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纪宾
■图说说图
做“好事”很容易,做“好人”很难。捐款20万,是好事,但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到;而侵占公共绿地这样的“坏事”,却不是“好人”会做的事
此前传言被“封杀”并传得沸沸扬扬的郭德纲,于8月14日晚上“复出”。并在演出现场捐款20万元支援舟曲灾区。接受捐款的中国扶贫委有关人士当场称赞郭德纲“德艺双馨”。
有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刻意将“德艺双馨”做大,加以突出,好像郭德纲已被有关部门“恢复名誉”了似的。其实,什么话都有一定的语境,还原一下当时的语境就知道,中国扶贫委有关人士称赞郭德纲“德艺双馨”,就是一句场面话、客套话——人家捐钱了,你总要找个词褒扬一下吧?这样的客套话,既不代表官方的态度,也不代表民间的态度、舆论的态度,甚至不代表扶贫委人士的态度,恐怕连郭德纲本人也不会当真。
或言既然如此,有关报道为何还要把“德艺双馨”刻意突出呢?无他,不过为了制造卖点。记者深知制造“冲突”之于增加新闻关注度的重要性,将“德艺双馨”用到郭德纲身上,正好制造这样的冲突——霸占公共绿地、纵容徒弟打人,大家不才骂过你是“缺德纲”吗,怎么今天突然就“双馨”了?有网友愤愤不平道:“现在什么都涨价,就道德没涨,20万就买了个‘德艺双馨’!”大众愤愤不平,正中记者的下怀。
其实现在说谁“德艺双馨”,未必真是一种褒扬。有这样一个笑话,某艺人私下被朋友称赞“德艺双馨”,不想他马上回了一句:“你才德艺双馨呢,你全家都德艺双馨!”这当然是笑话,不会有人在正式场合这么说,在正式场合大家都习惯说场面话、说言不由衷的话。但恰恰是笑话里的话是真话。“德艺双馨”本来是一个好词,应该人人都喜欢接受,但当这个好词被用滥的时候,也就成了宾馆里的免费牙刷,乱送人,被送的那位反而会感觉受了侮辱。
在中国,对于艺人的道德评价,很容易形成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用放大镜放大艺人身上的缺点,求全责备;另一个极端,同样是用放大镜,放大艺人身上的优点,随便一点什么破事,大家就感动得不得了,忙不迭地奉上一顶“德艺双馨”的帽子。
这番话,听到“钢丝”耳里可能大大不以为然——为舟曲捐款不是一件“德”事吗?郭德纲的相声说得不好吗?两者相加不就是“德艺双馨”吗?窃以为“德艺双馨”之“德”,乃是对一个人的整体道德素质的评价,无法靠一两件事得出判断。毛主席说得好:“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不做坏事。”换句话说,做“好事”很容易,做“好人”很难。捐款20万,是好事,但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到;而侵占公共绿地这样的“坏事”,却不是“好人”会做的事——郭德纲要想“恢复名誉”,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