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对老人题材情有独钟
《飞越老人院》剧照
从《向日葵》《落叶归根》到正在上映的新片《飞越老人院》,张杨一直对老人题材和父子关系情有独钟。昨天接受本报专访时,他称这是因为通过老人话题更易于探讨生命、死亡和活着这些终极问题。对于新片“口碑好、排片差”的现状,张杨直称无奈。
谈影片
老年视角看待终极
从早年的《爱情麻辣烫》开始,张杨就持续不断地在关注着老年人。谈及对于老年人题材的偏爱,张杨说:“其实老年题材有很多重要的话题,一个导演总希望对生命、死亡和活着这些终极问题有所思考,而从老人的视角更容易进入这些话题。”
公路片也是张杨的标签之一,在《飞越老人院》中,他让老人驰骋公路。他直言比较喜爱公路片形式,“我平时就很喜欢旅行,只要有时间就开车到处跑,很自然会把喜好和工作融为一体。公路片带给人很多自由的感觉,无论是景色还是人和事都很自由,我以后还会拍这样的电影,体现行走在路上的感觉。”
纪录片里更加写实
问及《飞越老人院》故事的起源,张杨透露来自于他的另一部作品《落叶归根》。他说:“当时我们聊《落叶归根》剧本时聊出了这个故事,这跟一件真人真事也有关系,东北有个70多岁的老头拿平板车搭了一个小房车,拉着100岁的母亲全国旅行去了。当时就觉得一帮老人的疯狂之旅会很有意思,特别想拍,但中间因为一些原因搁置了,拍了《无人驾驶》。如果沿着《落叶归根》做《飞越老人院》,它就更像一条线儿。”
在写剧本前,张杨团队到老人院做了两三个月的记录,获得一沓资料,为影片提供参考依据。张杨透露,在拍电影时剧组还拍了一部纪录片,“纪录片里可以看到更真实的老人院现状,到时候会在网络平台播出。”
影片重点在于飞越
由于都是讲老人院的故事,观众不免拿《飞越老人院》与《桃姐》做比较。对于两者的区别,张杨说:“香港和内地导演都关注这个话题,这是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这两部电影的类型和感觉完全不一样,《桃姐》更写实,而《飞越老人院》是浪漫主义。”
他强调,《飞越老人院》的重点在于后半部分的“飞越”,“影片前面只是对老人的生存状态做一个展示和铺垫,最根本的是老人面对最后的生命旅程和死亡话题。用什么心态去对待,如何打开自我的空间,最终收获了什么。”一些观众认为,老人们逃离老人院后的情节过于理想化。对此,张杨直言:“影片有现实感是好的,但我更喜欢超越现实,带给人梦想的东西。其实现实中也有类似的事情,比如最近有十位老人一路骑自行车参加《激情唱响》节目,还有最近很火的一对老年夫妻周游全世界,还出了一本书《花甲背包客》。”
谈演员
周润发不够老没演
《飞越老人院》的故事感人,而许还山、吴天明、田华、陶玉玲这帮老艺术家集结在一起拍片,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感到温暖的事情。张杨介绍,其实聚集这帮“大腕”并没费多少周折,“葛存壮、朱旭、凌元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没来,但其他的老人家都找得比较顺利。对他们来说,多拍一部戏少拍一部戏早就不重要了,但他们就是喜欢这个题材,愿意用行动来支持。”据了解,周润发看过剧本,很有兴趣出演,但因为“不够老”没能成行,“这部电影讲的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年龄上有差距。周润发也许能带动票房,但从纯粹性上说,现在这帮老人家肯定更纯粹。”
张杨介绍,整部影片拍摄过程十分顺利,按照计划60天就拍完了,“因为我们在拍摄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考虑得比较周到,对老人的生活关照也很到位。比如我们选的老人院在天津,离北京比较近,就免去了舟车劳顿。老人在拍摄过程中非常愉快,大事小事儿都没出过。”
贾宏声父亲变化大
如影片中的老人们通过逃离老人院达到了“飞越”的状态,登上了理想的舞台,扮演他们的老艺术家通过拍这部影片,同样是一种飞越。张杨说:“两个月的时间里,很多人完全换了一个人,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贾宏声父亲贾凤森变化特别大,刚进组时整个状态比较老,你跟他说话都没什么反应,两个月以后整个精气神就上来了,完全可以正常交流了。我父亲也是,他说突然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找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老人院的群众演员本来是病病歪歪的,但拍摄期间特别高兴,甚至到最后都想演戏了。这次拍戏,对他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心灵上的愉快之旅。”张杨的父亲张华勋也是一名导演。张杨称,在拍摄时父亲会不时提一些小意见,“但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因为是两种概念。”
谈票房
对冷遇拍前有准备
《飞越老人院》投资1300万元,加上宣发费用一共2000万元。如今,影片虽然口碑极佳,但院线排片量太少。对此,张杨充满无奈,“肯定收不回投资了。其实我和投资方在拍摄前已有所准备,这样的题材可能会受冷遇,因为没有偶像明星,就是讲一帮老人的故事,不是市场上卖座的电影。我们尽力去拍好,结果只能交给市场和运气了。”
为了顾及市场,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张杨在拍摄前后都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请当红演员来客串,拍摄了王珞丹、张译主演的微电影《老人愿》提前播放,“想通过这些年轻演员的宣传力,起码让人知道有这么个电影。”
尽管如此,影片上映后的票房远不如预期。张杨称有一种受冷落的感觉,他连叹没办法,“现实情况和预期差了十万八千里。母亲节前后两天的上座率不错,有很多老人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但总体排片量太少,很多观众反映看不到,没办法。”
冲击下坚持原创性
虽然票房回报不尽如人意,但谈起影片对观众的改变,张杨有所安慰:“一个朋友看了后,在一个月内回了两次老家,他说以前一年才回一次。前两天一个老师给我发短信说,他儿子38岁了,第一次在他睡着时给他盖毯子,这是他儿子看《飞越老人院》后第二天发生的事。
我得到的回馈中,这样的事很多。一部电影,能让观众在情感上有一点点触动,能对人有所改变,对于导演来说,这就足够了。”
这段时间来,好莱坞大片对国产片的冲击尤其明显。张杨称,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会坚持拍有特色、有原创性的影片,用作品慢慢形成个人风格,区别于别的导演。他直言自己不是商人,“赚钱不是我拍片的目的,但我也会努力和市场对接。”对于艺术家的称号,他称不敢当,“艺术家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证明自己,不是几部电影就能成艺术家,一辈子所拍的电影都有良心、有思考,才能称其为艺术家。”