐包括赛德克族在内的原住民部落。这种强力讨伐行动,引起原住民最激烈的反抗。数字显示,原住民的反击在1911年最激烈,造成1297人死伤。也就在这一年,日本征伐部队第一次挺进到了雾社(原住民聚集地,位于现在的南投县)。同时日本殖民者惯用以番制番的伎俩,利用族群矛盾挑唆内斗,事实上包括莫那鲁道也参与过这种内斗。1920年“纱拉茂事件”爆发时,日本先后唆使、利诱今雾社地区泰雅族各部落族人(当时赛德克族归类于泰雅族中),轮番上阵攻打梨山地区的泰雅族人有十次之多。最后一次就由莫那鲁道等头目攻陷其中主要部落,并猎得首级而归。

  第3幕 失去信仰

  电影:日本人征服雾社成功后,要求赛德克族男人必须搬木头服劳役;女人必须低身为日本军警家眷帮佣。最重要的是,他们被禁止文面,失去成为赛德克巴莱的信仰图腾。与此同时日本人推行同化教育,原住民小孩开始学习日语,花冈一郎、花冈二郎便是教育最成功的两个代表,一郎任命为雾社分室巡查警员,兼任“番童教育所”⑤老师,弟弟二郎也是警察,两人挣扎于日本教育带来的同化和原住民身份的矛盾中。

  某日马赫坡社一对青年男女结婚了,新任的日本驻警吉村前来巡视。莫那鲁道的长子达多招呼日警喝酒,却被对方嫌手脏而遭打,愤恨不平的达多将吉村暴揍一顿。后莫那鲁道上门道歉被粗暴赶走,莫那鲁道在“延续族群”和“为尊严反击”挣扎后,最后决定召集雾社三个赛德克群的11个社反抗日本侵略者。

  历史:日本殖民者理番政策实行非常深入,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给他们,还带领各部落头目前往日本参观。此外还鼓励日本警察娶原住民中有地位家庭中的女人为妻。由于日本人的到来,雾社原始部落的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巨变。原来权力掌握在头目手上,部落臣服日本人之后,地方权力逐渐掌握在日本警察手中。

  第4幕 血洗雾社

  电影:1930年10月27日雾社地区则照例举行联合运动会。当联合运动会开幕,所有日人、警察及其眷属齐聚公学校之际,赛德克雾社群之马赫坡、荷戈、波亚伦、斯库、罗多夫、塔罗湾等六部落赛德克族人,由雾社群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领发难。将运动场内134位日人一一撂倒砍杀,妇女、儿童也在屠杀范围内,日本教师都被赛德克族的少年给刺杀。

  此外在花冈一郎提供信息以及默许下,马赫坡社警察驻在所也被赛德克族人清洗,所有弹药、枪械也被族人抢走。日本驻台陆军少将镰田命令调动高达三千名以上的军警,以山炮、机枪等优势武力,联合前往雾社讨伐。

  历史:郭明正告诉记者,雾社事件起因,他以为其核心原因为反抗外来入侵者,但若归于“野蛮与文明”的对立,那纯属主观与偏见的陈述,与本族起义抗暴无关。根据历史记载,赛德克族起事部落表现出很强的针对性,明确的以日籍人士为攻击对象,当天共造成134名日本人死亡、重伤26名。

  郭明正称,片中涉及赛德克以一端削尖的竹子当武器攻击日本妇孺及其师长的桥段,在如今赛德克族人中掀起波澜,他认为12岁左右的儿童很难徒手以“尖竹”刺死穿着冬衣的成年人(10月27日的山区已经很冷,因此穿衣很厚实);另外在他向赛德克族老人学习本族历史、文化的日子里(自1991年至今),不曾听到过曾有小孩和学童杀人的故事或传说。

  起事的赛德克族人从警察分室及驻在所等单位,获得枪支180支和弹药23037发,同时切断通往外地的电话线与轻型铁路轨道,形成中断对外交通的固守之势。于赛德克族人起事之规划缜密,日本殖民当局曾一度怀疑受教育程度高的花冈一郎与花冈二郎也参与事件策划,但两人在留下遗书后均已自杀身亡,其中花冈一郎携妻儿同死,二郎为上吊自杀,但二郎的妻子高山初子(也是受过教育的原住民)存活。

  第5幕 求死之战

  电影:面对日本警察和军队的反攻,世代山居的赛德克族熟悉当地绝壁地势,导致增援的日军部队始终久攻不下,伤亡无数。眼看清剿不力,日军于是改以派遣飞机投掷毒气弹,受到化学武器攻击的族人,很多不堪忍受皮肤溃烂等并发症,纷纷上吊自杀。赛德克妇女此时也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无后顾之忧,于是纷纷先行上吊自缢;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文上赛德克记号,誓死抵抗、宁死不屈。与此同时,原先对部落友善的巡查小岛源治,也因自己的妻儿在公学校上死于非命,愤怒痛苦地完全失去理智,强迫莫那鲁道的世仇、屯巴拉社头目铁木瓦力斯出兵,协助日人打山区游击战。最后瓦力斯在一条小溪的阻击战中被马赫坡社战士杀死。

  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对峙,抗日族人死伤惨重,最后剩余人马在莫那鲁道的带领下,从森林中冲出进行决斗。此时电影迎来最g.c,赛德克人用抢来的机枪、步枪全面开火,这场戏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小孩巴万,他扛着机枪边跑边扫射,还能冲击瞭望塔抢弹药。不过面对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日本军队,莫那鲁道只能和族人在吊桥上进行自杀式的冲杀结束战斗。

  历史:由于起事时秋季农作物大多尚未收获,村落也遭日军攻占,起义原住民很快就陷入粮食不继的状态,对日方的反抗活动自11月中旬规模日渐缩小及丧失组织性,许多起事各部落男子之妻小家眷不愿拖累战士,于起事及包围期间循传统于巨木下自缢,残存者则在日方飞机投下劝降传单的宣传攻势下陆续向日方投降。至当月下旬起义原住民仅剩下数十人仍潜伏以游击战方式苦撑,日方也在月底宣布任务达成并撤走大部分军队,进入残敌扫荡阶段。

  郭明正强调,电影中巴万的“超龄”战斗力,与史实是有一定落差。

  第6幕 尾声·归宿

  电影:为了灵魂自由,不惧牺牲战死的赛德克族人与勇士拼死战斗,最后他们越过彩虹桥、回归祖灵。

  历史:参与起义之主要人物多半已死亡:莫那鲁道见大势已去,令妻自缢身亡,枪杀两名孙子,弃尸于耕作小屋,连同妻子的尸体一同放火燃烧,不过这段历史记载目前尚有争议。最后莫那鲁道独自进入深奥内山,在大断崖饮弹自杀,四年后才为人所发现。莫那鲁道长子带领最后的五、六名战士,在回绝了妹妹劝降后,在山中自缢。

  发动事件之初,抗日六部落的族人共计1236名,至事件结束后的统计:战死者85名、被飞机轰炸死者137名、炮弹炸死34名。被“味方蕃”⑥(被日本人煽动对抗马赫坡社的原住民)袭击队猎首级者87名、自缢身亡者296名、俘虏者265名,另外有约500名原住民投降。日本殖民政府出动军人1194员,另外还有警察部队1306员。根据事后日方战报显示,日本平民遭屠杀134人,受伤215人,陆军阵亡22人,受伤25人,警察6人阵亡4人受伤,协助日军的原住民兵勇22人阵亡、19人受伤,随军汉人军夫1人死亡7人受伤。不过魏德圣本人认为,日军的损失应该会远超这个数目。

  注解

  ①赛德克巴莱:为赛德克语Seediq Bale音译,意为“真正的人”。

  ②Gaya:族律、祖训、社会规范,是维系、绵延本族族运及族命的纲本。

  ③出草:原住民猎人头习俗(猎首)的别称。这种行为也存在于世界上各大洲的原住民族,不过此习俗常常被当时的汉人与日本人视为野蛮而瞧不起。

  ④理番:指日本针对台湾原住民的殖民管理。

  ⑤番童教育所:是对赛德克族儿童进行免费日语教育的地方。经长年教育,雾社地区诸社的原住民大多能操日语。

  ⑥味方蕃:指与起义部落存有嫌隙、雾社事件中被日本人利用协助日军警部队作战的部落。

  延伸阅读

  第二次雾社事件

  在台湾版结尾中,有文字提及的第二次雾社事件,指的是1931年4月发生,第一次事件时担任“味方蕃”的道泽群,因为头目铁木瓦力斯的死亡,加上日本警察小岛源治的挑唆,对赛德克族生还者进行攻击一事。此次事件后,余生者被强制迁至川中岛(今清流部落),再也没有回到故乡雾社。郭明正说,第二次雾社事件后,赛德克族及迫迁川中岛还发生过清算行动,本族人再也不谈雾社事件,以免惹祸上身,自此人间蒸发。

  C10-C14版专题统筹 李世聪

  采写/记者 杨林

  感谢《看历史》杂志提供支持

  以及郭明正先生对赛德克族历史背景予以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