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莱》口碑好市场堪忧 院线:档期选择不明智

2012/5/12 8:33:4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赛德克·巴莱》周四上映,广州全市40多家影院则仅仅28家影院安排了这部电影的放映,总共102场。导演陈国富说:“有两种电影我拍不出来,一种是冯小刚的喜剧片,还有一种就是像《赛德克·巴莱》的电影,这是一部有灵魂的大片。

《赛德克·巴莱》剧照

《赛德克·巴莱》剧照

《赛德克·巴莱》业内口碑不错

《赛德克·巴莱》业内口碑不错

  台湾导演魏德圣还在为《赛德克·巴莱》的各地见面会奔波着,但记者获悉,前天才上映的这部电影,因为首日上座率不理想将遭遇影院撤场。在广州,影院有周六32场 周日仅剩12场,下周也许就下了。想看《赛德克·巴莱》要快啊!

  剧情“肉紧”

  两个半小时新版并非“阉割”

  《赛德克·巴莱》在上映前的试片过程中收获了大量的好评。而要谈论口碑,首先不得不说起《赛德克·巴莱》让人眼花缭乱的5个版本,包括最初亮相威尼斯电影节时仓促剪辑的两个半小时的威尼斯版;长达四个半小时、在台湾地区和日本放映时所使用的完整版;在香港地区上映是结尾做了微调的香港版;两个小时三十二分钟的美国版以及现在在大陆市场放映的在美国版的基础上剪为两个半小时的版本,充分展露了导演对各地市场的平衡与妥协的过程。

  事实上,在5个版本中,需要谈论的仅仅是四个半小时的完整版和两个半小时的大陆公映版。魏德圣表示,后者主要剪掉了很多副线、支线,希望主线能够让观众更明白——整个事件的产生跟爆发,跟着主角走。故事的主线基本集中在日本侵略者对民众的欺压以及台湾少数民族的隐忍和爆发。

  有媒体认为,相比于4个多小时的足本电影,两个半小时的版本减少了电影中的文化含量,比如赛德克族的狩猎习惯,与敌人争斗时的作战方式,成年男子勇士割掉敌人头颅以换取祖灵文身的传统,还有女子文面的方式,平日生活的各种细节等都被删减了。

  不过,媒体普遍承认,这与其他很多电影以阉割版通过电影局的审查完全不同。两个半小时的版本是目前看来最能让普通观众明了的版本。它代表的并非阉割,而是简明的叙述。

  场次日减

  市场无情导演悲情

  在口碑一片叫好之下,《赛德克·巴莱》的大陆发行方完全没有想到影院对于这部影片的排场会急速削减。还在各个城市奔走宣传的导演魏德圣,对于市场排片的无情,显然也始料未及。

  《赛德克·巴莱》周四上映,广州全市40多家影院则仅仅28家影院安排了这部电影的放映,总共102场。到周六,这个数字将进一步降低为32场,届时将只有12家影院为它安排放映。而在周日,放映场次还会降低到全广州总共仅12场,将只剩下7家影院继续坚持放映这部影片。在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天河飞扬影城以及正佳飞扬影城在周六只安排了一场中午时间段的放映,到周日,《赛德克·巴莱》就已经不再出现在飞扬影城的排片计划中。

  怎样获得好场次

  院线:题材,受众,上座率

  为何一部好口碑的影片在影院排片方面遭受了冷遇?为此,记者采访了金逸珠江院线市场部的负责人谢世民。谢世民认为:“排片都是根据市场情况走的。首先是这部影片太长了,两个半小时,本来一天也排不了几个场。加上同期又有4部新片上映,包括《恋爱浅规则》、《今天·明天》、《追凶》、《影子爱人》等。在目前《复仇者联盟》主打的市场环境下,剩下的片子争夺的就是那么小一块蛋糕。”

  “其次在于题材问题,”谢世民说:“观众对于以抗日为背景的题材似乎不太感兴趣。目前为止,国产影片中以抗日为背景的票房都不怎么好。《匹夫》投资一个亿也就几千万票房。除非是张艺谋、冯小刚拍的,但那是导演本身的号召力。对于台湾地区的电影,目前市场上比较认可的还是以爱情题材为主的,比如《LOVE》等等。”

  此外,有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影院经理认为:“《赛德克·巴莱》选择周四起上片并不明智。现在的影院排片都是看首日上座率的。这种片子还是文化人、白领会比较喜欢看。他们一般都要周末才有空。周四急急忙忙上片,这些主要的消费群又没空来看,上座率一差,排片量当然马上就减下来了。如果周六上片,首日上座率可能会好一点。场次也不会这么快被影院砍下来。”

  口碑大好

  被赞“中国版《阿凡达》”

  《赛德克·巴莱》在大陆地区试片时几乎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媒体一片叫好,更有电影记者以中国的“阿凡达”来形容这部影片。

  导演陈国富说:“有两种电影我拍不出来,一种是冯小刚的喜剧片,还有一种就是像《赛德克·巴莱》的电影,这是一部有灵魂的大片。”

  知名影评人周黎明认为: “《赛德克·巴莱》的动作场面拍得真是非常好,文戏稍微弱一点,但总的来说,影片极具观赏性,是华语大片中的上乘之作,而且看完还能引人思考一些关于殖民的问题。”

  影迷网友“矛跟盾”表示:“强烈推荐《赛德克·巴莱》。面对生活,纯朴、原始的民风,自然惬意;面对侵略,简单、凶悍的民族主义,让人感动之极。”

  撰文:本报记者 周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